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电动汽车用高功率密度电机关键技术初探 下载:89 浏览:500

杨济军 《中国设备》 2018年10期

摘要:
高功率密度电机是电动汽车中的关键组件之一,对于电动汽车的性能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高功率密度电机的运行特点,高功率密度电机的电磁设计、机械工艺与冷却方式。

Tesla型脉冲功率源随机振动响应分析 下载:47 浏览:449

范红艳 张喜波 刘胜 李鹏辉 王俊杰 王刚 《物理进展》 2018年5期

摘要:
为评估Tesla型脉冲功率源在振动环境中的可靠性,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采用随机振动分析方法研究了该脉冲功率源的随机振动特性。计算中考虑了预应力对结构模态的影响,并对静力结果与随机振动结果矢量叠加得到的总应力进行了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磁芯和各绝缘支撑结构等薄弱部件的振动强度,发现尾端绝缘子的最大动应力值大于其疲劳极限;同时对尾端绝缘子的疲劳寿命进行了计算。总结了Tesla型脉冲功率源中形成线外筒、中筒、内筒和主开关外筒的强度设计原则,可为同类型脉冲功率源的强度设计提供参考。

高光束质量、高功率稳定性激光器的设计及实验研究 下载:62 浏览:399

安然 范小贞 卢建 新文侨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高光束质量、高功率稳定性激光器在激光加工、激光测量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为了实现激光器腔内光斑聚焦同时减少色散和体积,人们常常将曲面反射镜用在激光谐振腔中,但光束倾斜入射到曲面反射镜往往会引起像散,从而导致光斑质量恶化,并降低激光器的性能.另一方面,在高功率激光器或超短脉冲激光器中,激光增益介质热透镜焦距的起伏,是导致激光输出功率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激光器的像散和功率波动这两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套简单高效的解决方案,在考虑像散补偿和热透镜效应的基础上,基于传播变换圆理论,首次提出一种可实现高光束质量、高功率稳定性激光器谐振腔的设计方法,并对采用该方法所设计出的超短脉冲激光器进行理论与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设计的激光谐振腔,两端臂像散能够完全被补偿,实验上实现了基模高斯光束输出;当激光晶体热透镜焦距改变时,该方法所设计出的激光谐振腔内各关键位置光斑半径的变化,显著地小于普通谐振腔,在相同外界条件下,其输出激光功率稳定性明显优于普通激光器.

无箔二极管参数对电子束包络的影响 下载:65 浏览:468

吴平 张广帅 孙钧 叶虎 宋志敏 《物理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针对O型高功率微波产生器件采用的无箔二极管结构,在引导磁场为0.6T的条件下,研究了二极管电压、电流、阴阳极间距、漂移管管头倾角和阳极半径等参数对电子束包络的影响。结果显示:阴极附近和漂移管内部的电子束包络随二极管参数的变化规律有明显差异,阴极附近电子束包络幅值较小并不能确保漂移管内部电子束包络幅值较小;适当增大二极管阻抗有助于减小漂移管内电子束包络幅值;受电子束径向运动的空间周期性影响,漂移管内部的电子束包络幅值随阴阳极间距增大会出现振荡变化;漂移管管头倾角超过90°后,管头倾角对电子束包络幅值影响很小;当阳极半径明显大于阴阳极间距时,阳极半径对漂移管内电子束包络幅值的影响也较小。通过合理优化二极管参数,可以有效减小电子束包络幅值,这是低磁场O型高功率微波器件稳定工作的重要基础。

