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黔北煤田上二叠统龙潭组页岩气储层可压性评价 下载:57 浏览:484

张曼婷 付炜 《天然气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为了对黔北煤田上二叠统龙潭组页岩气储层可压性进行评价,以该煤田JC-1井富有机质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井泥页岩含气性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根据含气性分级将龙潭组由下至上分为4个层段,对重点含气层段的富有机质泥页岩样品的全岩矿物组成特征与岩石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可压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JC-1井泥页岩含气显示与有机碳含量较高,其中层段1的总有机碳含量与含气性最好。②储层矿物成分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其次为碳酸盐矿物及一定量的菱铁矿和黄铁矿等矿物。③岩石抗压强度介于12.40~60.20MPa,抗拉强度介于1.21~6.07 MPa,杨氏模量介于(18.90~31.30)×103MPa,泊松比介于0.19~0.28。④层段1的矿物脆性指数最高,平均为56.84%;层段2的矿物脆性指数低,平均为32.89%;层段3的矿物脆性指数偏低,平均为41.09%;全井段泥页岩样品弹性参数法脆性指数介于44.73%~66.30%,平均为53.16%,各层段无明显变化;层段1在横向上的厚度变化小,展布稳定。结论认为,黔北煤田龙潭组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开发潜力,其中层段1含气显示好、有机碳含量高、岩石脆性较高、抗拉强度低,可压性强,有利于压裂改造,并且富有机质岩层厚度大、横向展布稳定,是最佳的页岩气储层。

金沙向斜龙潭组“三史”模拟与煤层气富集规律 下载:64 浏览:367

韩明辉 杨雪 《天然气进展》 2019年11期

摘要:
为了明确上二叠统龙潭组成熟演化的经过和煤层气的富集规律,以黔北地区金沙向斜龙潭组煤层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域构造、地质演化史和XC-1井煤层测试数据,结合Easy%Ro模拟技术对XC-1井进行埋藏史恢复,分析了龙潭组受热演化史和生烃史,指出了金沙向斜龙潭组煤层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金沙向斜的煤层埋藏—受热—演化—生烃史主要划分为3个阶段,可简述为受到深成变质作用开始煤化至瘦煤,后叠加岩浆热变质作用演化至无烟煤,最后抬升冷却的过程。距今225~145 Ma是煤层气生烃高峰期;②金沙向斜煤层气保存条件整体较好;③金沙向斜煤层气的成藏经历了沉积深成变质快速生气期、抬升岩浆受热持续生气期、抬升定型保存期3个阶段的演化过程,其中,沉积深成变质快速生气期为煤层气富集的主要阶段;④沉积相以海陆交互相龙潭组的潟湖—泥炭沼泽亚相煤层发育最稳定,抬升定型保存期决定了煤层气的最终保存条件,向斜构造中的平缓构造带更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结论认为,该研究结果可为金沙向斜煤层气的开发提供依据。

贵州省盘县地区龙潭组沉积特征及展布规律 下载:45 浏览:463

李凯 易旺 《天然气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为了明确刻画贵州省盘县地区的沉积相展布规律,以上二叠统龙潭组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露头、岩性特征、古生物特征、电性特征及沉积构造等研究要素分析了该地区龙潭组沉积相纵横向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龙潭组主要发育三角洲—潮坪和潮坪—潟湖沉积体系,上段沉积相为三角洲相,下段沉积相主要为潮坪—潟湖相;②研究区晚二叠世受河流和潮汐双重作用控制,即在靠陆一侧发育河流控制的三角洲平原,中间发育河流和潮汐双重作用控制的过渡带三角洲平原,靠海一侧发育潮汐作用为主的潮控三角洲平原以及潮坪—潟湖;③龙潭早期基本为海侵期,研究区以潮坪—潟湖沉积环境为主,由于海水频繁动荡,煤层发育不稳定,可见多层煤线。龙潭晚期基本处于海退期,三角洲沉积体系在研究区广泛发育,在三角洲平原环境的泥炭沼泽局部可见厚煤层。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