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maintenance principle of railway power equipment—hierarchical management, a combination of condition-based and scheduled maintenance, and precision maintenance based on service life and quality assessment"—and to advance the reform of maintenance procedure and institution.Combined with actual means of production and annual production tasks, only by continuously standardizing and improving the centralized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 of railway power system, improving maintenance efficiency, ensuring quality,and guaranteeing operational safety, can we meet the demands of railway transportation production and adapt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railway industry.
0 引言
铁路电力检修按照项目和周期分为一级修、二级修、三级修,按工作量、技术、作业、复杂程度和组织规模等分为段级集中修和车间级集中修两类,其中电力设备三级修应采取段级集中修方式组织,二级修应采取车间级集中修方式组织。结合电力设备检修任务安排,每年段级集中修工作量不少于管内设备总数的16%,6年完成全覆盖管内电力设备三级修;每年车间级集中修工作量不少于管内设备总数的30%,3年完成全覆盖管内电力设备二级修。
1 集中修的定义和核心优势
1.1 定义。电力集中修是一种作业模式,它旨在一定周期内,集中调配人力、物力及天窗资源,对铁路供电设备进行大规模且系统性的检修。其核心特征包括:
检修规模化:以全段生产力资源为抓手,借助高效资源整合手段,显著减少冗余的重复性劳动与资源浪费;
流程标准化:确保技术标准与质量要求的一致性,提升作业规范性;
管控全流程:确保从修前调查、施工组织直至验收评价的每一个关键环节均得到全面覆盖,无一遗漏;
高效协同:跨部门协作,实现“天窗共用、资源共用”。
1.2 核心优势。
风险预控:通过安全评估与固化流程,实现安全隐患闭环管理。
质量可控:统一组织标准、统一检修标准、统一验收标准,检修不到位引发的设备故障率大幅下降。
劳安可控:规模化集中组织模式实现了人员规模化、作业对像集中化,安全盯控严密化,杜绝了传统“小而散”劳安风险较大的作业模式,扭转了“电力与劳安”划等号的不利形象。
效率提升:规模化作业模式显著缩短了整体工期,提高了工作效率,盘活了全段生产力资源股,方便统筹和谋划全年各项工作。
成本优化:单次维修成本得以降低,备件库存冗余现象减少。
2 主要概况
2.1 工作量大大增加。2025年电力检修推行三种整治模式,即架空(变配电)设备三级修+架空线路二级修+关键薄弱设备集中整治,其中电力架空线路三级修属恢复性修理,修理后设备质量需达到优良,由段分片区组织队伍在任务车间集中检修;箱变、站房、远动间设备三级修属恢复性修理,修理后设备质量需达到优良,由段整合全段生产力组织职工队伍完成检修,集中时段检修重点区间及站区电力设备;普铁电力架空线路二级修属维持性修理,修理后设备质量需达到合格及以上,由任务车间集中时间段对拟定的设备统筹本车间生产力进行集中检修;电力关键薄弱设备集中整治属维持性修理,修理后设备质量需达到合格及以上,由任务车间集中时间段对拟定关键薄弱设备进行整治,主要包括危树通道清理,箱变、低配等设备的点对点维修,以及废弃线路、设备拆除等。同时贯彻三项新技术标准,所有杆塔增加金属接地线、架空线路集中修区段所有倒伏侵界杆塔均装设反向拉线、所有铜铝材质设备连接材料更换使用铜镀锡材质。例如:2025年三级修共计需检修线路719.39km、箱变(运动间)138座,占设备总数18.5%,段级集中修占年度检修计划总工作量的66.5%。
