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药优势特色鉴定和炮制技术的特点
李皎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皎君,. 浅析中药优势特色鉴定和炮制技术的特点[J]. 中国中医药,2024.7. DOI:10.12721/ccn.2024.157116.
摘要:
中医作为我国的国粹,虽历经千百年岁月的洗礼但仍然熠熠生辉。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患者热衷于接受中医治疗,其主要原因在于中药所具备疗效持久、副作用少的特点,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赢得了广泛的医疗专业人士和患者群体的一致好评。中药饮片的炮制技术作为中医学的一个核心部分,其广泛的应用为推动我国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本文针对中药优势特色鉴定和炮制技术的特点开展论述。
关键词: 中药优势特色鉴定炮制技术
DOI:10.12721/ccn.2024.157116
基金资助:

中药的优势和特色技术包括许多方面,比如,重要的种植技术,鉴别技术,炮制技术,饮片生产技术,制剂技术,配方技术,以及特色疗法技术等。这些都是历史上的精华,对我们现在的中医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持续的传承与发展,并与现代化的科技相结合,让中医的发展更上一层楼,这也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医药的特色工艺具有诸多优点,尤其是鉴别、加工等方面,目前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这也是本文阐述的重点,希望能够为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用环节提供借鉴。

一、中药优势特色鉴定和炮制技术现代进展

(一)中药鉴定现代进展

中药鉴定是古代医药学家通过长期实践总结所形成的中药鉴定经验方法。中药发展最初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一些能够用药防治疾病的中药在人们寻找食物的过程中被发现及应用,与此同时,随着用药的增多及细化,中药鉴定逐渐形成。最初,中药鉴定方式多以口授方式进行传承,随着文字的出现,中药鉴定方法技术逐渐开始被记录下来。《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记载药物的书籍,其中收录的关于药用植物介绍约有50多种,并记录了一些关于重要形状鉴别的方法。《神农本草经》中则记载了365种中药材,从该书中记载的内容来看,当时中药鉴别方法多以嗅法、看法、尝法为主。随着中药鉴定经验的不断传承、积累及发展,鉴别方法更为完善,并建立了一套以望、闻、问、切为主的鉴定方式。

后来很多学者、专家又对于传统药物鉴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金世元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对于全国各地的特色药材进行了深入的鉴定,例如药材的产地、生长环境、加工方式、规格以及药效等。最后总结出了密银花与东银花的区别,颜色更绿,而且质地也比较坚硬,因而最终以“带绿影,有骨气”称之。川佛手“绿皮白瓤,特别清香”与广佛手“金边白肉,清香略淡”的相关描述很好的彰显了二者的区别,这种描述比较容易理解,在后期使用过程中也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刘绍贵主任也是这方面的专家,根据自己几十年的研究经验提出了感官“十辨”的鉴定方法,具体而言就是根据个人经验和药材的具体特征来辨别真伪、辨别老嫩、辨别野生还是家养等,同时还可以辨别药材的含水量以及规格等级等。但是这种方式对于中药饮片的鉴别效果比较突出,如果是针对形状相同的质量鉴定效果却有所不及。例如,有的药材在种下之后,如果用化肥,那么它的药效就会变得几乎一样,但是,在漫长的时间里,被快速挖掘出来的药效成分,却是有着很大的区别,有些药材,可能已经不适合入药了。这些鉴别方法都需要借助某些高级鉴别方法。比如,引进的伊贝母,在外形上和以前没有太大的不同,但在药效上已经不适用了。现代科技的运用,有力地推动了中药材的鉴别,使中药材的鉴别向科学化、规范化和客观性方向发展。随着全球贸易的持续发展,各国对于中药材的鉴别标准的一致性和一致性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中药的鉴别已逐步走向国际化。

