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7例临床经验 下载:64 浏览:398

丁兴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在我院神经外科行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7份病例,术前均经过颈动脉超声、颈部CTA、头颅磁共振检查明确提示颈内动脉狭窄,根据北美颈动脉内膜剥落试验(NASCET)计算出狭窄率均大于85%。术后1周复查颈动脉超声、颈部CTA;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临床功能评分(mRS)评估和随访。结果术后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颈动脉通畅,围手术期内没有脑卒中和并发症的发生,随访1个月、3个月,无1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磁共振成像与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85 浏览:527

于加贝1 徐刚1 唐雨2 王峰3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MRI及MRA,之后1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从图像质量、血管狭窄程度及斑块成分三方面判断MRI联合MRA在诊断本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DSA证实共存在53支颈动脉狭窄,并对其中13支重度狭窄血管行手术治疗;以DSA结果为检验标准,MRI联合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2.98%,特异度为98.17%,准确性为92.45%,MRI联合MRA与DSA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为0.91;MRI及MRA图像质量优30例、良4例、差2例,优良比为94.44%;MRI联合MRA对斑块成分及软硬度的诊断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RI对血管狭窄程度的判断准确客观,且能清晰显示脑出血及脑梗死等继发病变,MRA可有效减少信号噪音,直观显示血管整体情况。二者联合应用,对诊断斑块成分也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神经介入治疗在颈动脉狭窄合并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的治疗价值评价 下载:13 浏览:166

张金龙 强曼 《神经科学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研究神经介入治疗在颈动脉狭窄合并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的治疗价值以及其评价。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78例颈动脉狭窄合并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为对象,针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将治疗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式,主要为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次,1次/天,以及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次,1次/天,两者联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神经介入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符合国际标准的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颈动脉狭窄合并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采取神经介入配合传统药物治疗,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颈动脉狭窄程度,且神经缺损以及日后并发症改善效果良好,降低颈动脉再次狭窄的发生率,对患者日后康复具有很大的帮助。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