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ICU)为危重症患者开展治疗、护理的重要场所,其所收治患者多具病情复杂、病种变化迅速、合并多种并发症、死亡率与感染风险较高等特征。由于患者生理功能受限,躯体功能异常以及突发意识障碍,常常需要辅助导尿将尿液排出,长时间留置尿管使机体抗菌屏障减退,造成尿道黏膜受压损害,细菌侵袭最终诱发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对患者生活质量、预后造成严重影响[1]。相关研究指出,约为2%~4%CAUTI患者可出现菌血症、败血症,且一旦出现,患者病死率达到13~30%[2]。我国《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最佳护理实践专家共识》于2018年发布,相关专家对其进行详尽解读,以期对临床护理实践予以规范[3]。然而,关于CAUTI防控措施多为事后处理,且当下医院常规古娜拉措施单一,环节简单且执行力有限,缺乏有效且全面的管理机制,造成前瞻性防范效率低下。基于目标导向理念的护理干预是一种视患者为核心,以目标为导向,将结果视作标准,促进个人与组织获得最为理想效果的管理手段。既往研究证实,目标导向护理可降低肺癌化疗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但关于其于ICU患者中的运用报道较少[4]。为此,本文针对64例ICU患者展开分析,重点论证目标导向护理对CAUTI防控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入,视2023年1月-6月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32),视2023年7月~12月为观察组(基于目标导向理念的护理干预,n=32)。对照组:年龄设定22~70(46.03±4.15)岁,男、女19例、13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22~27(24.15±1.20)分,疾病类型: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肝、肾系统、其他9例、8例、12例、3例,观察组:年龄设定25~68(45.78±4.20)岁,男、女20例、12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23~27(25.03±2.10)分,疾病类型: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肝、肾系统、其他10例、8例、11例、3例,上述信息纳入SPSS25.0,P>0.05,受试者及家属同意,知情。
纳入标准:年龄≥18岁;留置导尿管≥48h;入住ICU时间≥48h;资料获得完整
排除标准:留置导尿管前已出现泌尿系统感染;并发泌尿系统疾病;因故未参与全程研究;精神、心理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时,结合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护理时,结合目标导向护理。
对照组:开展导尿管相关护理操作时遵从无菌操作原则;每日严格实施会阴部清洁护理。指导家属将患者集尿袋予以排空,尿液应低于集尿袋2/3;每日更换普通集尿袋、抗反流集尿袋、硅胶导尿管、普通橡胶导尿管;导尿管固定应低于膀胱位,讲述下床活动时导尿袋的放置要点;监测且观察留置导尿管相关指标,依据实际状况完善护理记录。
观察组:①成立目标导向护理团队:研究者为团队组长,同时包括重症医师、重症护士长及具有丰富经验护理人员。②目标拟定:研究团队成员以PPT授课、现场操作指导与录制线上课程等方式展开对ICU护士的培训,主要涉及CAUTI最新防控护理实践、概念、日常清洁流程与会阴护理操作程序,以及结合缺陷问题的优化措施。培训学习每周2次,且将相关内容发布于微信群,实现全方位覆盖。培训完成后给予相应考核,考核目标设置在合格率90%以上;展开CAUTI预防控制措施,减少CAUTI发生率。③目标实施:a严格落实手卫生:手卫生时机:尿管拔除/留置、收集尿标本与会阴护理、排空集尿袋等护理操作前后;手部一旦被体液或是引流液污染时采取流动水吸手,不可以速干手消毒液替代。置管时佩带无菌手套,其他操作佩带清洁手套,针对不同患者实施操作时应及时将手套进行更换,杜绝“戴手套替代手卫生”。b严格掌握导尿管留置指征:每日对留置导尿管必要性予以评估,有效避免非必要置管,缩短留置时间;特殊情况下,可采取间歇导尿或是假性尿套等方式将留置导尿与一款替代。c遵从导尿管更换、拔除原则:留置导尿管患者通常每隔4周更换1次;疑似为CAUTI且需抗菌药物干预者,于药物干预前后需将导尿管、引流装置予以更换,且取尿液实施微生物病原学测定;导尿管拔出前不开展夹闭导尿管膀胱功能练习。d对导尿管置管操作进行规范:严格遵从无菌技术;置管前对尿道口等相关部位予以消毒,置管时佩带无菌手套;插、拔管时尽量将尿道损害降至最低;选择适宜大小导尿管,插管前使导管处于充分润滑状态,动作轻柔,放置多次插导尿管。e稳妥固定导尿管:坚持“不打折”、“不牵拉、不移位”原则,借助高举平台法使导尿管于机体大腿内侧上1/3处固定;维持集尿装置无菌密闭性,考虑每周将集尿袋进行1次更换,特殊情况及时更换;维持集尿袋高度较膀胱低,不接触地面;当体位出现显著改变时,需将引流管夹闭以免尿液逆流。f强化日常观察:进行尿液有无混浊、有絮状物、呈脓性等状况的勘察,导尿管是否污染物凝集于表面;采取单人专用收集容器间集尿袋中尿液进行清空;严禁污染集尿袋排放口;集尿袋内尿液占比为其容量3/4时应及时排放;转运前将集尿袋排空。g强化日常局部清洁:每日以生理盐水展开日常清洁,维持尿道口周边皮肤、导尿管表面清洁卫生,不常规运用消毒剂;清洁过程中遵从自前向后的准则。h对大便失禁/腹泻后的局部处理强化:便后应及时清洁,且采取含碘的碘伏对会阴、赣州及尿道口等予以清洁,自前向后、自内向外清洁。④目标考核:进行患者导尿留置状况的及时抽查,且记录CAUTI发生率,同上半年结果对比CAUTI发生率是否降低。④目标奖惩:针对考核合格者予以奖励,不合格者予以点评批评,并监督其强化学习。
2组均干预至出院。
1.3观察指标
导尿管留置、入住ICU与总住院时间、CAUTI发生率。汇总2组导尿管留置、入住ICU与总住院时间、CAUTI发生率。CAUTI判定标准:导尿管留取标本亦或是拔除导尿管48h内留取清洁中段尿标本,细菌培养菌落数≥103cfu/ml,亦或是存在真菌,即刻明确诊断。
各项措施执行率。包括每日拔管评估、尿管清洁、尿液收集与导管固定、严格无菌操作等措施的执行率。
满意度。出院前自制问卷评估,由患者及家属填写问卷,很满意:>90分;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量表Cronbach’sα0.85.