2.2 整合生产力资源。往年采取各个车间或工区单打独斗组织10-15人的规模,集中修工作往往会持续要年底,对全段整体的生产影响较大,不便于全段年度工作的统筹和谋划。今年段采取以“大兵团作战”为平台,集中全段生产力资源组织生产为抓手,严密的作业组织为核心开展集中修工作。一是根据全段生产任务实际情况,尽可能多的抽调人员组成集中修团队,保证每次集中修人员数量规模保持在40-60人,规划人数最多时,将近占全段电力工总人数的1/3,使得集中力量办大事具显化;二是推行联合作业模式,跨部门协作,实现“天窗共用、资源共用”,在渝贵线箱变集中修过程中,电力、接触网专业共用作业车开展点内作业,高效的利用好了各专业生产力资源。通过借助高效资源整合手段,显著减少冗余的重复性劳动与资源浪费,在一定程度上盘活了全段各专业的生产局面。
2.3不断优化计划量。年初段组织个车间研讨优化计划总量,逐一对接集中修项目、作业方式类型、设备分布情况、人员情况、各项准备工作、具体作业模式等,切实优化计划铺排;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季节性特点、线路天窗特点、车间各专业整体生产任务、轨道车运用情况等,再次进行优化日排程计划,通过全段生产力资源的整合、优化日排程计划,将原计划需要的136天的集中修任务优化为62天,减少了54%的作业天数,其中运营里程136余公里的高铁线路,集中修工期从原计划的20个天窗优化为8个天窗,优化天数60%,为段电力专业其他重点工作腾出了充足时间,盘活了全段电力专业生产力,为运行、重点及专项、基大改等工作留足时间,防止各类型工作相互干扰,避免了全段生产任务混乱,也减少了职工熬夜的时间,同事还减少了对其他专业高铁作业计划的影响。
2.4狠抓源头卡控。一是严格落实作业凭证要求,确保大兵团作战的安全可控,明确单次作业组织的必须凭证项目清单,确定集中修“三不作业”原则,即无凭证不作业、凭证不齐不作业、凭证不正确不作业,段领导亲自审核作业凭证办理情况,从作业源头卡控作业安全。二是坚持预分工和现场踏勘制度的落实,严格贯彻“七分准备三分干”理念,同时通过“两固化”(固化准备工作流程、固化具体实施流程),不断严密作业全流程组织,安全有序、高质高效的推进规模化集中修工作。
图1 作业凭证清单
最终,确保了从修前调查、施工组织直至验收评价的每一个关键环节全面覆盖;确保了技术标准与质量要求的一致性,提升作业规范性;确保了“以人身安全为前提组织生产”的根本原则落实落地。
3 集中修准备工作
3.1提前现场踏勘。现场踏勘由计划提报人员、现场作业组织人员、盯控人员共同开展,落实总体踏勘和分段踏勘。根据修前调查和集中修组织方案,至少开工前两天,施工单位需与现场供电车间共同对作业线路进行现场总体踏勘,全面掌握作业现场实际情况,为后续工作提供准确依据。针对工期持续时间跨度长的作业,分段周踏勘,提前一周对次周作业的线路进行再次踏勘,确保实时掌握设备状态,防止时间跨度过长,设备运行状态或环境发生变化,对作业组织带来变化型风险无法掌握的情况发生,从而影响作业组织的严密性,造成风险管控不到位的现象发生。
3.2开工许可评估。根据集中修开工“四不准”(施工组织方案未经审批不准开工、人员培训不到位不准开工、施工机具材料不到位不准开工、未经过安全评价不准开工)、作业过程“三到位”(集中修施工作业必须有段领导或专业干部到现场组织,三级施工必须由段或车间干部担任工作领导人,一般维修、处理缺陷必须由工长(副工长)领班作业)要求,由段水电技术科、安全科制定统一、规范的固化评估清单,明确评估标准。严格把关“三评估一公告”开工条件,即车间提前15天根据评估清单,逐项对照标准,完成集中修开工条件自评估并上报水电技术科;安全科、水电技术科、现场供电车间在踏勘后进行现场预评估,重点对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初步排查与分析;在开工前一天进行正式评估,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培训涵盖安全知识、操作规程等内容,完成培训后进行考试,检验作业人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对安全工器具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性能完好、安全可靠。评估合格的通过段办公网公告按照固定的公告格式发布开工许可,只有在获得开工许可后,方可正式开展电力集中修作业。
