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研究背景:在全球能源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建筑节能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大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不断攀升,而外墙作为建筑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热损失占比显著。外墙外保温节能系统通过在外墙表面设置保温层,有效减少了建筑物的热量传递,从而降低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成为实现建筑节能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9]。此外,外墙外保温系统还能够改善室内热环境稳定性,减少冷热桥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提升建筑的节能性能与使用寿命[13]。因此,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外墙外保温节能系统的应用,不仅是应对能源危机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
研究意义:外墙外保温节能系统材料的应用与落地对能源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以及建筑舒适性的提升具有深远意义。首先,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类材料能够有效减少建筑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从而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能源结构的优化[14]。其次,在环境保护方面,外墙外保温节能系统材料的使用可以减少因能源生产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符合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15]。最后,在提升建筑舒适性方面,这些材料通过优异的保温隔热性能,显著改善了室内热环境,为居住者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因此,研究外墙外保温节能系统材料的应用与落地,不仅有助于实现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目标,也为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1 外墙外保温节能系统材料发展历程
1.1 早期材料回顾
在建筑外墙保温技术的发展初期,主要采用传统的保温材料,如珍珠岩、膨胀蛭石等。这些材料虽然具有一定的保温性能,但其导热系数较高,导致保温效果有限[3]。此外,早期材料的耐久性较差,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例如吸水率较高,在长期暴露于潮湿环境中会发生性能退化,从而缩短使用寿命。同时,这些材料的施工复杂性也较高,需要大量的现场湿作业,不仅增加了施工周期,还难以保证施工质量的一致性[3]。因此,早期外墙外保温材料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诸多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建筑节能需求。
1.2 新型材料涌现
随着建筑节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新型外墙外保温材料相继涌现,为建筑节能提供了更多选择。
其中硬质聚氨酯板作为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中的首选保温材料,其导热系数低,热工性能好。当硬质聚氨酯密度为35~40kg/m3时,导热系数仅为0.018~0.024W/(m·k),约相当于EPS的一半。
硬质聚氨酯具有防潮、防水性能。硬质聚氨酯的闭孔率在90%以上,属于憎水性材料,不会因吸潮增大导热系数,墙面也不会渗水。
硬质聚氨酯防火,阻燃,耐高温。聚氨酯在添加阻燃剂后,是一种难燃的自熄性材料,它的软化点可达到250摄氏度以上,仅在较高温度时才会出现分解:另外,聚氨酯在燃烧时会在其泡沫表面形成积碳,这层积碳有助隔离下面的泡沫。能有效地防止火焰蔓延。而且,聚氨酯在高温下也不产生有害气体。
由于硬泡聚氨酯板材具有优良的隔热性能,在达到同样保温要求下,可使减少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厚度,从而增加室内使用面积,并且抗变形能力强,不易开裂,饰面稳定、安全。
此外,岩棉板作为一种无机保温材料,以其良好的防火性能和稳定的物理特性逐渐受到关注。岩棉板主要由玄武岩等天然矿物经过高温熔融、纤维化处理后制成,不仅保温效果显著,还具备优异的吸音性能和耐久性,符合现代建筑对安全性和环保性的双重需求[10]。
1.3 材料演变驱动因素
外墙外保温节能系统材料的演变受到多重因素的驱动,其中环保要求的提高、节能标准的提升以及科技进步是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建筑行业逐渐向绿色化、低碳化方向发展,这促使外墙保温材料在研发和应用过程中更加注重环保性能。例如,新型材料普遍采用可回收或低污染的生产工艺,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12]。与此同时,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更为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要求新建建筑在能耗方面达到更高水平,这也推动了高性能保温材料的研发与应用[13]。此外,科技进步为材料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例如纳米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得新型保温材料在性能上实现了突破,如自适应调温材料的研发便是科技进步的体现之一[13]。这些驱动因素共同推动了外墙外保温节能系统材料从传统型向高效型、环保型的转变。
