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品市场中的消费者审美偏好与购买行为分析
张连杰
乌鲁木齐市新市区蜘蛛山巷179号楼兰新城小区6号楼2单元502号 新疆乌鲁木齐 830063

复制成功

摘要:

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工艺美术品市场中消费者的审美偏好与购买行为,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一手数据,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性别及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在工艺美术品的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存在显著审美差异,且社会文化环境与流行趋势对其审美偏好影响深远。同时,价格、品质、品牌等因素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对工艺美术品生产者优化产品设计、销售者完善营销策略,以及推动工艺美术品市场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工艺美术品消费者审美偏好购买行为营销策略
DOI: 10.12428/zgjz2025.06.064
基金资助:

1. 引言

工艺美术品市场背景:工艺美术品市场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工艺美术品不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其发展水平往往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1]。据统计,全球工艺美术品市场规模在过去十年间保持了年均5%以上的增长率,而在中国,这一增速更为显著,尤其是在传统工艺复兴与文化自信提升的背景下,工艺美术品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5]。然而,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与市场竞争的加剧,工艺美术品市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消费者的审美偏好与购买行为,不仅有助于理解市场动态,还能为工艺美术品的生产与销售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工艺美术品市场中消费者审美偏好与购买行为的系统分析,揭示其内在规律与影响因素,为相关从业者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具体而言,研究将聚焦于不同维度消费者的审美倾向及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同时探讨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所考虑的关键因素及其行为模式[2]。对于工艺美术品生产者而言,了解消费者的审美偏好有助于优化产品设计,提升市场竞争力;对于销售者而言,掌握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则能够优化营销策略,扩大市场份额[7]。此外,本研究还将为工艺美术品市场的整体发展提供战略性建议,助力行业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浪潮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2. 消费者审美偏好分析

2.1 不同维度消费者的审美倾向

2.1.1 年龄维度

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在工艺美术品的造型、色彩和材质方面展现出显著的审美差异。年轻消费者通常更倾向于现代简约的造型,这种偏好与他们对时尚和创新的追求密切相关。例如,现代设计中的几何形状和极简风格往往能够吸引年轻群体的关注[3]。相比之下,老年消费者则更倾向于传统造型,这反映了他们对文化传承和历史价值的重视。此外,在色彩选择上,年轻人可能更偏好鲜艳且富有对比度的颜色,而老年人则倾向于柔和且具有怀旧感的色调[12]。在材质方面,年轻消费者更注重材料的环保性和科技感,而老年人则更看重材质的质感和传统工艺的表现力。这些差异表明,年龄是塑造消费者审美偏好的重要因素之一。

2.1.2 性别维度

男性与女性消费者在工艺美术品的审美偏好上也存在明显区别。女性消费者通常更注重色彩与细节的表现,这与她们对美感的敏感度和细腻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例如,女性消费者往往会被色彩丰富且细节精致的产品所吸引,如掐丝珐琅作品中的复杂图案和精美线条[4]。而男性消费者则更倾向于关注材质与工艺的独特性,他们可能更偏好那些通过精湛技艺展现出的产品质感。此外,男性消费者在选购工艺美术品时,可能更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而女性消费者则更倾向于将其视为装饰品或情感表达的载体[14]。这种性别差异不仅反映了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同需求,也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2.1.3 文化背景维度

文化背景对消费者的审美偏好具有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工艺美术品的选择上。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消费者因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展现出多样化的偏好特征。例如,西方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可能对蕴含东方元素的工艺美术品表现出浓厚兴趣,这种跨文化的审美吸引力往往源于对异域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6]。同时,东方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则更倾向于选择具有本土特色的产品,如基于古代诗词意象设计的茶具,这类产品不仅满足了实用需求,还传递了深厚的文化内涵[13]。此外,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因其质朴生动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也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这种文化背景驱动的审美偏好表明,工艺美术品不仅是物质产品,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

2.2 影响审美偏好的因素

2.2.1 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和传统习俗对消费者的审美偏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复兴的趋势显著提升了消费者对传统工艺美术品的关注度。例如,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重视传统手工艺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5]。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也表明消费者在审美选择上更加注重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此外,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消费者的审美取向。例如,现代生活美学观念的普及使得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的设计美感和使用体验,从而推动了工艺美术品向日常生活的回归[8]。这种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表明,消费者的审美偏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外部环境密切相关。

2.2.2 流行趋势

时尚潮流和艺术风向等流行趋势在塑造消费者审美偏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潮风的兴起显著影响了消费者对工艺美术品的选择,尤其是在年轻群体中,这种趋势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意陶瓷产品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而受到广泛欢迎[10]。此外,现代设计中的简约风格和新颖材质也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重点,这种审美偏好的变化与当代社会对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密切相关[12]。流行趋势的快速迭代不仅推动了工艺美术品设计的创新,也促使消费者不断调整自己的审美标准。因此,了解并把握流行趋势对于工艺美术品生产者来说至关重要,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并提升产品竞争力。

