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启蒙教育开始贯穿。幼儿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基础,更是一个人一生中接受的启蒙意义的教育。传统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融入幼儿教育中,既能够让幼儿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润与熏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又能够真正促进我国深厚、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得到世代传承。
一、幼儿园传统节日主题课程实施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璀璨的传统文化。其中,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历史传承的珍贵结晶,还是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丰富多样且保有地方特色,展现了我国人民勤劳勇敢、惩恶扬善、尊老爱幼、家国天下等朴素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传统节日多发源于重要历史事件或历法节气,以一年一会的方式循环出现在幼儿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在幼儿园中实施传统节日主题课程,对幼儿进行传统节日教育,能够让他们真正了解凝聚在传统节日中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和情感,这已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有利于增强幼儿对文化的认同,提升民族自豪感。
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通过传统节日主题课程的实施,能够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了解传统节日的形成和确立,感受传统节日悠久的发展历史,这对于增强幼儿的民族情感,促进他们产生积极的价值观念,感悟凝结在传统节日中的道德伦理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节日教育其实包含着很多审美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将我国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而幼儿教育是基础,更是奠基,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实施传统节日主题课程,能够让幼儿了解各种庆典活动,观赏歌舞表演,理解服饰饮食,体会风俗习惯,这些都可以让幼儿了解丰富的艺术价值,对于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传统节日教育,有助于促进品德教育的培养。在当前,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幼儿园教育更是如此。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传统文化教育,能够真正地让他们感悟亲情,尊重长辈,激活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幼儿园传统节日主题课程的实施方法
(一)开展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
强调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主体性,鼓励幼儿参与体验,关注每一名幼儿成为真正的观察者、思考者和体验者。实施传统节日主题课程,教师应该重视实施项目式学习,从而最大程度上发挥幼儿的个性,让他们的参与兴趣更加浓厚、体验更加真实、态度更加专注、理解更加深刻。
如在围绕中秋节开展传统节日主题课程中,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通过在幼儿活动区域内投放与中秋节有关的绘本图书,以及蕴含中秋节元素的建构、美工、科学区的游戏材料,吸引幼儿的关注,激发兴趣,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初步体验传统节日文化魅力,促使幼儿主动开展关于中秋主题项目式探究。追随幼儿的兴趣点,展开关于“探秘中秋节”的大调查,运用多种方式了解中秋节文化,进一步感知中秋节的民俗风情。在幼儿有了关于中秋节相关前期经验及参与体验的基础上,组织幼儿围绕中秋节这一话题分享、讨论,幼儿在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在众多的已知经验中进行筛选和总结,并且从未知经验中确立学习项目,寻找幼儿可以深入学习的点。其实对于大部分幼儿来说,他们见过月饼,吃过月饼,但是很少亲身体验过用真正的食材去做月饼,这时便可以将做月饼作为项目提升活动内容,以班级为单位共同设计项目实施流程,让幼儿自觉投入做月饼的项目实施中,这样一来,以项目式学习开展课程活动,既实现了师幼之间的互动,又开发了幼儿的智慧潜能,使得每名幼儿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创造力。当幼儿完成了项目任务之后,可以在班级中开展以“尝一尝、辨一辨”为主题的分享活动,让大家一同品尝共同制作的食物,对整个的项目活动实施过程进行分享与回顾。这样的项目式学习过程全面围绕幼儿这一主题进行,同时也将传统节日文化渗透其中,最大程度上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让他们在体验和互动中感知节日文化,接受文化熏陶。
(二)优化课程内容,丰富教学形式
1.核心内涵
教师要做好功课,了解节日产生的历史渊源,提炼节日传达的核心理念,据此概括出每个节日里最典型的庆祝活动。例如,端午节的核心内涵为弘扬爱国精神、强身健体,典型的庆祝活动可以对应概括为包粽子、赛龙舟等;春节的核心内涵为辞旧迎新、阖家团圆,典型的庆祝活动可以对应概括为打扫卫生、准备年夜饭等。选取的精神内涵与庆祝活动都要能和幼儿的生活体验相联系,便于幼儿后期的理解。
