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不能够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为了能够推进素质教育改革,需要中职院校幼儿保育专业能够根据时代素质教育要求,创新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满足新时代发展对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为学前教育培养更多优质教育人才,推进学前教育创新发展。
一、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建立理实一体化培养体系
新时代发展对于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满足时代发展对幼儿保育人才的要求,中职院校应加强对幼儿保育人才培养要求的研究,基于此创新人才培养理念。首先,中职院校应掌握幼儿保育对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培养要求,明确专业定位,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关注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培养。其次,教师应根据新型人才培养理念分别建立理论与实践模块。对现有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进行科学调整,确保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得到综合发展。最后,还应根据幼儿保育发展现状,加强教育环境建设,在学校内部建立现代化教育平台,传授学生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使其信息素养与能力不断提高,在幼儿保育专业中融入新型教育理念,借此推进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新时代发展对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切实提高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根据学前教育发展动态,优化课程内容体系
新时代的到来,为各个行业与领域均提供了创新发展契机,为了能够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需要中职院校能够积极探索与钻研学前教育领域对于幼儿保育人才培养要求,根据学幼儿保育市场需求,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先进性,使其更好的适应幼儿保育工作岗位环境,满足幼儿保育对人才的要求。首先,教师应积极走访幼儿保育工作环境,对现有幼儿保育工作要求与教师素质要求进行调查,以此为基础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完善课程内容,使学生所学内容更加全面、系统,进而提高幼儿保育专业能力,使其能够满足幼儿保育岗位工作要求。其次,在实际课程体系完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量学生职业发展与需求,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完善专业课程,如增加一日生活保育、安全急救、卫生保健等学科比例,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最后,应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适当融入思政课程,在思政课程中明确幼儿保育工作中的职业要求与素质要求,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使其意识到幼儿保育工作的重要性,进而严格的要求自我,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三、根据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方法
新时代到来,我国经济体系正式进入转型阶段,国家的创新发展使得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递增,为了能够满足国家创新发展需求,需要幼儿保育专业能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此,中职院校应根据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对学习产生持久动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专业知识学习,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为人才培养创新提供支持。首先,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在专业教学中,在专业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呈现专业知识,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与学习,改变传统理论授课模式,点燃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探讨、任务驱动等不同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模拟幼儿保育工作场景,将专业技能与知识呈现在情境之中,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最后,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平台开发教学资源,构建智能化教学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不断提高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使其建立信息化教学理念。便于学生将信息化手段应用在日后的工作中,强化幼儿保育专业水平,推进幼儿保育创新发展。
四、开展校、园合作,丰富实践教学体系
幼儿保育专业是培养幼儿保育人才的主要专业,其实践能力关乎幼儿教育质量与学生就业发展。为了能够为幼儿保育领域培养出适合的幼儿保育人才,首先,中职院校应积极与学前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借助校、园合作,为幼儿保育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其能够参与到幼儿保育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锻炼与学习,掌握幼儿保育工作岗位要求与素质要求,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职业环境,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在实习中明确自身不足之处,使其能够针对性调整与学习。其次,重视开展校、园合作,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保育人才,满足新时代发展对幼儿保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五、完善评价体系,突出学生职能素质评价
在以往幼儿保育专业中存在考核内容单一的问题,仅仅关注学生理论成绩高低,忽视了学生专业水平与专业素质的评价,要知道考核体系是学生学习的方向标,如果在考核体系中没有关于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便不会针对此方向学习与努力,这是影响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而要想实现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创新,需要中职院校对现有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在考核评价中突出对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考核与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教师应在幼儿保育专业中加强学生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能力、知识等综合情况进行评价与记录;其次,应关注学生职业素质考核,关注学生师德师风评价,借此完善评价考核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六、组建双师队伍,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教师是开展教育的主体,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为了能够切实提高中职教育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方法,中职院校应注重教师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提升。为此应在中职院校中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关注教师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培养。通过组建双师队伍,提高幼儿保育专业师资水平,为人才培养创新提供师资支持。首先,应提高聘任要求,聘请具有较高实践教育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幼儿保育工作者作为专业教师,为幼儿保育专业注入新鲜血液,使其专业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其次。应为现有幼儿保育专业教育者提供培训,传授其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品质,推进幼儿保育专业持续创新。
结束语:综上所述,新时代发展对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当前中职院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却存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以及师资队伍落后等诸多问题,因此影响了中职院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未能满足新时代发展对幼儿保育人才培养要求,为此需要中职院校能够根据当前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探索新时代发展对幼儿保育人才培养要求,基于此建立新型人才培养理念,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与调整,采用新型教学方法授课,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借此实现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法创新,为社会培育高素质幼儿保育人才,推动素质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 蔡翔英.创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J].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2):43-43.
[2] 梁广秀.探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保教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12):2.
[3] [1]马潇潇.探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与实践[J].时代教育:下旬, 2021(10):0037-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