3. 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3.1 购买决策过程

3.1.1 信息获取渠道

消费者获取工艺美术品信息的途径呈现多元化特征,线上平台、线下展会以及朋友推荐等均在其信息来源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平台成为消费者获取工艺美术品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电商平台、社交媒体及专业工艺美术品网站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产品信息与用户评价[7]。同时,线下展会作为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直观性与体验性能够帮助消费者更全面地了解产品工艺与品质[9]。此外,朋友推荐基于人际关系网络,因其较高的可信度而对消费者决策产生显著影响。不同渠道的信息传播效率与影响力存在差异,这要求工艺美术品生产者在营销中合理选择与整合传播渠道,以提升信息触达率与转化率。

3.1.2 影响购买决策的因素

在消费者购买工艺美术品的决策过程中,价格、品质、品牌与设计等因素共同作用,影响其最终选择。价格作为敏感因素,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尤其是对于中低端工艺美术品,价格弹性较大[3]。品质则体现了产品的耐用性与工艺水平,是消费者衡量产品价值的重要标准,高品质工艺美术品往往能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可度[14]。品牌知名度在高端工艺美术品市场中尤为关键,知名品牌不仅代表了产品的质量保障,还赋予消费者一定的社会身份认同感[3]。设计作为工艺美术品的灵魂,其创新性、美观性与文化内涵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审美偏好,进而影响购买决策。因此,工艺美术品生产者需在产品开发与营销策略中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3.2 购买后的使用与分享行为

3.2.1 使用行为

消费者购买工艺美术品后的使用行为主要体现在使用场景与频率两个方面。工艺美术品的使用场景较为广泛,既可用于家居装饰,提升生活品质,也可作为收藏品,体现个人文化素养与审美趣味[2]。对于日常装饰用途的工艺美术品,其使用频率较高,消费者倾向于选择造型简约、色彩协调的产品,以融入整体家居风格;而对于收藏用途的产品,消费者则更注重其艺术价值与稀缺性,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但长期保存意愿较强[10]。此外,部分消费者还会将工艺美术品用于礼品赠送,以满足社交需求。不同使用场景对工艺美术品的设计与功能提出了差异化要求,生产者需根据目标市场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开发。

3.2.2 分享行为

消费者在购买工艺美术品后,其分享行为对产品的二次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社交媒体的普及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分享平台,消费者通过文字、图片或视频等形式记录并分享购买体验,不仅能够增强自身参与感,还能影响潜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7]。研究表明,女性消费者在分享工艺美术品相关内容的意愿上更为积极,尤其是在产品外观美观、设计独特的情况下[12]。此外,朋友间的口碑传播同样不可忽视,消费者对亲友推荐的信任度较高,这种基于人际关系的分享行为能够有效提升产品的市场渗透率。因此,工艺美术品生产者应重视消费者分享行为的研究,通过优化产品设计与服务体验,激发消费者的分享意愿,从而实现品牌的良性传播。

4. 审美偏好与购买行为的关系研究

4.1 数据收集方法

为深入探究消费者审美偏好与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收集一手数据。问卷调查的设计基于文献回顾与初步市场调研,涵盖消费者基本信息、审美偏好及购买行为等多个维度。例如,在审美偏好部分,通过量表题测量消费者对工艺美术品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的喜好程度;在购买行为部分,则涉及信息获取渠道、购买决策因素及购买后的使用与分享行为等[3][9]。问卷发放对象覆盖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的消费者,以确保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此外,针对部分问卷填写者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进一步挖掘其审美偏好形成的原因及购买行为背后的动机,从而为后续分析提供更为丰富的定性数据支持。

4.2 统计分析结果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以揭示审美偏好各维度与购买行为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消费者的审美偏好显著影响其购买渠道的选择。例如,偏好现代简约造型的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通过线上平台购买工艺美术品,而注重传统工艺与材质的中老年消费者则更倾向于线下展会或专卖店[4][15]。此外,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更关注产品的经济性与实用性,而审美驱动型消费者则更愿意为具有艺术性和文化内涵的产品支付溢价。这些发现不仅验证了审美偏好与购买行为之间的紧密联系,也为工艺美术品市场细分及精准营销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