2.活动内容
在过往的教学实践中,园领导观察到,教师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内容设计上,容易犯类型单一的错误。有的教师过于重视文化内涵的传播,大量选取节日故事、诗歌朗诵等内容,幼儿缺乏生活化的节日体验;有的教师只选择了美工相关内容,幼儿在操作中玩得很开心,但是对其体现的节日内涵一无所知。《纲要》中要求:“幼儿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内容要有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教师在选择传统节日教育内容时,要从幼儿的情感需求和兴趣出发,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以幼儿的视角去理解不同的庆祝活动代表的传统节日精神内涵,据此来选择合适的习俗活动。小班幼儿以感受节日气氛为主,中班可增加体验实践内容,大班则需要尝试理解节日内涵精神。
3.活动形式
(1)在环创中营造浓厚节日气氛
新颖而富有美感的节日环创不仅能让幼儿直观、形象地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产生对传统节日活动的好奇,还具有互动性和延续性。
(2)将传统节日内容融入日常区角活动
许多传统节日文化元素都可以融入日常的区角活动中,由幼儿进行理解和再创造。端午节前后,教师可以在手工区投放剪裁好的绿色纸张、油泥、麻绳等材料,由幼儿制作粽子;春节期间,教师可以在表演区投放舞狮舞龙的服装和鼓、锣等乐器道具,让幼儿自由拿取、表演。教师作为幼儿的观察者和支持者,应敏锐地回应幼儿在游戏中的需求变化,让幼儿在区角活动环节尽情探索实践,不要让传统节日文化流于形式。
(3)带动家长参与传统节日课程
家园共育一直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点。在传统节日主题课程实施中,有的家长不重视、不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意义,有的家长不懂得配合课程设计幼儿活动。往年在实施春节、元宵节等节日主题课程时,幼儿园可以采取在园里“提前过”的方式。近两年来,疫情给活动组织带来了不便。为此,幼儿园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保持和家长的交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从去年开始,幼儿园都会将每个传统节日主题教育的相关活动安排和需要家长配合的准备工作提前在微信公众号、班级群和校园通APP上预告。幼儿园将与节日活动同步的教育内容按时间节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活动内容,细致到背景知识、材料准备、活动地点和操作步骤,以打卡的形式,引导家长参与并反馈活动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得到了家长的好评。
(三)关注游戏需求,在寓教于乐中感受文化真谛
游戏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结合日常教学内容,重视以游戏形式进行呈现,从而增加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地跟进相关活动。在幼儿园中实施传统节日主题课程,教师应该关注幼儿的游戏需求,重视实施传统节日课程游戏化,从而最大程度上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融入游戏中,获得与同伴进行情感交流的机会,获得创新型的发展,真正感悟节日文化的真谛,体会文化的内涵。
比如,在进行中秋节节日课程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表演游戏区的道具材料,激发幼儿表演欲望,幼儿自主开展嫦娥奔月的表演游戏,充分扮演。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利用分享活动,请幼儿展示嫦娥奔月的故事,让他们根据对故事的理解展开创编与表演。这样一来,既能够让幼儿参与其中,获得游戏体验,同时也能建立最为直接而鲜活的体验与感受,在宽松的氛围中,积极参与,感受中秋节的节日文化。又如,教师要重视将游戏活动与区域活动相结合。在中秋节主题课程中,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各种支持性游戏材料,开展做灯笼、猜灯谜、画团扇、做月饼、造月宫等游戏;在进行春节课程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可自主选择剪窗花、写对联、包饺子等活动,游戏形式多元化、自主化,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实现节日主题的高质量呈现。
三、结语
实施幼儿园传统节日主题课程,应该以幼儿为主体,将节日文化、知识内涵、精神品质融入其中,让幼儿参与其中、合作探究,了解传统节日文化,体会传统节日内涵,内化传统节日知识,让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在幼儿身上发扬光大,永久传承。
参考文献
[1]杨璐僖,石彩霞,何玉.幼儿传统节日主题课程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施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2(32):42-45.
[2]李娜.基于传统节日的幼儿美育主题式课程实践研究[J].家长(上旬刊),2021(2):103-104.
[3]杜娜.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渗透刍议[J].成才之路,2021(11):101-104.
[4]李燊.幼儿园有效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研究[J].名汇,2020(4):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