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民生之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着就业的进步,二者相互作用。数字经济下的国际贸易指的是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的国内外交易活动,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组织协调、生产、销售和服务等活动,并且也包括全球分工生产和制造所关联到的数据链、服务平台以及应用程序。[1]数字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一系列商业模式和行业组织,例如电子商务的发展降低了进出口贸易的成本,其交易方式不再需要固定的交易场所,突破了交易的空间限制,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自然也促进各国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2]。
一、数字经济概念的界定
从国内角度来看,数字经济一词首次进入到大众视野中是在2015年,在李克强总理发表关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总部的讲话中,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但是在此之前国内便有对“数字经济”的深刻研究。部分学者认为数字经济的具体形态不仅仅表现在大数据,还包括电子商务以及支撑电子商务发展的信息技术产业[3]。G20峰会中所签署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提出具体内涵: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这一界定得到了认同。
从国际角度来看,数字经济一词最早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美国学者Don Tapscott提出。他表明数字经济是由互联网引发的新的经济形式。伴随着“数字经济”一词登上历史的舞台,学者们纷纷开始探索“数字经济”的具体内涵。在WTO,数字贸易已经成为一个总括概念,涵盖了各种互联网发挥核心作用的商品和服务贸易。
二、数字经济与外贸发展的研究综述
数字经济存在的形式有很多种,其中包括互联网、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直播经济,其发展都对外贸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下文将从其中两个方面去研究研究数字经济与外贸发展的关系。
在互联网方面,吴悦结合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与对外贸易之间大致上保持同向的关系,再以互联网作用于对外贸易的实证分析这方面直观展现互联网与外贸发展之间的联系[4]。段颀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概括了互联网对于国际贸易影响研究的最新成果,尽管存在少数例外,互联网对国际贸易具有显著正向影响[5]。
在跨境电子商务方面,王阳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结合,发现现阶段跨境电商占国际贸易的比重接近40%,并且我国国际贸易增长的拉动作用将会随着技术创新和使用人数的增加而越来越显著[6]。古丽通过研究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影响,发现电子商务在对于企业之间的贸易成交频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扩大经营主体的丰富性以及外贸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有着一定的帮助[7]。
以上文献从互联网和跨境电子商务方面论述了数字经济对外贸发展的促进作用,在研究数字经济推动外贸发展的时候还可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考虑到这样的情况,下文将以国内国外两个角度去分析数字经济如何促进外贸就业。
三、数字经济与外贸就业
(一)国内对于数字经济促进外贸就业的相关研究
国内有大量关于数字经济对产业影响,就业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学者。随着互联网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孙铭认为互联网能够通过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创造成本相对较低的网络贸易中介,缩短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高中国的出口贸易流量[8]。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市场需求的扩大又推动了外贸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十几亿的人口基数也为数字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市场助力[9]。
中国作为世界的贸易大国,自2001年12月加入世贸组织至今,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带动了新兴产业。毛宛馨对中国制造进出口贸易与就业关系进行特征事实分析,阐明在对外贸易发展势头较为迅猛的年份,中国的就业规模也相对逐步扩大,并且呈现出区域性特征。虽然不同地域的数字经济以及进出口行业的发展情况不同,但在科技条件较完善,对外贸易较发达的地区,二者对外贸就业的促进更为明显。
(二)国外对于数字经济促进外贸就业的相关研究
国外很多学者都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各类模型验证经济增长推动了就业,例如奥肯定律揭示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以李嘉图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认为数字化经济所囊括的产业能够推动新业态发展。也有学者像凯瑟琳认为如果国际贸易促进一国经济增长,这个国家是有可能实现充分就业的。
Bunje Madinatou Yeh、Abendin Simon、Wang Yin等利用1990年至2019年47个非洲经济体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基于动态系统GMM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和数字经济的直接影响对推动非洲国际贸易至关重要,并且发现当非洲金融发展与数字经济相互作用时,对贸易的边际影响增加。
四、文献评述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1年我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并且呈递增趋势。数字贸易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全球数字贸易(出口)规模达31925.9亿美元,增速超过同期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数字贸易正逐步推动全球贸易向数字服务化方向发展。至今,全球已达成六个重要的国际数字协定。在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的梳理,可以发现有关数字经济研究的相关文献较多,体系和理论研究也更丰富,但针对外贸对于就业的促进作用领域的相关研究较少,仍存在空白。目前大多主要存在以下观点:第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存在集聚效应,其中东部沿海等地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更完善,高新技术发展迅速,并且与国际市场接触更广泛,因此数字经济对就业拉动效应相比起中西部更明显。第二,数字经济推动就业结构转型升级,我国高技能劳动力逐年上升,并且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为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高效配置提供新动力促进我国就业结构向高技能转变,呈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夏杰长.数字贸易的缘起、国际经验与发展策略[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05):1-10.
[2]罗静.电子商务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2.
[3]刘助仁.各国逐鹿“数字经济”[J].重庆社会科学,2001(04):74-77.
[4]吴悦.互联网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21.
[5]段欣,史宇鹏.互联网与国际贸易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22(07):145-160.
[6]王阳.跨境电商发展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20.
[7]古丽.电子商务对中哈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20.
[8]孙铭.互联网发展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基于东盟国家的实证分析[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1.
[9]陈茶媚.探析数字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形势和发展[J].投资与创业,2021(08):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