轴向输出线极化TE11同轴波导模式相对论磁控管的粒子模拟研究 下载:66 浏览:475

史迪夫 钱宝良 王弘刚 李伟 杜广星 《物理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提出了一种用于相对论磁控管(RM)中轴向输出线极化TE11同轴波导模式的新型输出结构。该器件采用10谐振腔结构并工作在π模式上,通过合理设计谐振腔结构与输出同轴波导之间的微波提取结构,模拟实现了线极化TE11同轴波导模式的微波输出。与传统全腔提取结构相比,该新型输出结构,不仅能更容易地实现线极化TE11同轴波导模式的微波输出,而且在此基础上能更容易地实现更高频段RM的设计。粒子模拟结果表明:当电压为220kV,磁场为0.4T时,该器件的工作频率为4.38GHz,输出功率为208 MW,功率转换效率达到46.6%。

高功率宽带射频调制连续激光源 下载:49 浏览:346

程丽君1 杨苏辉1,2 赵长明1 张海洋1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射频强度调制激光作为激光雷达系统的载波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抗干扰和抗散射能力,高功率宽带射频强度调制光源是实现高分辨率远距离探测的关键.本文采用在Nd:YAG激光器的耦合腔中插入一对四分之一波片的方法实现了频差调谐范围为30 MHz—1.5 GHz的双频激光输出,结合光纤振荡功率放大技术,将双频信号光功率放大为50 W.耦合腔双频种子源具有良好的功率和频率稳定性,输出功率为9.5 mW时,功率标准差为0.145 mW,稳定性为1.52%,输出双频激光的频差为250 MHz时,拍频的标准差为1.6144 MHz.种子光进行三级光纤功率放大,得到50 W双频激光输出.放大后的双频激光功率波动范围小于0.1 W,双频拍频的标准差为1.777 MHz,很好地保持了放大之前的功率稳定性和双频频差稳定性.

光学元件波前畸变对驱动器光路设计的影响 下载:51 浏览:432

徐林波1,2 卢兴强1 雷泽民1,2 《现代物理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高功率激光驱动器光路设计要考虑像传递、鬼像规避和杂散光管理等多项优化措施.基于衍射光学传播理论,从输出负载能力提升的角度研究大口径光学元件波前特性对驱动器光路设计参数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驱动器末级光路的排布间隔如果控制在6 m以上,将非常有助于提高激光驱动器的输出负载能力.一般情况下,波前峰谷值达到0.34λ的单块大口径光学元件能使高功率激光的近场光束质量最大下降约10%,达到1.36λ后最大下降约21%;波前分布特性不同的多片大口径光学元件的波前相消叠加有利于降低中频波前部分对装置负载能力的影响,但是,大口径光学元件的非线性效应会加重中频波前对装置输出负载能力的影响;在限定大口径元件损伤阈值20J/cm2的前提下,光路排布紧凑的激光驱动器末级输入激光通量控制在16.8J/cm2之下不易损伤光学元件.相对宽松的光路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末级输出激光的平均通量水平,非常有利于激光驱动器装置输出负载能力的提升.

国产光纤实现同带抽运3000W激光输出 下载:44 浏览:379

王泽晖1 肖起榕1 王雪娇1 衣永青2 庞璐2 潘蓉2 黄昱升1 田佳丁1 李丹1 闫平1 巩马理1 《现代物理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同带抽运是目前实现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同带抽运方式,以国产25/250μm掺镱双包层光纤为增益光纤,构建了全光纤化的主控振荡器功率放大器.实验中采用的国产光纤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结合气相-液相复合掺杂工艺制备的,其Yb3+离子的分布更均匀,吸收截面更大,吸收系数更高.实验中,在种子光功率为67.8 W、抽运总功率为3511 W的条件下,实现了3079 W的激光输出,斜效率为85.9%,光束质量M2约为2.14,3dB带宽为1.4nm,这是目前基于国产光纤同带抽运方式实现的最高功率.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国产光纤制备技术不断成熟,已经具备承受高功率输出的能力.继续提高抽运功率,优化增益光纤长度,改良散热方式,国产光纤有望实现更高功率的激光输出.