3.3 成立一组三队。每个集中修项目成立现场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任组长、技术科长任副组长、车间负责人为组员,全面负责集中修组织工作,下设现场作业队、技术资料队、材料工具队。现场作业队:由属地车间、支援车间、维修车间等集中的人员组成,负责现场设备检修,按照分工根据预检整治方案完成现场设备检修。技术资料队:由属地车间和维修车间人员组成,负责设备技术资料整理和编制,至少提前一天编制和收集计划、工作票、分工示意图、派工单、检修记录、一杆一档等设备技术资料,确保资料完整、准确,为作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数据参考,从集中修临时群收集一杆一档照片,更新履历。材料工具队:由属地车间和维修车间人员组成,负责材料工具的管理,开工前对材料的数量、质量进行严格验收,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作业现场;每日作业时,按照实际需求发放工具材料,并在作业结束后进行点收,确保工具材料的使用与规范保管。
图2 集中修准备工作流程图
4 集中修作业组织
4.1 提前预想分工。提前预想分工(即预分工)是落实超前防范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劳效的重要方式之一,重点对作业组织和风险研判进行预想,参与人员应当为全体作业人员,包含工作执行人、作业人员及跟班干部,召开方式采用线上加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由属地车间副主任根据周计划铺排的作业内容组织会议,重点对普遍性风险,特点性风险,作业特点、难点、要点组织研讨,从而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也为技术资料队提前编制本周所有作业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表、分工示意图、工作票、派工单、一日三方案等提供依据。一个停电区段一天可完成检修作业时预分工应提前2天召开;一个停电区段需多天作业时每日中午12:00,现场作业队负责人与跟班干部共同确认次日作业内容、作业范围、停电方式、人员安排等信息,并发送给技术资料队用于开具工作票和分工示意图,每日 15:00,现场作业队审核次日工作票、分工示意图,确保填写准确、规范。
4.1.1 一次作业资料准备。规模化集中修要严密作业组织,技术资料必须细致全面,一次作业整体资料要包含计划、方案、工作票、派工单等必须凭证,也包括优化现场分工和作业组织的关键资料,这些资料缺一不可且务必准确无误,故对技术资料队的工作要求极高,同时也是工作执行人必须全面组织、督导和审核的重要工作环节;每个作业组资料包含分工示意图、派工单、工区材料登记清单、GSM-R通讯录、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表、检修作业清单等,确保作业的重点信息资源与所有作业组共享,从而提高作业效率和应急处置能力。
4.1.2 重点凭证签发审核。重点凭证包括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表、工作票、分工单等,建立由凭证签发人、工作执行人、跟班盯控、技术科、主管领导的审核机制。其中,工作票:除基本签发规定外,针对多台箱变检修进一步优化安全措施的采取,将安全措施分解为主安全措施和副安全措施,主安全措施是指作业区段停电措施和两端安全措施的采取,保障整个作业的防触电安全,两端箱变采取主安全措施的箱变高压柜不进行检修;副安全措施是指所有需要检修的箱变自行采取的低压侧安全措施,保障各个作业小组的防反送电、感应电的触电安全,副纳入到工作票其他安全措施中,确保安全你和进度。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表:从人身安全方面、行车安全方面、设备安全3个方面,研判存在的具体风险、具体地点,并制定具体措施和具体管控的人员,同时简练总结纳入工作票其他安全措施提示。图示分工单: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布置工作,将工作地点、作业内容、停电范围、封锁范围、影响范围和邻近带电设备、设备位置关系、走形方向、出行方式等直观的汇集在ppt中揭示,提高分工效率和质量。