2 外墙外保温节能系统材料特性分析
2.1 硬泡聚氨酯板
2.1.1 特点
硬泡聚氨酯板孔隙率结构稳定,基本上是闭孔结构,不仅保温性能优良,而且抗冻融、吸声性也好。硬泡聚氨酯保温构造的平均寿命,在正常使用与维修的条件下,能达到30年以上。能够做到在结构的寿命期正常使用条件下,在干燥、潮湿或电化腐蚀,以及由于昆虫、真菌或藻类生长或者由于啮齿动物的破坏等外因影响,都不会受到破坏。
2.1.2 性能优势
硬泡聚氨酯板的性能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导热系数低、质量轻以及施工方便等方面。该材料的导热系数较小,能够有效隔绝外界温度对建筑物内部的影响,从而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7]。同时,由于其质量较轻,不仅减轻了建筑结构的负荷,还降低了运输和施工过程中的能耗。此外,硬泡聚氨酯板的施工过程相对简单,可通过粘贴、机械固定等方式快速安装,极大地缩短了工期并提高了施工效率[7]。
2.1.3 局限性
尽管硬泡聚氨酯板具有诸多优点,但在长期使用或储存过程中,会面临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会经历颜色变深、表面粉化、开裂和分层等外观变化。由于紫外线、氧气和水分的共同作用,材料会逐渐变色,从淡黄色或白色转变为深黄、棕黄甚至黑色,特别是在阳光直射的区域,如建筑外墙保温层,这种变化更为明显。同时,表面的粉化现象也会逐渐显现,疏松的粉末状物质用手触摸容易脱落,严重时甚至会暴露出内部的泡孔结构。此外,聚氨酯硬泡还可能出现开裂与分层的现象,表面或内部出现裂纹,与基层的粘结力下降,导致分层和脱落。
2.2 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
2.2.1 特点
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以其独特的闭孔蜂窝结构而著称,这种结构赋予了材料优异的物理性能。闭孔蜂窝结构不仅能够有效地阻止热传导,还能显著提高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抗水渗透能力[5]。此外,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的生产过程采用了先进的挤出工艺,确保了材料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从而使其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色[5]。
2.2.2 性能优势
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的性能优势主要体现在其优异的保温性能、高强度以及低吸水率等方面。该材料的导热系数极低,能够有效减少建筑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实现良好的保温效果[10]。同时,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即使在承受较大荷载的情况下也能保持结构的稳定性,适用于多种复杂的建筑环境。此外,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的吸水率极低,能够有效防止水分渗透对保温层造成的破坏,从而延长使用寿命[10]。
2.2.3 局限性
尽管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在性能上具有明显优势,但其价格较高和可塑性相对较差的局限性也较为突出。首先,该材料的生产成本较高,导致其市场价格普遍高于其他传统保温材料,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中低端建筑项目中的推广应用[12]。其次,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的可塑性相对较差,难以适应某些特殊形状或曲面的施工需求,这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额外的加工处理,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成本[12]。
2.3 岩棉板
2.3.1 特点
岩棉板是一种以玄武岩、白云石等天然矿石为主要原料的保温材料,其制作工艺主要包括熔融、高速离心法以及气体喷吹等步骤。在这一过程中,原料经过高温处理后形成棉絮状纤维,再加入酚醛树脂等黏结剂进行打褶和烘干,最终制成岩棉板[10]。这种制作工艺不仅赋予了岩棉板优异的物理性能,还使其具有良好的环保特性,符合绿色建筑的发展要求[10]。
2.3.2 性能优势
岩棉板的性能优势主要体现在其良好的防火性能、保温性能以及吸音性能等方面。该材料具有极高的阻燃性,即使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也不易燃烧,且不会释放有毒气体,能够有效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人员的生命安全[10]。此外,岩棉板的导热系数较低,能够有效隔绝外界温度对建筑物内部的影响,从而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同时,岩棉板还具有良好的吸音性能,能够有效降低外界噪音对室内的干扰,提升居住舒适度[10]。
2.3.3 局限性
尽管岩棉板在性能上具有诸多优势,但其密度较大和施工难度相对较高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首先,岩棉板的密度较大,导致其重量较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结构的负荷,同时也提高了运输和施工过程中的能耗[12]。其次,岩棉板的施工难度相对较高,尤其是在粘贴和固定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否则容易出现脱落或开裂等问题,影响保温效果和使用寿命[12]。
3 外墙外保温节能系统材料应用实例
3.1 居住建筑案例