绝缘材料高压气体沿面闪络特性研究 下载:63 浏览:489

孙旭 张喜波 刘胜 王利民 王俊杰 范红艳 《物理进展》 2018年2期

摘要:
为研究几十微秒脉冲作用下高压气体中绝缘材料的沿面闪络特性,研制了一个高电压绝缘测试平台。该平台通过高压电容对同轴线进行谐振充电,谐振倍压可达1.6,输出电压可达350kV,充电时间约30μs。在0.4 MPa高压氮气环境下对平板结构的尼龙和有机玻璃沿面闪络特性展开实验研究,利用韦伯统计分析工具,发现闪络发生概率为0.1%时,有机玻璃的沿面最大电场强度是尼龙的1.64倍。分析了两种不同刻槽结构对有机玻璃沿面闪络电压的影响,发现半圆形刻槽能更好提升沿面闪络电压,因为这种结构更能抑制电子沿材料表面的运动。

分段式高均匀度螺线管的新设计 下载:86 浏览:472

杨晓亮 罗光耀 罗敏 黄华 金晖 康强 谭杰 《物理进展》 2018年1期

摘要:
针对高功率微波引导磁场的实际情况,根据线性规划算法,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分段式高均匀度螺线管。这种螺线管设计以电流密度为变量,以磁场均匀度为约束条件,以磁体总体积为目标函数,利用MATLAB计算可行域内的电流密度值,将可行域的最大值作为线圈电流存在的区域,通过复杂形状的骨架加工及线缆缠绕而制成。通过分析比较常规螺线管和新设计螺线管的电学参数和磁场位形分布,认为在中心磁场强度大小相等和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新设计的螺线管磁场轴向不均匀度从9.8%降低至0.68%,这种利用线性规划算法设计的分段式螺线管磁体通过改进绕线工艺和机械结构可以实现高均匀度,并具有很强的推广性。

分布损耗加载回旋行波管多模稳态注波互作用理论与比较证实 下载:57 浏览:436

罗积润1,2 唐彦娜1,2 樊宇1,2 彭澍源3 薛谦忠1,2 《现代物理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基于目前国际上实验研究的均匀介质加载和周期介质加载结构,建立了一种分布式损耗加载回旋行波管(gyro-TWT)多模稳态注波互作用理论.利用这一理论,以TE01模式基波gyro-TWT注波互作用为例,将Ka和W波段的理论结果与实验和软件仿真进行比较,以证实理论的合理性.

一种高功率密度低钳位电压TVS结构 下载:57 浏览:316

苏海伟 赵德益 吕海凤 王允 赵志方 《电路系统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电池模块VBAT&VBUS端由于工作电压多样和应用环境的电应力强,需要其保护器件TVS提供适应4.5/7/12/15/18/24/26 V电源电压。并且在配合OVP的保护方案时,不仅要求TVS击穿方向具有高功率密度低钳位电压的特点,对正向导通方向也提出了耐大电流冲击和低钳位电压的要求。分析PN结单向二极管和NPN结双向二极管的静态I-V特性和动态浪涌残压特性,开发了结合两种结构优点的TVS器件,该器件在提供低漏电流的同时可降低击穿电压,其峰值电流IPP大幅度提升,钳位电压VC也下降到被保护器件的安全区内。

可调光的高性能商业照明LED驱动芯片 下载:90 浏览:489

方倩 翟向坤 方烈义 《电路系统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昂宝电子最新推出的可调光高功率因数芯片OB3338,能够接受数字调光的PWM信号转换为内部电流控制信号,实现0~100%连续输出调光。该芯片采用了专利的快速启动和总谐波优化技术,可以实现全电压范围内<0.5秒启动,总谐波(THD)<15%的性能。介绍该芯片如何实现总谐波(THD)<12%的原理,并实现0~100%宽范围输出并保证调光曲线的一致性。该芯片结构简单,系统性能优异,非常适合商业化LED智能照明应用。