(二)中药炮制技术现代进展

中药炮制技术起到了连接临床医学和中药的作用,它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合后的产物,同时也是我国数千年中药文化凝结后的结晶。无数劳动人民曾经借助丰富多样的中药药理知识,从而产生较为成熟的中药技术炮制体系。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基于各项原因,传统的中药炮制技术逐渐衰退,甚至到了失传的境地。2006年,我国的中药炮制技术被列为第一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也成为了产业化发展以及中药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中药炮制是在中医药领域经过多年的实践,经过不断完善和总结而成的一种制药业方法,它是将中医理论和中药本身的特性相结合,并针对临床用药的需要,对中药进行深度加工。中药炮制具有减毒增效的重要作用,许多中药在经过炮制后,其性味、归经、升降等都会有较大的改变,其功用主治和用法用量也各不相同。历代《本草纲目》记载了大量的中药材炮制,对其关键信息进行整理和发掘,是中医药研究的关键。近年来,在中药饮片的现代化标准化研究中,这类技术的系统性、精准性和高效性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在炮制中,既要提高疗效,又要确保用药的安全性,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一些中药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所以在炮制的过程中如何降低毒副作用,发挥药效,成为了广大中药炮制临床工作人员的共同目标。在传统的中药炮制工作中,炮制人员借助自身的工作经验,在经过一系列的炮制处理后,其药性显著增强,但是究竟是药物中的那种成分发生了化学变化就不得而知了。而在现代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过程中,中药炮制人员彻底了解了毒性成分,并对传统的炮制工艺加以改进,从根本上促进了中药饮片质量的提升,让广大的老百姓吃上放心药、安全药。

二、中药优势特色特点

(一)强化了人们对于中医的认知

从中医角度来看,人体的身体健康有赖于内外环境的共同作用,通过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维持机体的动态平衡。而机体是否健康则取决于阴阳是否平衡,若阴阳失调,就会导致机体内发生一系列的病变。与西医治疗不同,中医治疗将患者视为一个“整体”,将所患的疾病视为人体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下处于的一种暂时性失调的状态。而中医治疗的目的在于“驱邪扶正”,在去除疾病的同时,还要保证机体的阴阳调和。这一观念也在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并接受。

(二)丰富了临床治疗的手段

在中医领域,在对患者采取治疗时通常以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为主。在药物治疗中,以中药方剂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治疗手段,而中药方剂中所富含的多种有效成分,通过多个环节、多个层次共同调节,这也与人体结构的复杂性相契合。而中医领域的非药物治疗则以针灸、推拿为主,其中,针灸治疗被称为四大发明之一,它是利用针灸刺激人体的穴道,达到对身体的整体调整,因为它的效果非常好,所以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随着中医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各大中药企业都将注意力集中到了“药食同源”这一概念上,根据“药食同源”的理念,开发出了多种具有延缓衰老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中药,为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中药炮制技术的特色及方法

(一)中药炮制技术的特色

1.适宜性

中药炮制文化讲究天人相应和因地制宜,因而许多药材的炮制方法和工艺加工手段都具备着地域性的特色,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中医药文化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些也使炮制文化拥有较为丰富多样的技术体系。比如,马钱子的炮制在古代有油炸、砂烫等方式。现如今,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中药的炮制方法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不同地区有着各具特色的工艺方式。比如,江西樟帮以蜜麸炒进行炮制,而安徽地区则借助油炸法进行炮制。使用不同的方法产生的饮片也会配备不同的用法,最终中医药的炮制文化也凸显出适宜性、地域性的特色。

2.经验性

人们在生活当中随着生存实践的累积,也获得了许多的生活常识。从古代人们就已经获知对植物、动物等进行加工,可以获得人们所需的中药产物,这也是早期中药炮制的萌芽。如果要追溯中药炮制的历史,甚至可以到原始社会。战国时期的医书典籍《五十二病方》中曾经就记载了关于中药材切制的方法,对中药进行加工和炮制也是无数古人长期实践的结果。有许多药工从小就跟随师傅学习药物炮制的方式,在长期的实践中也获得了药材的炮制经验,对相关炮制工具和方法也能够更具认知程度。最终,丰富多样的炮制体系也是一代又一代的药工不断实践以及经验累积的结果,所以中药炮制技术具备着经验性的特色。