3.1.1 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某温带季风气候区,是一座多层住宅建筑,总建筑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由6栋独立单元楼组成,每栋楼高6层,设计户数为120户[7]。项目周边环境以居住区为主,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因此对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要求较高。此外,项目地处城市郊区,施工场地相对开阔,为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施工提供了便利条件。
3.1.2 材料选择依据
考虑到当地的气候特点以及国家现行的节能标准,该项目最终选用了硬泡聚氨酯板作为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核心材料。硬泡聚氨酯板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约为0.024W/(m·K)),能够有效减少热量传递,满足冬季保温和夏季隔热的需求。同时,该材料的密度为35kg/m³,具备良好的抗湿、抗压和抗剪切性能,适用于多层建筑的外墙保温。此外,项目还选用了玻璃纤维网格布、聚合物抹面砂浆等配套材料,以增强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耐久性[7]。
3.1.3 施工工艺流程
该项目的施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首先进行基层处理,确保外墙表面平整、干净且无松动部分,然后涂刷专用界面剂以提高粘结效果;其次,采用点框法将硬泡聚氨酯板粘贴于外墙基层上,板间缝隙控制在2mm以内,并用锚固件固定;接着,在保温板表面涂抹一层聚合物抹面砂浆,并铺设玻璃纤维网格布,以增强抗裂性能;最后,再次涂抹抹面砂浆,形成完整的保护层[5][7]。整个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每道工序的质量,确保系统的高效性和耐久性。
3.1.4 应用效果评估
通过对该项目的外墙外保温系统进行综合评估,发现其在保温效果、节能效果和耐久性方面均表现优异。实测数据显示,采用硬泡聚氨酯板的外墙保温系统使建筑物的传热系数降至0.35W/(m²·K)以下,远低于当地节能标准的要求。此外,该系统在运行一年后,未出现明显的裂缝或脱落现象,表明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经济效益分析显示,与传统的保温方式相比,该系统的应用每年可节省约15%的采暖和制冷能耗,显著降低了居民的能源开支。
3.2 公共建筑案例
3.2.1 项目概况
该项目是一座综合性商业中心,位于某沿海城市的核心商务区,总建筑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包括购物中心、办公楼和地下停车场等功能区域。建筑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体系,外立面设计采用了大面积玻璃幕墙和金属装饰板,既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美观性,也对保温隔热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项目地处沿海地区,常年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夏季高温高湿,冬季温和多雨,因此对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性能要求尤为严格。
3.2.2 材料选择依据
针对该项目的功能需求和外观要求,设计团队最终选择了岩棉板作为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核心材料。岩棉板不仅具备优异的保温性能(导热系数约为0.040W/(m·K)),还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A级不燃材料),能够满足公共建筑对安全性的严格要求[12]。此外,岩棉板的抗压强度较高,能够有效抵抗风荷载和外界冲击,适合用于高层建筑的外墙保温。为了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项目还采用了胶粉聚苯颗粒砂浆作为辅助保温材料,并在关键部位增设了加强网,以进一步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3.2.3 施工工艺流程
该项目的施工工艺流程与居住建筑案例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基层处理和锚固方式的特殊性上。由于项目外立面采用了玻璃幕墙和金属装饰板,基层处理时需特别注意不同材质之间的衔接问题,确保各部位平整度和垂直度符合要求。在粘贴岩棉板时,采用了机械锚固与粘结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具体而言,先在岩棉板背面涂抹胶粘剂,然后将其按压至基层表面,并用专用锚固件固定,确保每块板材的安装牢固。随后,在岩棉板表面涂抹聚合物抹面砂浆,并铺设双层玻璃纤维网格布,以增强系统的抗裂性能[10]。最后,根据设计要求安装装饰面板,完成外立面的整体施工。
3.2.4 应用效果评估
经过一年的运行监测,该项目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在保温效果、节能效果和室内舒适度方面均达到了预期目标。实测数据显示,采用岩棉板的外墙保温系统使建筑物的平均传热系数降至0.35W/(m²·K)以下,显著优于当地节能标准的要求[10]。此外,该系统在夏季高温环境下能够有效隔绝外界热量,保持室内温度稳定,从而减少了空调系统的运行负荷。在冬季,系统则通过良好的保温性能降低了采暖能耗,实现了全年节能率超过20%的目标。用户反馈表明,室内环境的舒适度明显提升,尤其是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室内温度波动较小,进一步验证了该系统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4 外墙外保温节能系统材料落地挑战与策略
