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属于一门非常基础的工具学科,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往往过于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侧重于理论知识讲解,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而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利于学生独立健全人格的形成。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依据新课改内容开展阅读教学,对整体阅读教学体系进行完善以及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不能够清楚地把握各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而只是为了学生可以考一个好成绩,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的学习能力。以成绩为衡量标准的评价方式,使得语文学习变得枯燥无味,让很多学生不喜欢语文学习。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多地关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作为学校也应该开设固定的阅读课,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这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培养。
1.2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阅读量与语文学习效率的关系是成正比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方式中,应该着重增加学生的阅读机会,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例如,每个星期有七节语文课,教师可以拿出一节课,让学生去图书馆进行阅读,这不仅放松了学生的学习压力,积累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阅读量和储备量的多少,对于语文成绩来说非常重要。同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一定量的课外读物阅读。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
2.1应用分层教学模式提高阅读效率
分层教学模式是当下教育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这一教学策略同样也可以应用到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对学生理解并依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学生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阶段学生基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学生的这种差异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认知程度也会出现一定差异。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盲目地选择一种教学方式,可能会使水平高的学生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水平低的学生则无法理解所学内容。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分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强化这一类型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生词,保证学生能够进行流畅的阅读,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2在课前启思体系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课前预习不单是为了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去讨论、交流,而是利用课前独立阅读的行为,逐步指导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与素养。语文不同于数学,其神秘性并不高,不设计课前阅读的具体活动,大部分学生也会事先进行课文阅读,这一点通过课后与学生的访谈就可以知道了。正因为如此,所以教师不如选择在课前就设计导学案,给学生以启发,形成课前“启思”体系。具体的构建对策如下,首先,教师要设计导学案,逐步提高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热情和主动性,要充分运用问题教学手段和方式,有效转变过去的教育手段。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进行自我预习。最后,教师鼓励学生来设计导学案,形成学与思的完美整合。这样的设计步骤就是让学生、教师以及文本之间产生共鸣,让学生得到心灵上的交流与沟通,进而净化学生的心灵,提升阅读能力。
2.3引领课堂动态生成
客观上来说,传统意义上程序化的阅读教学,并不能真正意义上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局限于文字层面的阅读,仅仅是多个知识点的灌输,对其综合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并没有多少作用。正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所有的文章都是作者生活中真情实感的写照,包含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主观思想,很多都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和独特的阅读感受。所以,我们在开展阅读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基本学情入手,采取更为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方法,发现学生的独特想法,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意义上地“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自觉自动地将阅读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产生自身独到的见解,最终在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中形成高质量的文本互动和课堂动态生成,提升自身的综合阅读水平。
2.3拓展课外阅读书籍
小学阶段学生的求知欲望要比初中、高中阶段的学生强得多,他们在面对一些新鲜而有趣的事物时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但是也由于这一阶段学生年龄较小,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兴趣爱好等推荐一些思想健康、语言生动的与教材文本关联密切的课外书,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例如,教师在讲解《晏子使楚》一文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等书籍,以让学生了解古人的聪明才智以及一些经典的历史事件。同时,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是非判断的能力,使学生主动远离低级趣味的课外书,保证阅读质量。
结束语
阅读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丰富词汇的储备量、提高学习成绩等,所以,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多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创造阅读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针对当前的不足修改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从而让学生爱上阅读,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邹佳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吴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