3.科学价值

中药炮制文化是对药物毒性、药效的解读,在进行药物炮制的过程当中,相关药材的内在成分发生了变化,化学成分的改变很容易使药材产生毒性或临床疗效。比如,生半夏容易产生呕吐、咽喉肿痛等毒副作用,炮制后半夏药材的毒性减轻,且与不同辅料进行联合炮制,也可产生不同的药物疗效。比如,与姜汁共同炮制所产生的姜半夏可以达到止呕的目的,与白矾一起炮制所产生的清半夏则可达到化痰的目的。因而,炮制文化的发展凸显出强烈的科学价值,药物炮制具备着极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中药炮制技术的方法

炮制方法是中药炮制技术的集中体现及核心。传统的炮制方法主要有蒸、炒、煮、浸、炮、焙、煅、水飞等。将蒸法进一步细分又可以分为清蒸、酒浸蒸、药汁蒸。煮又可以分为盐水煮、甘草水煮、黑豆汁煮等。炙法根据加辅料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蜜炙、酥蜜炙、猪脂炙、药汁涂炙等。

现代炮制方法在传统的炮制方法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化和规范化。比如,炒法可分为清炒法和加固体辅料炒法两大类。清炒法又可分为炒黄、炒焦、炒炭三类,而加固体辅料炒法分为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等。炙法根据所加入的辅料不同,细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油炙等。再比如煅法,又可分为明煅法、煅淬法、扣锅煅法三类。其他炮制方法还有复制法、发酵、发芽、制霜法、水飞及干馏等。这些炮制分类方法也是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炮制学教材中所采用的主流分类法。此外,许多的古代药工只能依靠个人的经验和学识,对饮片的颜色、杂质、气味等进行指标判定。如今纯天然的药材也依靠人工种植,这些药物的生长环境已然发生了变化,如果仍旧依靠传统的饮片质量定方法进行药效的判别,很难与饮片的实际质量对等,因而可以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的科学技术,从而提升饮片质量评价的科学性。要对饮片原料的产地、中药材的制剂、水分和杂质的含量等进行鉴别,同时也可借助红外光谱法等方式,对炮制技术应用过程当中相关药物的化学物质变化进行判定。

结论

综上所述,中医在几千年岁月的洗礼中愈发灿烂,洗尽铅华,历久弥新。中医治疗被全球范围内的医疗行业所认可,并在不同规模的医疗机构得到大力的推崇。在中医发展的过程中,以中药炮制为代表的中医药学实现了质的飞越,从传统的中药炮制技术逐渐过渡到极具现代化的中药炮制技术,实现了中药炮制技术的长足进步。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鉴定方式应当加以创新和改革,从更为深入的层次进行鉴定,寻找中药优劣的本质,更好的寻找更为合适入药的有用药材。此外,对于中药炮制技术的发展可以更好的让药效增强,毒素降低,增强治病过程中疗效价值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朱雨洁,郭溶,高珣等.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炮制化学研究中的应用[J].分析测试学报,2023,42(08):1056-1063.

[2]刘依茹,刘考铧,秦路平等.中药玄参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炮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23,48(16):4302-4319.

[3]杨丹阳,于欢,吴晓莹等.白术产地加工炮制方法质量评价及药效的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2022,(13):77-82.

[4]刘伟.关于当归炮制后新产生成分如何分离及结构鉴定[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14):194-196.

[5]张成中,何旭辉,张嘉宝等.中药鉴定学与中药炮制学联合教学模式的探索[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22,5(03):204-207.

[6]李进,马羚,杨策等.基于中药传统技能赛项模块化训练对中药炮制技术教学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17):89-92.

[7]周勤梅,朱欢,耿昭等.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控制和评价的关键技术评析[J].环球中医药,2023,16(03):379-386.

[8]陈厚平.我国中药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04):147-150.

[9]王秀芬.中药特色技术传承培训在中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08):14-1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