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思维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语文教材内容创新度不足、部分语文教师的创新意识薄弱、一些教学方法较为滞后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因此,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进行创新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
一、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科技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在这个信息时代,人们需要具备更强的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筛选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创新是教育教学的生命力,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兴趣、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然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创新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和潜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创新可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特长,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和资源。通过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潜力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创新还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语文教材内容创新度不足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教材内容创新度不足是一个较为典型的问题,尽管新课改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有很多地区的小学语文教材局限在传统框架内,未能充分展现创新性和趣味性。从教材内容选择方面来看,有些教材重点关注知识的输入和应试技巧的培养,却很少关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审美能力的培养,此类教材内容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制约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有新的文化现象和科技手段涌现,但现有小学语文教材却未能客观反映出这些变化,以至于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有着较大差距。另外,传统语文教材按照线性方式编排知识点,知识点较为分散,尽管此种方式有助于组织教学,但却不利于学生整体认知结构的形成。而且教材中的互动性内容较少,学生在学习中无法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和感悟。
(二)部分语文教师的创新意识薄弱
纵观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有些语文教师的创新意识不强,教育观念、方法固化,缺乏新理念和新方法。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教材、教案依赖度过高,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不强,依托于教材和固定流程授课,鲜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需求现象,教学中忽视了思想、人性和情感等人文价值的讲解,致使课堂教学针对性不强,不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制约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有些语文教师年岁偏大,不善于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即便信息技术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师带来更多可能性,但这些教师却未能合理配置和利用这些资源,导致信息技术的运用流于表面,不仅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也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学习的需求。正是由于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意识、能力不足,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过分关注学生应试技巧训练,导致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所欠缺。此种评价体系制约了教师教学的创新和发展,给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一些教学方法较为滞后
教学方法滞后,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重中之重。传统教学方法关注知识灌输、应试技巧培养,对于学生个性发展缺乏足够重视,不仅挫伤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还会制约语文教学创新发展。实际上,很多语文教师教学压力较重,为了赶进度,多采用满堂灌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知识,学生被动式听讲,此种教学方式互动性不强,学生缺少讨论机会,自然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学习兴趣。而且由于教师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导致学生所学知识难以在实际生活中有效运用,无法形成真正的学习能力。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很多教师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却忽视了学生语文能力和审美素养的培养,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会导致语文教学的本质被扭曲,丧失语文学科原有的魅力和价值。随着科技发展,网络、多媒体等手段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但受限于部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未能合理化运用此种教学方法辅助开展教学活动,也会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创新
(一)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者要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创新,让学生有优异的成绩和学习态度,同时要重视学生注意力的提升和培养。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中,教师要重点考虑低年级教学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做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工作,同时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要结合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在课上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要采取一些有效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有更强的学习积极性,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提高整体的教育效果。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教师要考虑小学生年龄偏小的问题,学生在接触一些新鲜事物时,整体的接受能力比较强。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对教育方法进行创新,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打破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育内容进行创新,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关注度,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要结合课文的实际内容对教育形式进行创新。除了要将植物生长和植物繁殖这部分的内容进行讲解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作用,给低年级小学生展示一些学生日常接触不到的植物情景。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植物变化的一些图片和视频,这样能够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也能够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观察风吹蒲公英的情景,然后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探讨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讲解,之后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各种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印象。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较现代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也能够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打破传统教学的一些束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育效果更加理想。
(二)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
在当前的教育中,新课改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教师要明确教学要点,分析教学的核心要素,并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异常生活情况,开展有趣的生活化教育,将语文学科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融合在一起,增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除了要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之外,还应该搜集现有的各种教辅资料,将不同的资料内容整合在一起,采取现代化的方式进行教育,结合当前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多元化的教学方案,寻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符的一些教育资源。此外,还要通过生活类的素材为学生创造有趣的教育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轻松地学习一些语文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一起学习《拍手歌》的时候,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汉字。在教学之前,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学习这些字的发音,然后带领学生分析字形。采取这样的方式能够给学生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教育情境,也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和知识之间的联系。采取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之后,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一些字词,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丰富学生的储备量,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积极开展有趣的生活化教育模式,真正凸显语文教学的实际意义。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改发展的背景下,教师要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对小学低年级阶段语文学科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给学生安排自主预习的任务。如可以通过预习的方式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前预习的作用,让学生在特定的时间段中了解文章中的一些生字词。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要将文章中自己不懂的生字词画出来,然后带着感情对文章内容进行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要及时做好标记,在课上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认识的生字词进行讲解,为学生安排课程沟通和交流的时间,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记住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对于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生字,可以采取拆分的方式增进学生的记忆。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寻找不同汉字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对不同的汉字进行系统化的记忆。例如,带领学生一起研究学习“情、请、清、青、晴”这些汉字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汉字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观察分析,让学生大胆地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样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开展知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自由的朗读,可以让学生自主朗读,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朗读。采取这样的方式开展教育之后,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更强的学习思维和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朗读,找出其他同学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
(四)引入跨学科内容
在现代教育中,跨学科学习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还能培养他们的跨学科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以“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为例,我们可以尝试将其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相结合,进行跨学科的教学实践。
1.与音乐学科的结合
将小学语文与音乐学科相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在教授“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线索,如小蝌蚪对妈妈的思念、寻找过程中的坚持与不易等。随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首简单易懂、富有情感的歌曲。创作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歌词的构思、旋律的编排到情感的表达等多方面进行思考和尝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编写出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歌词,并尝试为歌词配上适合的旋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音乐创作能力,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内涵。
2.与美术学科的结合
将小学语文与美术学科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视觉和感受上获得更丰富的体验。在教授“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出小蝌蚪找妈妈的场景。绘画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描述的场景和角色,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制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作品。在绘画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中的细节和情感,从而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主旨。除了绘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制作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手抄报或绘本。手抄报可以让学生将课文的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锻炼他们的文字组织和版面设计能力。而绘本则更加注重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画面的连贯性,可以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的情节和情感。
(五)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工作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语文教育中,语文教师要明确语文学科的教学重点,采取科学的方式对教育内容进行评价和优化。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采取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评价方式。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当前的学生学情,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工作。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充分发挥评价工作的效果。比如,授课时,如果某名学生对问题回答比较出色,教师就要不吝啬地给出自己的鼓励和肯定。教师可以跟学生说:“真棒,回答得真漂亮。”“老师没看错你,果然那么聪明。”教师通过肯定的话语给予学生鼓励和评价之后,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信心。学生回答出问题之后,能够立刻得到教师的肯定,这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这些激励性语言的运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一些肢体动作或者是一些眼神对学生进行暗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有更大的兴趣和信心。比如,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完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勇敢的尝试自我朗读。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改革深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根据学生学习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渗透审美教育内容,在改变以往语文课堂枯燥、乏味现象的同时,让学生真正发现和感受语文之美,最终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静.吐故纳新: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研究——评《小学语文教育创新实践》[J].语文建设,2023(24).
[2]李秀丽,林姗.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基础教育精品课创新设计与运用[J].试题与研究,2023(35).
[3]张大江.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创新[J].教书育人,2023(31).
[4]严晨.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教育应用研究[J].家长,2021(34).
[5]梅在富.诗以涵情歌以蕴美——小学语文诗歌美育教学实践分析[J].考试周刊,2020(60).
[6]吴金明.小学语文教学中美感教育的教学策略探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2).
[7]徐静.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摭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教育[J].考试周刊,201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