图3 分工示意图
4.2 图示分工布置任务。作业前一日组织次日作业图示分工,分工重点对照分工示意图将安全措施、施工日方案、各组具体任务、重点安全风险、机具材料准备数量、后勤保障方案等进行图文并茂的详细讲解,进一步让各作业小组及人员明确具体任务,使作业人员清晰了解工作流程与任务,然后根据分工组织好次日材料机具准备,保障作业顺利进行。
根据图示分工经验总结,固化了分工流程,建立工作执行人分工流程图,将原来的“照本宣科”式分工进行优化,结合分工示意图进行图文并茂的讲解组织方案、作业内容、安全风险、关键工艺、重点项目等;既将以前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完成的图示分工优化到30分钟左右,又提升作业人员对作业内容等关键信息的掌握质量,同时也进一步督促工作执行人提前思考、认真履职,建立标准化的分工安排程序、作业方案制定和具体工作布置流程。
图4 工作执行人分工流程图
4.3 作业过程管控。
4.3.1固化作业指挥模式。采用“1+N+1”作业指挥模式,“1”指的是开工命令下达前停电及安全措施采取阶段和具体工作全部结束后安全措施撤除及送电阶段,这两个阶段由工作执行人集中控制所有作业人员作业行为,防止小而广的人员分布情况下安全措施未采取擅自开展作业、安全措施撤除后贸然继续作业等高风险行为,此阶段工作执行人就是命令的唯一下达者,所有人员必须按工作执行人的命令行事,所有接收指令的人员在完成指令后除了进行通讯汇报外,还必须将完成情况使用水印相机发布在作业群内,由工作执行人通过照片完成双确认,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安全措施重点环节作业组织混乱,防止误停、误送电,未执行停电、验电、接地措施开展停电作业等红线行为的发生。“N”指的是开工命令下达至具体工作全部完成阶段,该阶段各小组采取分散自律的方式,由各小组长分散卡控各自小组作业安全、执行派工单完成具体工作,除遇见疑难问题、突发安全风险或隐患、设备状态异常等特殊情况需要向工作执行人汇报外,由组长按前期准备情况全权负责该小组的一切作业活动,卡控安全风险、推进任务进度和确保检修质量,架空线路作业时,小组长还要合理动态的调配人机料资源,增强工作效率;这一时段工作执行人前往任务难点处所盯控重点作业安全风险,实时掌握任务完成进度从而统筹全局人机料资源和卡控作业时限。
4.3.2落实质量四步验收法。根据设备分布、设备结构、作业时间有限以及是运行设备等诸多不具备专门验收条件的特点,按照“随工验收、监护验收、视频验收、远程验收”的四步验收法确保检修质量。第一步随工验收:作业人员按内容检修完毕后自行检查验收,做到工完料清;第二步监护验收:小组长(监管人员)全程参与作业过程,按照质量标准对每一个作业环节进行严格监管验收,对监管设备拍照并编辑检修内容,上传集中修临时群;第三步视频验收:对针式绝缘子顶部绑扎、隔离开关设备线夹连接处等地面不易观察的设备借助无人机进行检查验收;第四步远程验收:工作执行人通过集中修临时群照片,逐杆逐图复核确认,把好最后一道质量关,确保电力集中修作业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4.4常态化日总结。每日工作收工后,坚持组员、组长、负责人、跟班干部依次总结当日作业存在的优缺点,资料组做好记录,编制作业日小结集锦,为后续工作改进提供经验资料,不断夯实现场安全卡控能力和施工作业质量水平。
图5 集中修作业组织流程图
5 作业组织卡控要点及保障措施
对于规模化停电检修作业,最大的风险就是触电,引发最大风险的作业关键就是安全措施采取不到位或提前拆除安全措施,其中架空线路加挂封线多,电缆线路隧道内通讯传输易发生通讯中断或不畅的情况,都是容易发生误停、误送电,未执行停电、验电、接地措施开展停电作业,作业未结束失去地线保护等高危情况;同时电力作业通讯模式分为对讲机通讯和GSM-R通讯,其中GSM-R通讯只能做到单对单通讯,在规模化的背景下,普速铁路隧道内作业或高速隧道内综合侧停电作业将因通讯问题(公网通讯被阻断)严重影响有效的检修时间,降低工作效率,阻碍规模化检修效果达成。因此,做好停送电条件卡控、解决通讯不畅难题、固化检修流程是确保作业安全、检修效率的重要保障。
