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鲁迅小说中“孩子”形象的变化及其意义 下载:49 浏览:375

谢晓霞 《中国文学》 2019年10期

摘要:
"孩子"形象既是文学家鲁迅自我表达的一部分,也是思想家鲁迅自我隐喻的一个符号。孩子形象将鲁迅小说中的世界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孩子"由能救的"孩子"到不能救的民众的变化中,鲁迅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绝望,并将此上升到存在主义意义上对人类存在困境的本体性思考。然而,鲁迅并没有至于绝望,他以写作完成对绝望的反抗和自我精神救赎的同时,也走向了行动,从而诞生了鲁迅式的行动哲学。

再造故乡:鲁迅小说启蒙叙事研究 下载:48 浏览:372

邱焕星 《中国文学》 2018年5期

摘要:
鲁迅小说的故乡书写并非真实再现,而是启蒙主义的叙事再造。这是一种关于故乡的"他者化"建构,通过第一人称、风景丑化、乡民病态、时空展开、文本语言等一系列叙事手段完成的,但是乡民的经济诉求解构了启蒙主体的文化诉求,最终形成了启蒙客体、主体和实践三重"失语"的困境。由此反映了五四思想革命的限度,它将"启蒙"转化成了"启蒙叙事",在揭出病苦时遮蔽了乡村乡民的政治经济革命欲求,陷入了文化内因论和教育救国论,只能局部回应中国现代转型的结构问题,最终导致了启蒙的自我瓦解。而启蒙也只有承认自己的叙事建构性和意识形态性,才能在当代中国复生。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