请选择 目标期刊

休斯与牛津大学汉学科——近代中英人文交流史钩沉 下载:30 浏览:234

刘超 王贺欣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休斯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英人文交流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曾主持牛津汉学科十余年,成为该校对华交流中的首席学者。为推动中英交流、提升英国汉学水准、传播中国文化,休斯做了大量工作。此间,牛津大学为推进汉学科的变革和升级,聘定中国学者陈寅恪出任教授,对此休斯助力良多,并曾来华积极接洽。但此事因故终未成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中国学界失去了在西方顶尖大学传播东方文化的一次良机,英国汉学界失去了直接吸收东方学术养分的机会,错失了转型机遇,造成了历史的遗憾。对国际汉学及中外交流史而言,这一案例蕴含重要意义。

陈寅恪与西夏学 下载:25 浏览:221

孙祎达 《历史教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20世纪初,随着大量西夏文献陆续现世,现代西夏学在多国兴起。中国学人以罗振玉父子为代表率先参与其中。陈寅恪先生留学期间曾研习比较语言学和包括西夏文在内的多种东方古语文,归国任教后为朱希祖等人提供西夏学国际研究动态。1929年,国立北平图书馆以巨款抢救大批西夏文献,陈氏参与审查藏品,进行初步研究,并发表两篇论文。虽然此后他未继续有关研究,但其视野与方法有开风气、示正轨的意义。此外,陈氏还培养学生王静如投身新兴的西夏学研究,同国际学界对话。王氏荣获世界汉学至高荣誉,并为国内现代西夏学奠定基础。陈寅恪对西夏学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其学术史的贡献与意涵尚未获得充分的梳理及阐发。

陈寅恪与唯物史观 下载:68 浏览:432

胡文辉 《历史教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陈寅恪的史学与唯物史观的关系可梳理为两个层面:在单纯的方法论层面,陈寅恪受到近代社会学方法的潜在影响,重视社会群体本位和经济因素,与唯物史观有一定的趋同之处;但在学术与政治交涉的层面,他强调学术独立,拒绝政治对学术的干扰,跟意识形态化的唯物史观又是截然对立的。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