5.1 停送电逐项勾画制度。沪蓉线、襄渝线10kV电力贯通线路平均每个区间20km,每天作业前后两端接地、防感应点加挂地线、交叉跨越加挂地线等需装、拆接地封线4-10组不等;每日作业范围内T接变压器4至10台不等,作业前需断开低压总空开防止返送电,作业结束后需恢复正常。繁多、分散封线和低压总空开,工作执行人卡控难度极大,极易造成停电不彻底或接地装、拆遗漏的情况,危机人身安全和设备运行安全。建立了集中修工作执行人停送电卡控表,将每日作业需断开的开关类型及位置、需装设接地封线处所、需断开的低压空开位置等进行全面梳理填入卡控表,由工作执行人清单化卡控停、送电,执行完成一项勾画一项,作为发布开、收工的重要凭证。
图6 工作执行人停送电卡控表
5.2 差异化通讯方式选择。
“1+N”信息传递方式:高普铁隧道外及高铁隧道内一级侧停电作业通讯畅通,信息传达几乎不会受到阻碍,执行“1+N”集体通讯模式,即工作执行人与所有作业组能通过对讲机形成信息实时共享,一次命令全体接收,如作业人员在50-60人,平均3-4人1个作业单元,一日作业平均15个作业单元,执行人对讲通讯模式下进行一次命令传递(单次按10秒钟计)需要2-3分钟,执行人从开始申请要令、办理安全措施到发布开工命令仅信息传递时间(4次通话)大约需要6-10分钟;但在点内作业公网通讯被阻碍的情况下,使用GSM通讯进行一次命令传递(单次按20秒钟计)需要4-6分钟,从申请要令、安全措施采取到发布开工命令仅信息传递时间(3次通话)大约需要15-20分钟,按240min天窗点内作业时间计算,作业前后人员到达、撤离(含料具清点)作业地点耗时平均按40分钟计,发布开工、确认收工信息传递需要30-40分钟,倒推计算箱变单侧有效检修时间仅60分钟,检修时间过短会造成检修质量不高,甚至完不成检修任务,时间轴如表1。
表1 点内作业工作执行人逐一传递信息耗时
“1+N+n”信息传递方式:普速铁路隧道内作业或高速隧道内综合侧停电作业将因通讯问题(公网通讯被阻断)无法实时对讲,搭建以“1名工作执行人+N名大组长+n名小组长”为构架的现场信息传递体系,即工作执行人通过GSM-R与大组长进行信息传递,然后由大组长与小组长传递信息,从而减少70%工作执行人传达核心命令的耗时,为工作执行人腾出宝贵的申请要令和作业布置时间,增加整体的作业效率。将15个作业小组根据设备分布情况整合为3个作业大组,设置3名大组长(大组长兼任所在小组的小组长),工作执行人只与各大组长完成信息传递,再由各大组长与该大组的各小组长传递,将原本一个命令需要1对15的通讯数量减少为整体1对3、各组1对4,能更高效的完成作业命令、信息传递,整体耗时至少可节约三分之二,为检修创造更多时间,倒推计算箱变单侧有效检修时间85分钟,多出25分钟,时间轴如表2。
表2 点内作业“1+N+n”传递信息耗时
5.3 固化重点设备检修流程。在规模化检修的前提下,箱变、远动间等设备的检修必须根据线路、设备和项目的不同制定针对性的检修流程和标准,渝怀铁路、渝贵铁路箱变位置情况复杂,分布网外、网内、隧道内,网内箱变距离入网门远近各不相同,有效检修时间内要紧密衔接、作业人员平行作业,才能完成检修内容。因此,根据不同线路供电方式、箱变结构、检修内容,提前梳理检修流程、固定检修项点,明确人员分工形成剧本式的作业流程,结合集中修修前培训,组织人员在练兵场对作业流程进行反复模拟论证,并对关键设备检修、更换进行单项训练,形成固化的检修作业流程及项点,提升检修队伍素质,保障规模化集中修顺利推进。
图7 模拟演练
图8 检修作业流程及项点
6 结语
本文主要总结了铁路供电段2025年全段电力规模化集中修的作业组织全流程,通过对作业组织的优化,安全有序、高效快速的推进了全年集中修,上半年基本完成全年检修任务,提炼作业前准备、组织流程、重点盯控项点等关键环节。探索出的“检修规模化、流程标准化”道路为后续运行工作、薄弱设备集中整治及大修、技改任务施工组织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同时也为铁路电力其他类型作业项目的作业组织提供帮助指导。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GB 50150-201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6.
[2] 国家能源局.DL/T 5220-2021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21.
[3] 国家铁路局.TB 10758-2018 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