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芽孢作为低酸性饮料杀菌指示菌的研究 下载:62 浏览:372

李雅丽 林静 刘一郎 吴逸民 高加涛 周志桥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12期

摘要:
采用毛细管法测定并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芽孢在植物蛋白饮料、咖啡饮料和中性磷酸盐缓冲液3种不同基质中的耐热参数,分析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芽孢作为低酸性饮料杀菌指示菌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芽孢在上述3种基质中耐热性不同,D121℃分别为1.5、1.3 min和2.1 min,Z值分别为8.6、7.9℃和8.3℃;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芽孢在同一温度同一基质中耐热性稳定,D值重现性好,可作为低酸性饮料杀菌指示菌。

玉米低聚肽硒螯合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下载:80 浏览:482

秦修远 曹珂璐 王雨辰 王雨晴 崔欣悦 谷瑞增 鲁军 刘文颖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3期

摘要:
以玉米低聚肽和亚硒酸钠为原料经螯合工艺制得玉米低聚肽硒螯合物,对其水分、粗蛋白、酸溶蛋白、分子量分布情况进行了考察,然后从DPPH自由基、O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3方面对螯合原料和螯合物进行抗氧化功能对比与评价。结果表明,螯合得率为53.02%±0.17%,水分含量为7.46%±0.07%,酸溶蛋白占粗蛋白的比例为77.38%,分子量分布在1000u以下的比例超过85%。螯合原料中亚硒酸钠仅对OH自由基有较强清除能力;玉米低聚肽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均有一定清除能力,且具有一定还原性;螯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OH自由基能力及还原能力均比玉米低聚肽强,且具有剂量依赖。

石刁柏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 下载:58 浏览:397

梁寒峭1 王卓月2 尹俊玉3 白飞荣1 刘洋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10期

摘要:
为探索百合科天门冬属石刁柏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组织分布特点,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内生真菌与宿主活性成分互作机制奠定基础。研究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对石刁柏不同部位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通过分离率、分离频率、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等分析石刁柏内生真菌的分布特点和多样性。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88株,经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归属为5纲8目10科13属,其中,镰孢菌属和青霉菌属为根和茎部优势菌群,分别占总菌株数量的37.50%和31.82%;不同组织的石刁柏中,根部位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R)最高,分别为1.45和2.03,均匀度(E)最低为0.59。叶与茎的相似性系数稍高,达到0.55。表明石刁柏不同部位中内生真菌分布及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且具有一定的组织的专一性。

纳米技术在食品发酵传感器中的应用及其在质量控制中的潜力 下载:78 浏览:1086

周杨 师静雅 徐曼菲 李瑞云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4年10期

摘要:
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食品发酵工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探讨了纳米技术在食品发酵传感器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其在质量控制中的潜力。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回顾,我们展示了纳米材料在提高传感器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方面的显著优势。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金属纳米颗粒和金属氧化物在传感器中的应用提高了乳酸、乙醇和氨基酸态氮等关键发酵指标的实时监测能力,从而优化发酵过程,保证产品质量和一致性。最后,本文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挑战,包括纳米材料的制备成本和稳定性问题,以期为食品发酵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

基于电化学传感器的食品发酵酶活性快速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 下载:158 浏览:1496

师静雅 徐曼菲 李瑞云 周杨 《应用化学学报》 2024年8期

摘要:
食品发酵过程中,酶活性的检测对于控制发酵质量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电化学传感器在食品发酵酶活性检测中的应用,探讨了电化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电化学传感器通过电极与被测物质之间的电化学反应,提供了快速、灵敏的检测手段。重点分析了电位型、电流型、电导型和阻抗型电化学传感器在乳酸发酵、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等食品发酵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实例,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稳定性、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等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总之,电化学传感器在食品发酵酶活性检测中的应用具有广阔前景,将为食品发酵工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