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资源综合利用是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而固体废弃物量大面广,对环境影响突出,是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重点治理领域,其中建筑废弃物是主要来源[1]。据测算,2021 年我国城市建筑废弃物年产生量超过 20 亿吨,约占城市固体废物总量的 40%。因此,推进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对治理环境问题、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基础分析
(一)建筑废弃物的主要来源
建筑废弃物主要来源于建筑施工、拆迁及装修等环节。施工过程中,常见废弃物包括混凝土碎块、砖瓦、木材和塑料包装材料;拆迁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则以混凝土块、钢筋及废砖为主;装修过程中则有废弃涂料、玻璃及边角料等。这些废弃物成分复杂,不仅包括可回收利用的无机物,如混凝土和砖瓦,还含有不可降解的有机物,如塑料和木材。准确了解建筑废弃物的来源和组成,是制定循环利用策略的基础。
(二)建筑废弃物管理现状
目前,建筑废弃物的管理仍以填埋和堆放为主,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可能导致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虽然部分地区已开展了废弃物分类和回收利用工作,但因缺乏统一的管理体系和有效的政策支持,整体利用率较低。此外,废弃物回收过程中还面临技术水平不足、经济效益较低等问题,这些因素制约了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全面推广。
(三)循环利用的技术路径
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破碎再生、热处理及化学转化等。例如,废弃混凝土经过破碎处理后可制成再生骨料,用于道路基础或新混凝土的生产;废砖瓦经粉碎后可作为砂浆原料或再生砖生产材料。此外,通过高温处理技术,可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燃料或新型建筑材料。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能减少资源消耗,还能显著降低建筑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工程管理策略
(一)分类管理的科学化实施
分类管理是提升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效率的前提。首先,在施工现场应建立明确的分类机制,根据废弃物的材质、形状和可回收性进行分类存放。例如,将混凝土、砖瓦与金属材料分开堆放,避免混杂影响回收效率。施工企业还应为工人提供分类培训,提高分类意识和操作规范性。其次,可利用智能设备对废弃物进行自动分选,例如采用红外识别技术区分塑料与金属,或通过磁选设备提取钢筋等金属材料。分类管理的科学化实施不仅能提升资源回收率,还能降低后续加工环节的复杂性和成本。
分类管理的成功实施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例如,通过安装监控设备实时记录分类操作过程,并定期组织检查与评估,对未达标的工地给予整改建议。同时,还可引入激励机制,如对分类表现优秀的团队给予奖励,从而推动分类管理的全面落地。
(二)技术优化与设备升级
技术优化是提升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价值的关键。首先,应加大对破碎设备和筛分设备的投入,提升废弃物处理的效率和精度。例如,采用高效破碎机和智能筛分系统,可以快速将混凝土块加工成不同粒径的再生骨料,用于生产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其次,针对难以处理的有机废弃物,可引入先进的热处理技术,将其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能源或新型材料。例如,通过高温热解技术可将塑料废弃物转化为燃料油,大幅降低废弃物的环境污染风险。
设备升级还应注重与信息化技术的结合。例如,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控废弃物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问题。此外,还可利用大数据分析对废弃物的来源、种类及回收价值进行预测,从而制定更科学的技术方案和处理计划。技术优化与设备升级的同步推进,不仅能提升废弃物循环利用效率,还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收益。
(三)政策引导与市场激励机制
政策引导是推动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重要保障。例如,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法规,强制要求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开展废弃物分类和回收利用工作。此外,还可设立专项基金,为企业在回收设备采购、新技术研发及回收站建设中的投入提供财政支持。例如,某些国家为使用再生材料的建筑项目提供税收减免政策,从而提高企业使用再生材料的积极性。
市场激励机制则是推动循环利用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例如,通过制定标准化的再生材料质量体系和价格指导政策,确保再生材料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还可建立建筑废弃物交易平台,推动废弃物回收企业与建筑施工企业的高效对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激励机制的双管齐下,可以显著提升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市场化水平。
(四)经济效益与成本结构分析
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资源节约和成本降低两方面。例如,再生混凝土骨料的生产成本远低于天然骨料,其广泛应用不仅能降低建筑企业的采购成本,还能减少对天然资源的开采压力。此外,废弃物处理成本的降低也是一大优势。例如,通过在施工现场进行废弃物初步处理,可减少运输和填埋费用,同时为企业节省大量支出。
在成本结构方面,应综合考虑设备采购、技术研发及运营维护的投入。例如,尽管高效破碎机的初始采购成本较高,但其高产出率和低能耗特性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投资回报。未来,可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进步进一步降低废弃物处理的单位成本,从而提升循环利用的整体经济效益。
结束语: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对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的分类管理、先进的技术优化、政策引导与市场激励机制的结合,不仅可以显著提升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还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管理创新,推动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更多可能性。
参考文献
[1]王红.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与经济效益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1,46(1):123-130.
[2]陈锐.城市建筑废弃物分类与管理对策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22,35(3):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