5. 营销策略建议

5.1 基于审美偏好的产品设计创新

消费者的审美偏好是工艺美术品设计创新的重要导向。根据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性别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对工艺美术品的造型、色彩和材质表现出显著差异化的需求[1]。例如,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现代简约风格的造型设计,而老年消费者则偏好传统经典的造型;女性消费者更注重色彩搭配与细节处理,而男性消费者则更加关注材质质感与工艺技术[6]。因此,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差异化的审美需求,通过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开发兼具文化内涵与时尚美感的产品。此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具有跨文化特色的工艺美术品也逐渐受到欢迎,这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空间。例如,将东方传统工艺与西方艺术风格相结合,可以吸引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总之,基于消费者审美偏好的产品设计创新,不仅能够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5.2 针对购买行为的销售渠道优化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特点对工艺美术品的销售渠道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表明,消费者获取工艺美术品信息的渠道主要包括线上平台、线下展会以及朋友推荐等,其中线上平台的影响力日益增强[7]。因此,企业应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数字化工具,开展精准营销活动,以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例如,通过社交媒体发布高质量的产品图片和视频内容,可以吸引潜在消费者的关注并激发其购买欲望。同时,线下体验店的开设也不容忽视,因为实地体验能够让消费者更直观地感受产品的材质、工艺和美学价值,从而提高购买转化率[9]。此外,结合消费者的分享行为特点,企业还可以通过鼓励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购买体验,形成口碑传播效应,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综上所述,针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销售渠道优化,需要线上线下相结合,并注重用户体验和互动,以实现销售效果的最大化。

6.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6.1 审美偏好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消费者的审美偏好正在向数字化、个性化以及环保化方向转变。在数字化领域,数字工艺美术品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其独特的虚拟表现形式和交互性为传统工艺美术品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基于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技术的工艺美术品展示,不仅突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还提供了沉浸式体验,使得消费者对数字工艺美术品的接受度显著提升[5]。此外,个性化需求的崛起促使消费者更加青睐能够体现个人身份与情感价值的工艺美术品。这种偏好推动了定制化服务的发展,消费者希望通过独一无二的设计来表达自我。与此同时,环保意识的增强也影响了消费者的审美选择,他们倾向于选择使用可持续材料或环保工艺制作的产品,这反映了对自然与生态责任的关注[11]

6.2 购买行为发展趋势

在未来,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将呈现出智能化、社交化和定制化的特征。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消费者可以通过智能设备随时随地完成购买,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推荐系统发现符合自身审美偏好的工艺美术品,并通过移动支付快速完成交易。这种便捷的购物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消费效率,同时也优化了用户体验[7]。社交化趋势则表现为消费者越来越依赖社交媒体平台获取产品信息并分享购买体验。这种口碑传播模式不仅增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还为工艺美术品的推广提供了新的渠道。此外,定制化服务的普及进一步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的追求。通过参与设计过程,消费者能够获得完全符合自己审美偏好和实用需求的工艺美术品,从而提升购买意愿和满意度[12]

参考文献

[1]邱少煌.多维视角下的新时代工艺美术高质量发展特点研究——以泉州市工艺美术发展为例[J].天工,2023,(11):12-14.

[2]刁统菊;骆晨茜.传统手工艺与当代传承[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9,0(6):109-117.

[3]李细珍;孙志芹;廖三梅;ROMAINOOR Nurul Hanim.消费者驱动的[亻革]家蜡染产品设计需求分析[J].丝绸,2024,61(7):91-101.

[4]周爱民;齐璐莎;张书涛;欧阳晋焱;杨钊.基于CVPA理论的文创产品审美反应与购买意愿研究[J].包装工程,2021,42(6):171-177.

[5]徐赣丽.手工艺在今天意味着什么?[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4(4):125-136.

[6]陈玉;李辉.现代生活美学观念下的手工艺非遗产品创新设计研究[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2,(3):49-55.

[7]孙凝异;彭一.2020中国手工艺消费市场调研报告[J].中华手工,2020,(3):114-121.

[8]卢靖.民族民间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8):40-41.

[9]郭萌;张帅;王怡.商洛市山核桃工艺品营销策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20,59(9):197-200.

[10].投资者调查数据统计[J].中华手工,2018,0(6):102-105.

[11]韦小岚;陈硕;赵竹瑶.非遗漆艺,如何重新“漆”彩斑斓——人文经济背景下非遗漆艺文创产品路径开发研究[J].炎黄地理,2024,(3):56-58.

[12]张敏.“ 指上生画 掐出非遗”——非遗文化掐丝珐琅的新视觉[J].东方娱乐周刊,2023,(5):76-78.

[13]曾梓珊;纪毅.基于古代诗词意象的茶具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2024,(1):48-51.

[14]卢海超;喻斐.消费心理视角下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6,(24):213-214.

[15]刘舒畅;曹颖玲.基于KANO模型的非遗文创产品消费者需求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3,(34):109-112.
作者简介:张连杰(1978—),男,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大专,研究方向为工艺美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ISSN:3079-9155 (Online)
ISSN:3008-0053 (Print)
所属期次: 2025.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为你推荐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