宽范围可调谐内腔液晶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制备 下载:420 浏览:410

李保志 邹永刚 《光电子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制备了一种中心波长为852nm的内腔液晶可调谐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结构。研究了不加调谐电压时可调谐VCSEL的电流-电压-光功率关系,注入电流为10mA时,得到了器件的最大输出功率为2.3mW。结果表明,内腔液晶可调谐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波长调谐范围达到27nm,调谐效率为9nm/V。

采用300 nm周期孔阵图形提高P3HT:PCBM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研究 下载:77 浏览:354

韩晓媚1 李占国2 王勇1 卢小香1 《光电子进展》 2018年2期

摘要:
微结构表面设计是提高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主要方法之一。微结构可以增加入射光的吸收率,减小反射率,达到提高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目的。本文采用全息光刻和湿法刻蚀技术在ITO玻璃片上制备周期为300nm的孔阵图形,以P3HT和PCBM作为电池活性层的给体材料和受体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微结构可以提高ITO/PEDOT:PSS/P3HT:PCBM/Al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当孔阵图形刻蚀深度达到60nm时,光电转换效率提高了约8%。实验证实,孔阵图形的采用增加了入射光的吸收,提高了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

一种高性能双频能量选择表面 下载:51 浏览:445

陈名刻 冯佳祺 《天线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提出一种高性能双频带能量选择表面(ESS),该表面可以保护电子设备免受高功率微波(HPM)的影响。所提出的结构由负载有二极管的金属周期性结构组成。推导了所设计的ESS的等效电路,并解释了其工作原理。通过仿真说明了两个频带在不同入射条件下的电磁响应,使用场路联合仿真来获得其非线性性能。CST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在工作频带(0.93GHz-1.52GHz, 2.8GHz-3.2GHz)的低功率信号的插入损耗小于1dB,而对高功率信号的屏蔽大于38dB。

高功率密度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分析 下载:48 浏览:498

王爱民 《无线电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传统的无线电能传输设备体积相对较大,这一情况的出现限制了无线电传输系统的实用性,现阶段,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高功率密度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方法,以期在保证无线电能传输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给无线电能传输设备体积的缩小带来启发。

高功率微波防护研究 下载:53 浏览:447

许彤 《天线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现代战场上,高功率微波产生的强电磁脉冲环境,已对装备构成严重威胁,其破坏效果远远超过一般电子战设备。因此,研究高功率微波的电磁环境效应和防护对策,已成为高新技术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高功率微波的损伤途径,从一般技术到新技术、新材料和战术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几种防护措施。

高功率激光去除镀膜镜片表面的微纳米颗粒多场耦合数值研究 下载:99 浏览:1015

​陈庭效 曾彬 王力锐 王文芳 《纳米技术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激光器的镀膜镜片在安装和工作期间很容易受到微纳米颗粒的污染,当激光照射在被污染镜片的表面时,由于微纳米颗粒的存在,激光器输出的激光功率会受到影响,同时镀膜镜片表面的温度场也会发生变化。本研究通过使用COMSOL软件对镀膜镜片表面微纳米颗粒的激光去除进行建模,模拟仿真微纳米颗粒影响下的镀膜镜片的光场和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微纳米颗粒存在的区域电场分布较为集中,且温度比没有微纳米颗粒的区域要高,微纳米颗粒的功能相当于一个小透镜。

高功率锂离子电池负极硬碳材料的研究 下载:53 浏览:614

李海望1 王新龙2 李埃荣3 《材料科学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碳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最佳负极材料。通过碳材料微观结构的设计,可以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满足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与传统石墨阳极材料相比,硬质碳具有锂容量高、倍率性能好、循环寿命长等优点。通过改变碳源和优化制备工艺,研究人员先后制备了一系列结构独特、性能优异的硬碳材料。在综述硬碳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碳源制备硬碳材料的研究工作,并简要分析了硬碳微观结构对锂离子电池材料性能的影响。最后,总结并指出了该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