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抗体与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研究
冯涛 易妮 冯永春
南京迪安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210000

复制成功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抗核抗体(ANA)与抗核抗体谱(ANA谱)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为临床诊断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本实验2024年3月至9月477份抗核抗体检测、抗核抗体谱检测及二者联合检测的结果为研究样本,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评估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抗核抗体与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的总阳性率为76.10%,显著高于单独抗核抗体检测(阳性率66.04%)和抗核抗体谱检测(阳性率70.44%)。统计学分析显示,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核抗体与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提高早期发现率,降低漏诊率,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精准指导。

关键词: 抗核抗体抗核抗体谱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准确率影响
DOI: 10.12428/hlyjzz2025.08.046
基金资助:

前言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于免疫系统对机体自身抗原产生异常免疫应答,从而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的疾病。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疾病被归类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而某些健康人群体内也可检测到自身抗体的存在,这进一步增加了该类疾病的诊断复杂性[1]。其病理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且隐匿,导致早期诊断面临巨大挑战。

抗核抗体(ANA)检测是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常用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其特异性较低,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因此,ANA检测通常作为初步筛查工具,用于识别可能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抗核抗体谱(ANA谱)检测则更为精细,能够识别针对特定核抗原的抗体,从而提高诊断的特异性。然而,ANA谱检测在某些情况下仍难以准确判断,尤其是在疾病早期或症状不典型时。为了克服单一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抗核抗体与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逐渐成为一种创新性诊断模式,这种联合检测方法结合了ANA的高敏感性和ANA谱的高特异性[2],能够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联合检测的优势在于:(1)提高诊断准确性:通过结合两种检测方法,能够更准确地识别自身免疫性疾病,减少误诊和漏诊。(2)早期诊断:联合检测有助于在疾病早期识别患者,从而尽早开始治疗,改善预后。(3)个性化治疗:通过识别特定的自身抗体,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抗核抗体与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在临床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复杂和隐匿性病例的诊断中。这种联合检测方法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还为患者提供了更早的治疗机会和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然而,目前对于该联合检测方法在不同人群中的适用性及其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估仍较为有限。本研究选取本实验室2024年3月至9月,通过追溯临床信息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ANA、ANA谱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实验室2024年3月至9月477份抗核抗体检测、抗核抗体谱检测及二者联合检测的结果为研究样本。其中,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414例;年龄12~82岁,平均年龄(52.79±14.49)岁;疾病类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89例、自身免疫性肝炎21例、干燥综合征108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2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47例。纳入标准:年龄≥18岁以上者;符合《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诊断》中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标准者[3]。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者;存在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者;具有凝血功能异常或过敏体质者[4]

1.2 方法

(1)样本采集及处理

本研究采用系统实验设计,由实验室人员严格按照抗核抗体及抗核抗体谱检测标准规范操作,确保检测流程严密及数据可信。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5mL,静置30分钟后离心处理(3000 r/min,10分钟),提取血清。如无法当日检测,则将样本置于 2-8℃ 低温环境保存,并于48小时内完成检测,以确保检测的稳定性。

(2)抗核抗体检测方法

抗核抗体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试剂由欧蒙医学诊断(中国)有限公司提供,荧光显微镜为欧蒙EUROStarⅢ型。结果判定:荧光显微镜下细胞核不显示特异性荧光,判定为阴性;细胞核显示特异性荧光模型,判定为阳性。所有实验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与可重复性。

(3)抗核抗体谱检测方法

抗核抗体谱检测采用全自动免疫印迹分析法,检测设备及试剂均为中山瑞福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检测项目包括患者血清中的 15种特异性抗体,具体如下:抗CENP-B抗体、抗JO-1抗体、抗nRNP/Sm抗体、抗PM-Scl抗体、抗Ro52抗体、抗ScL-70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rRNP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PC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AMA-M2抗体和抗dsDNA抗体。检测结果中,如任意一项抗体阳性,则判定抗核抗体谱阳性。  

1.3 观察指标

(1)抗核抗体(ANA)检测阳性率:评估抗核抗体在各类免疫性疾病中的阳性反应比率。

(2)抗核抗体谱(ANA谱)阳性率:评估抗核抗体谱的阳性率,分析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

(3)抗核抗体与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阳性率:评估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与单独检测对比,分析其对诊断灵敏度和准确性的提升作用。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6.0为此次研究处理数据所用的统计学软件,例(%)代表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抗核抗体阳性率

