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尽管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既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又能使其具有良好的音乐美感,所以,这就需要老师们对音乐课堂的重视,提升其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一、传统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困境
音乐教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然而,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1.对学科教学缺乏足够的关注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教学中,许多老师都受着应试教育的思想定势,将音乐课放在“第二梯队”,致使“第一梯队”的音乐课被其他“第一梯队”的老师挤占,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下降,从而限制了学校音乐课程的长期发展,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课程目标偏离了教学目标
音乐课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出较好的审美素质和兴趣。在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中,老师们在实践中常常忽略了音乐课程的本质,只是将“简单理论”灌输给学生,这样就偏离了音乐课的宗旨和目的。
3.学生对课程缺乏足够的了解
在我们国家,长久以来被灌输着“学好数理化,走遍世界”的学习思想,许多父母和学生对美术文化类学科的学习有了错误的理解,这些都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略了他们的特长,挫伤了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策略
1.树立正确的创新教学理念,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
音乐教学是一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陶冶情操的有效手段。要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首先要改变每个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认知,调动他们的热情、主动性,使每个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只有“做通”了学生的思想工作,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目标、主旨等,这就需要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形成一个好的学习认知和思路。例如,老师可以在每次学前的课程教学开始前,和同学们进行一次交流,让他们了解到本学期的音乐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方案,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又例如,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学生进行教与学分析会,请有能力强、兴趣足的学生上台,将自己对音乐课程的学习经验和感受进行分享,以方便同学之间的沟通,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对那些学习兴趣浓厚、艺术特点强的同学,老师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注意,“重点培养”。
2.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大家所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他们对未知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和探索欲望,一旦他们对某种东西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学生就会完全沉浸进去。所以,小学音乐老师如果想要提升小学音乐课程的有效性,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再将他们的兴趣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利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加强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趣味性,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3.加强节奏训练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节奏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和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节奏训练教学的重要性,才能确保学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音乐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音乐技巧和知觉能力。另外,有效的韵律训练教学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引起学生的想象与情绪共鸣,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加强音乐技巧的目标。比如,老师可以从现实的生活中发掘出一些音乐教学资源,使学生对节奏的知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认识。例如,老师可以通过动物行走的画面来直观地表达音符,也可以让学生们去感受自己的心跳,或者回忆秒针的移动,通过不同的长短节奏来模仿,这对提高学生们的节奏感,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4.拓展音乐审美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
对小学生而言,具有较高的审美素养,可以使他们更加自觉地去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从而使其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健全的个性,积极地、乐观的心理状态。为此,小学音乐老师要对音乐材料中的审美因素进行深入地发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和审美水平,从而培养出一种正确的审美观念。同时,要做到音乐美学教学,还必须有一个好的音乐审美教育环境,这就要求学校在音乐教学设施和器材等方面加大投入,保证音乐审美教育的顺利进行。比如,在教授五年级《映山红》这一课时,我可以给他们讲一讲这首歌的故事,也可以给他们看一段《闪闪的红星》的影片,让他们自己去欣赏,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对歌词的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问让学生对歌曲有何感想,并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同时,让学生从歌词中体会到人们对红军的思念和对美好前途的憧憬。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音乐教学实效性
小学音乐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引导者,他们自身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音乐素质有很大的影响,而教师的综合素质又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小学学校中,一定要把强化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作为重点,保证这支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同时保证老师们具备良好的素质教育理念,充分了解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音乐素养与审美教育的内涵、价值、目标和要求。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将素质教育切实贯彻下来,使学生的音乐能力、音乐素养得到全面发展。所以,学校可以定期地组织音乐教师参加专家讲座,吸收先进的音乐教学思想和方式,还可以邀请高层次、高质量的音乐教育专家来开展实践教学和观摩指导,为广大的音乐教师们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和平台,从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它对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审美情趣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此,小学音乐老师要改变自己的传统、陈旧的教育理念,按照《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素质教育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学音乐课程的作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创造趣味教学情境、强化节奏训练教学、扩大音乐美学教学、强化教师队伍等一系列措施,来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素养得到提升,从而提升小学音乐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涵琳.创新教育理念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21):94-95.
[2]张琴.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和发展[J].情感读本,20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