生活质量。简易生活健康状况表评估,实行百分制,评估因子包括社会、躯体、生理功能、总健康等,实行百分制,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5.0软件汇总数据,,t展开对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验证。c2展开对计数资料的验证,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比较
评估导尿管留置、入住ICU与总住院时间、CAUTI发生率,观察组较优,以(P<0.05)说明,见表1。
表1临床指标比较
2.2各项措施执行率比较
评估各项措施执行率,观察组较优,以(P<0.05)说明,见表2。
表2各项措施执行率比较(n,%)
2.3满意度比较
评估满意度,观察组较优,以(P<0.05)说明,见表1。
表1满意度比较(n,%)
2.4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为(82.23±3.36)分,对照组为(71.15±2.45)分,前者高于后者P<0.05(t=15.073,P<0.001)。
3讨论
留置导尿护理管理始终为ICU患者管理关键难点及要点。ICU患者病情危急,诊疗复杂,常常有意识障碍、镇静镇痛药物运用及神经系统受损等表现。而相关因素均可增加导尿管留置用时,增加CAUTI风险。以目标导向理念的护理干预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其主要是经成立目标小组展开对患者的干预,于临床实践中具有良好运用价值[5]。相关研究指出,呼吸内科患者采取基于目标导向理念的护理能够规避或减少其相关感染发生几率[6]。
在本研究中,导尿管留置、入住ICU与总住院时间、CAUTI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优,证实基于目标导向理念的护理干预有益于缩短导尿管留置用时,降低CAUTI风险。分析:通过强化手卫生管理,从一定程度上切断感染传播途径,减少感染发生几率;严格掌握导尿管留置、拔管指征可提高护士护理水平,能够精准比掌握留置导管指征,且定期评估留置导尿管必要性,从而减少导尿管使用率,缩短其使用时间;优化、规范便失禁、腹泻后清洁消毒程序,从而防范粪便中定植菌所引发的逆行感染及CAUTI,缩短入住ICU时间。
在本研究中,各项措施执行率比较,观察组较优,证实基于目标导向理念的护理干预有益于提高各项措施执行率。分析:基于目标导向理念的护理干预以CAUTI预防措施为中心,拟定相关护理策略,并开展了一定时间的持续质量改建,定期总结与评价,针对不足之处再进行教育培训,促进护士固有思维改变,形成正确行为。通过严格执行与规范导管维护内容,且借助导尿管维护程序监督表完善监测系统,以此提升预防措施执行率。另外,在实施过程中,团队收集、汇总数据,进行预防措施执行效果的评价,如导尿管使用是否达到标准、拔管每日评估是否执行等。借助持续检查益于明确预期效果是否达成,亦可对潜在问题予以识别[7]。而目标考核、目标奖惩环节能够在上一阶段反馈的数据上进行潜在问题的纠正,并优化预防措施,从而提高预防策略的执行力度。
在本研究中,满意度、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较优,证实基于目标导向理念的护理干预利于患者预后的提升,获得较高满意度。考虑是,基于目标导向理念的护理能够借助团队理解与评估和留置时间延长相关风险因素,对工作程序、操作环节予以分析,拟定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如强化护士手卫生、稳妥固定导尿管、遵从导尿管拔除、更换原则、规范便失禁后清洁消毒程序等,促进导尿管使用率降低,从而减少CAUTI发生率,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纠正身体功能状态,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综上,重症医学科患者护理实践中,以目标导向理念为基础的护理有益于避免因长时间导尿管留置而引发的相关潜在并发症,缩短留置时间,降低CAUTI风险,改善总体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冯爱萍,周红菊,陆殿霞. 多决策模型引导管理程序在ICU导管性尿路感染循环防控中的应用效果 [J]. 循证护理, 2024, 10 (23): 4328-4332.
[2]周富敏,杨真. 重症监护室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 [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 10 (09): 124-126.
[3]宁园姣,张梦连,张洁. 基于赋能理论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留置导尿管患者的影响 [J]. 齐鲁护理杂志, 2024, 30 (15): 99-101.
[4]汤娟,程莉莉,王伟,等. 项目管理法在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防控中的临床实践 [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4, 23 (07): 889-896.
[5]严颖,王东丽,韩美玲,等. 目标管理理论指导下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干预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国医药导报, 2024, 21 (14): 148-150.
[6]王丽玲,余晓英,钱新洪,等. 目标性监测联合细节护理在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中的应用 [J]. 齐鲁护理杂志, 2023, 29 (20): 85-88.
[7]王慧,官雪燕,胡瑞,等. 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评价与内容分析 [J]. 护士进修杂志, 2023, 38 (18): 1639-1644+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