在所有样本中,抗核抗体检测的阳性率为66.04%。这一结果表明,单独依靠抗核抗体的检测方法虽然能够识别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但不能覆盖所有病例,存在漏诊的风险。

表1抗核抗体阳性率[n(%)]

1.png

2.2 抗核抗体谱阳性率

相比下,抗核抗体谱阳性率为 70.44%。这意味着,抗核抗体谱能检测出更多抗体种类,洞察免疫系统更复杂的变化,所以其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独的抗核抗体检测。

表 2 抗核抗体谱阳性率[n(%)]

2.png

2.3 抗核抗体与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的阳性率

联合检测阳性率是 76.10%。此数据说明,抗核抗体与抗核抗体谱联合应用,显著提升了检测敏感性。在疑难病症免疫诊断中,联合检测极大提高诊断效能。

表 3 抗核抗体与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的阳性率[n(%)]

3.png

3 讨论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错综复杂,涉及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及感染等多种诱发因素,其临床表现千变万化,影响范围广泛,可涉及关节、皮肤、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与系统,给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影响[5]。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疾病被归类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甚至在部分健康个体体内也可检测到自身抗体的存在,这无疑增加了该类疾病的诊断复杂性[6]

临床实践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对于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疾病预后至关重要。ANA检测作为筛查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工具,因其较高的灵敏度被广泛应用于临床[7]。然而,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相对较低,单独使用时可能出现较高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率,从而增加误诊或漏诊的风险[8]。因此,ANA谱检测作为ANA检测的进一步分型手段,通过识别特异性抗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但单独采用ANA谱检测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部分研究建议,联合应用ANA检测与ANA谱检测,以增强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性[9]

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抗核抗体与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已逐步成为临床上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策略[10]。然而,目前对于该联合检测方法在不同人群中的适用性及其诊断价值的系统性评估仍然较为有限。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本实验室2024年3月至9月的送检数据,以评估ANA+ANA谱联合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并与单独进行ANA检测或ANA谱检测的阳性率进行比较,以期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本研究结果表明,抗核抗体与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一检测,其中联合检测的总阳性率高达76.10%,远超ANA检测的66.04%及ANA谱的70.44%。这一检测策略不仅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漏诊和误诊的发生率。

抗核抗体检测主要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该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势,已成为临床初筛的常用手段。然而,由于抗核抗体靶抗原种类繁多,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出现假阴性,从而影响诊断的准确性。相比之下,抗核抗体谱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可一次性检测多种特异性抗体,且检测结果可通过仪器自动拍照方式长期保存,便于后续分析与追踪。由于抗核抗体谱检测在抗原特异性方面具有更高的精准度,因此,与抗核抗体检测联合使用可形成互补,从而提升整体诊断的准确性。尽管本研究结果表明抗核抗体与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本实验室标本主要来源于周边医院的风湿免疫科、慢性病门诊、血液科、内分泌科、肾内科等临床科室,尚未能全面涵盖所有类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次,研究周期较短,无法系统评估该方法在长期随访中的稳定性。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结合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开展更大规模的多地区多中心的研究,以获取更为准确和全面的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抗核抗体与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准确性显著优于单一检测方法。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优化,该策略在临床诊断领域展现出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应进一步完善检测流程,并结合其他自身抗体标志物,以提升诊断的精准度与可靠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与精准治疗。

参考文献:

[1] 刘玉民.抗核抗体联合抗核抗体谱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24, 28(10):124-126.

[2] 詹明君,益西措姆,扎西央宗,等.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检测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西藏地区的应用[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9, 13(6):4.

[3] 焦鑫,何思春,王利君,等.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检测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价值比较[J].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8(4).

[4] 赵洪秋.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 2023, 18(6):85-87.

[5] 陈衍青,曾素芬,周湧.采用抗核抗体,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效果对比[J].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004):020.

[6] 陈利琼,刘玉平,李陈林.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疗, 2020.

[7] 肖玉龙.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和筛查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7):1.

[8] Concepción González Rodríguez, Cantero S F ,Antonio Pérez Pérez,et al.Comparison of the analytical and clinical performances of two different routine testing protocols for antinuclear antibody screening[J].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atory Analysis, 2021(3).

[9]  Huang Y , Huang Q , Li T .AB0122DETECTION OF ANTINUCLEAR ANTIBODY AND ANTIBODIES TO 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S IN SERUM-DERIVED EXOSOMES[J].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2022.

[10] 李丽.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 9(3):2.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ISSN:3079-9198 (Online)
ISSN:3008-0177 (Print)
所属期次: 2025.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为你推荐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