4.1 成本控制挑战
外墙外保温节能系统材料的落地过程中,成本控制是一大挑战。材料成本如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虽保温性能优异,但价格高,预算有限的项目难以采用。此外,复杂的施工工艺如岩棉板施工,增加了人工和时间成本。因此,降低成本同时保证性能是推动材料落地的关键。
4.2 施工技术难度挑战
施工技术难度也是材料落地的制约因素。喷涂式作业等技术需精确控制参数,对施工人员专业技能要求高。特殊施工条件如高温、高湿度环境也会影响施工性能。因此,简化施工工艺并提升效率是解决这一挑战的关键。
4.3 市场认知度挑战
市场对新材料的认知不足和接受度低是另一大障碍。新型材料如智能化保温材料因宣传不足而应用有限,部分材料如复合墙体技术因质量问题受到质疑。因此,提高市场认知度和信任度是推广新材料的前提。
4.4 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挑战,可制定多方面应对策略。优化材料配方和生产工艺以降低成本;加强施工培训以提升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加大市场宣传以提高新材料认知度和信任度,从而推动广泛应用。
5 外墙外保温节能系统材料发展趋势
5.1 高效环保材料研发
随着全球节能环保意识的提升,外墙外保温节能系统材料的研发趋向高效保温与低环境影响结合。开发低导热系数材料以提高保温效果,减少能源消耗。环保性成为核心考量,包括降低有害物质含量、提高可回收利用率和减少碳排放。新型生物基保温材料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具备良好保温性能且环保。绿色建筑标准推动高效环保材料广泛应用,支持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5.2 智能化保温材料应用
智能化保温材料前景广阔。自适应调温材料能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调节热传导性能,动态控制室内温度,提高节能效果和舒适度,减少空调供暖使用。相变材料(PCM)通过吸收释放潜热稳定室内温度。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智能化保温材料与建筑管理系统融合,实现实时监测优化调控,为建筑节能注入活力。
5.3 与其他技术融合发展
外墙外保温节能系统材料与其他建筑技术融合是未来趋势。与太阳能技术结合,如集成太阳能光伏板,利用太阳能发电并减少热量损失,实现能源多重利用。与通风技术融合,设计合理通风结构,改善热工性能,降低夏季空调负荷,提高冬季保温效果。风能技术、地源热泵技术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引入,为外墙外保温节能系统材料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推动建筑行业绿色智能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林.建筑外墙保温节能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与装饰,2023,(12):162-164.
[2]汤高荣;李剑;刘围;秦鹏;朱伟.外墙保温技术及房建节能材料应用研究[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S02):193-194.
[3]闫晋峰.外墙保温节能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新材料·新装饰,2023,5(11):89-91.
[4]孔德泽.浅谈建筑工程外墙保温系统[J].产业创新研究,2022,(24):144-146.
[5]顾晓东.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节能技术及施工工艺[J].工程机械与维修,2022,(4):91-93.
[6]陆敬辉;朱明;张烨.装配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保温的应用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3,(5):154-156.
[7]马俊娴;李丽萍.建筑工程项目中外墙保温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22,(7):152-153.
[8]牛利敏.浅谈建筑节能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营销界(理论与实践),2020,(1):328-328.
[9]蒲俊;严国金;宋浩宇;杨佳伟.节能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与优化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3,(15):162-164.
[10]张玉晓.高层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及节能材料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新科技,2024,(5):158-160.
[11]杨克明.建筑外墙保温节能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21,40(16):208-209.
[12]成妮妮.基于绿色建筑节能目标的外墙保温材料评价及选用[J].建材发展导向,2024,22(13):1-3.
[13]王玉珏.关于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与优化探讨[J].门窗,2023,(10):22-24.
[14]王霄雯.外围结构节能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探究[J].电子乐园,2019,(17):78-78.
[15]李惠.外围结构节能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20,(28):1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