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探微
李健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健华,. 现代农业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探微[J]. 农业学报,2024.2. DOI:10.12721/ccn.2024.157017.
摘要: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是一项重要举措。而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生态文明,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我国过去的农业经济发展较为粗放,在新时期面对着严峻的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问题。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的良好转型,就要将其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通过二者的融合发展,使经济和生态的关系得以协调,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现代农业经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DOI:10.12721/ccn.2024.157017
基金资助:

前言: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历史非常悠久,但是以往农业经济发展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开发问题比较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将农业环境持续改善,进而达到更好的发展成效。现代农业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路径。只有兼顾经济与环境,才能避免竭泽而渔,为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现代农业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意义

(一)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在过去的农业生产中,对于产量的要求非常注重,反而没有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有利于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例如采用循环利用、合理施肥、科学种植等技术,给农业生产带来持续性、环保性、高效性,同时也让农产品质量提升,带动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友好性问题都更加重视。因此,在农业经济发展中,通过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建立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新的发展形势[1]。根据消费者的要求,生产高品质、健康、绿色的农产品,将其附加值增加,进而使农产品形成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三)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现代农业经济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增收都有重要的影响,这是传统农业经济模式无法实现的。而在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之后,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农业技术,将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构建新的业态和产业集群。这样能够带动农村经济丰富提升,为农民创造更多机遇,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得到提升。

(四)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冲突,很多农业活动都可能影响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土壤条件。所以,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例如实现生物防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节水灌溉等新的农业生产技术。这样可以减少农业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实现生态系统、水资源、土壤等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2]

二、现代农业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策略

(一)注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在融合发展中,需要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治理,具体内容需要涵盖生物多样性、空气质量、水资源等。作为农业生产的根本要素,土壤资源必须得到充分的保护,要防止土壤的污染或退化问题。如实施植被覆盖、合理轮作、科学施肥等技术,使土壤的质量得到提高,强化其保水能力及肥力效应。在水资源方面,为了保证农业灌溉的充足,必须要对水资源合理利用,特别是要保护地下水,避免过度开采[3]。可以实施科学化灌溉方案,运用节水灌溉策略,同时做好农田排水,降低农药污染,使水资源能够得到良好循环。除此之外,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也要关注生物多样性。而要保证生物多样性的状态,就需要保持农田生态系统科学稳定。在日常农业生产活动中,可能会影响生物多样性,所以需要加以注意。在农业生产的同时,要定期保护修复农田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的自然植被及时修复,使生物多样性特点得以保留。具体可以落实生态廊道、生态建设等方式,有利于改善农田生态系统,保证生物多样性,让自然环境发挥自动修复和改善的功能,进而维持农业生态环境的平衡性。

(二)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技术手段

在融合发展中,需要对农业生产方式及技术手段予以改进,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形式,在保证农业生产效益的同时,能够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浪费。例如,引入循环农业、精准农业、有机农业等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类型。以生态循环为基础,少用化肥、农药,采用有机质合理管理的方式,维持土壤肥力,使农产品质量得到增强。借助GPS技术、现代遥感技术,根据农作物的需求,实行少量定点的精准灌溉施肥,将资源利用率提高,同时减少化肥农药的污染。在生产过程中,积极回收各种能源,合理处置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还可积极引入先进技术辅助,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科学化管理农田环境,监测农作物生长状态,准确防治病虫害等问题[4]。运用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设备,降低人工投入,提高生产效率。运用基因技术和生物技术,改良农作物品种,使其环境适应力和抗虫、抗旱能力提升,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除此之外,还要对农民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教育,让广大农民掌握更多先进的生产技术及管理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出科技的力量,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带来更好的融合与协调。

(三)实现可持续消费和循环利用

在融合发展中,实现农产品的可持续消费及循环利用,是一项重要且有效的举措。以往的农业生产中,在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都会出现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现象。而确立可持续、可循环的消费利用模式之后,能够让农产品发挥出更高的资源效率,同时减少环境的破坏。例如,积极推广和宣传健康、环保、绿色农产品,构建特色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品牌,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在农产品生产中,禁用化肥和农药,使农产品质量得到提高,满足人们对健康安全饮食的要求。发挥农产品的品牌溢价效应及地域优势,赋予农产品更高的附加价值,在市场竞争中争得有利位置[5]。在农产品的包装和运输过程中,要做好科学化的管理,使用环保、可降解的包装材料,代替原有的塑料、泡沫等不可降解材料,能够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环保材料实行循环利用,也能减少资源浪费现象。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引导性的作用,大力推广农产品可持续消费的理念,增加人们对于环保绿色农产品的欢迎度。新闻媒体也要展开积极报道,引导公众关注农产品可持续消费,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结论

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农业生产活动中会造成较大的浪费及污染问题,对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从而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更要重视环境保护,要与生态文明建设充分融合。在具体发展中,应兼顾经济和生态,运用绿色环保的科学技术,辅助农业生产模式创新,进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君林.现代农业写新景乡村振兴看綦江——现代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J].科学种养,2019,21(10):183-185.

[2]胡建军,宋林慎,李永箕.浅谈发展现代农业与建设生态文明[J].农家科技:中旬刊,2019,15(4):162-163.

[3]文丰安.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重要性,治理经验及新时代发展途径[J].理论学刊,2020,14(3):149-151.

[4]赵佳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绿色农业发展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23,15(4):123-124.

[5]邢中先,张平.新中国70年来的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J].农业经济,2020,17(6):103-105.

李健华,男,汉族,籍贯:云南腾冲,生于:1992-01,工作单位:腾冲市明光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单位省市:云南省保山市,单位邮编:679103,职称: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