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成为了当前医疗领域的热点话题,也是各级医疗机构拓展业务的重要“突破口”。公立中医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医养结合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可以更好地为广大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全流程、连续性的健康养老服务。
1.临夏州人口老龄化程度
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按照新的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我国于2000年步入人口老龄化国家,2021年进入深度老龄化国家。
《甘肃发展年鉴》显示,临夏州2009年末常住人口196.06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9.92万人占比5.06%;2010年末常住人口194.67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15.92万人占比8.18%,标志着临夏州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临夏州2011-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临夏州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2年末常住人口212.41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23.08万人,占比达到10.87%。
临夏州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出生率为12.30‰,死亡率为8.5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4‰。年末全州常住人口210.11万人,其中:65周岁及以上20.42万人占比9.72%。
2.临夏州医养结合机构现状
2023年末,临夏州共有养老机构14所,集中供养床位数1742张。临夏州登记备案的医养结合机构共有6家,总床位820张,除永靖县王台镇敬老院由永靖县王台镇中心卫生院托管外,其他5家均内设了医务室。
临夏州医养结合机构设置情况
3.临夏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设置
临夏州共有县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11家。其中:州级中医医院1家,实际开放床位885张;县级中医医院6家,开放床位1660张;县级中西医结合医院4家,开放床位1148张。
临夏州公立中医医院基本情况统计表
4.临夏州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发展医养结合策略
4.1明确机构功能定位。三级中医医院充分利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中医诊疗服务和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门诊诊疗服务。县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以下统称慢性病医疗机构)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发展医养结合宜采用“以医为主、以医助养、医养结合”的发展模式,坚持医疗为主的功能不变,在服务范围、服务内涵等方面不断拓展,以医助养,实现医养结合服务。
4.2选择适宜服务模式。目前,我国的医养结合机构(指兼具医疗卫生资质和养老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形成了4种相对成熟的服务模式,即:医养签约合作,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实现融合发展。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可以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选择适宜的服务模式。对于当地政府支持医疗机构发展医养结合服务的,可以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病床使用率不高的可以优化资源,内设养老机构,将“富裕”的医疗床位转换为养老床位;对于无法提供养老服务的可以首选与公立社会福利院签约合作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在此基础上逐步延伸至社区、家庭。
4.3合理确定服务对象。县级公立中医医院作为非营利性机构发展医养结合应体现公益性和一定的福利性,在服务对象上应优先保障县域内的60岁以上老人就医需求,在特殊人群方面优先保障特困供养人员的就医需求。内设养老机构时,应优先保障县域内的除福利机构集中供养人员外的其他需要机构内养老的60岁以上老人,并按生活自理能力评估情况(重度依赖、中度依赖、轻度依赖、无需依赖)进行分类管理。而公立中医医院签约合作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则是很明确的,公立社会福利院收住的老人都是特困供养人员,私营的社会化养老机构一般为具有一定经济条件支持的老人。
4.4提升整体服务效能。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具备区域辐射性、中医药特色明显、医疗卫生人才聚集、社会公信力、优质医疗资源、政策偏向性等各方面的优势,应重点发展以中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老年医学科或老年病科,培养中医全科医师,发挥中医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顺应自然、阴阳平衡、因人而异、整体观念、相生相克、辨证施治、顾护脾胃、调和药性、性缓效优、依赖度低、副作用小、费用低廉等特色优势,为老年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加强与内设养老机构或合作签约机构的协调联动,保障老年人健康养老和发生健康问题时及时得到就治。建立老年人危急症的抢救与转诊制度,对于急危重症的老年人及时转到医疗床位救治。
4.5创新医养服务模式。在健康期管理中,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定期组织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讲座和中医药特色健康体检、健康干预活动,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解决心理问题,量身定制食谱,保持营养均衡,增加中医养生运动服务,帮助老年人提高身体素质,对于患长期患慢性病的老人加入慢病防治体系,重点关注和照护;在患病期治疗中,建立老年人“绿色通道”,提供专人陪护服务,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优先推广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进行治疗;在康复期护理时,为老年人提供中医特色康复服务和护理服务,协助老年人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结合实际情况提供艾灸、推拿、刮痧等服务,满足不同层级老年患者康复需求;在稳定期生活照料中,注重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在临终期安宁疗护时,注重减轻病痛、心理慰藉等服务。
4.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县级公立中医医院虽然有一定的医疗卫生特别是中医药人才资源,但是老年人身体器官逐渐衰竭,老年疾病有“病发隐蔽,早期诊断困难,病情进展迅速;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出现误诊;病程持久、恢复缓慢、并发症较多;常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易发生医源性损伤;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特点,对走“专科化”职业发展之路的医疗卫生人员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要充分用好现有人才,选派热爱医养结合工作的医护人员进修学习,提升服务能力,开展专业服务,对于能够保证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后,有精力、有意愿的其他医护人员应通过多种方式予以鼓励支持;聘用身体健康的退休医护人员从事医养结合工作发挥其专业特长和人生余热;招聘以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为主的医护人员从事医养结合服务工作,积极发展志愿者队伍和引导老年人开展互助服务等方式,解决服务人员不足的问题。
4.7用好医养结合政策。“一老一少”,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关乎千家万户的福祉,既是社会服务的重点,也是党和政府需要解决的重点民生工程。中医药“简、便、验、廉”,收费相对比较低、收入也相应比较少。公立中医医院发展医养结合需要政府在项目立项、土地划拨、建设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同时需要政府持续落实相关优惠扶持政策,给予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相应的床位补助(补贴),积极推动落实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或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为发展医养结合事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另外,县级公立中医医院要加大对医养结合的宣传,提升大众对医养结合的认可度,让更多老人享受更加美好的晚年。
总结: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是广大老年人共同的愿望和期盼。临夏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也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地区,作为医疗服务体系重要组成的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在发展医养结合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优势,可以通过发展医养结合为广大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全流程、连续性的健康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参考文献:
[1] 司建平.公立中医医院参与医养结合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1, 38(12):4.
[2] 何福超.中医特色的医养结合养老健康模式在老年人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39卷16期, 15-16,45页, 2022.
[3] 曹晓建.县级中医医院发展对策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 2021, 13(21):2.DOI:10.3969/j.issn.1674-361X.2021.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