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孪生的低空作业机器人制造工艺仿真与资源调度优化
熊杰 刘伟 祝华均
1. 江苏省靖江市滨江新城阳光国际8幢1903 江苏 靖江 214516;2. 重庆市九龙坡区九龙镇广厦城6号1幢16-3 重庆 九龙坡 400053;3. 四川省青神县张家巷5幢301号 四川 青神 620460

复制成功

摘要:

随着低空作业机器人在电力巡检、建筑施工、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制造工艺的优化变得尤为重要。数字孪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能够通过虚拟模型与物理实体的交互映射,为低空作业机器人的制造工艺仿真与资源调度优化提供全新解决方案。本文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了低空作业机器人制造工艺仿真模型,实现了制造工艺问题的预演与优化;同时,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实时监控资源状态,制定了高效的资源调度策略。研究成果不仅提升了低空作业机器人的制造效率与质量,还为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对推动低空作业机器人制造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数字孪生技术低空作业机器人制造工艺仿真资源调度优化智能化转型
DOI: 10.12428/zgjz2025.08.169
基金资助:

1. 引言

研究背景:低空作业机器人在现代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其高效性与安全性对提升各行业作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低空作业机器人的制造工艺复杂,直接影响其作业效率与安全性[1]。传统的制造方法往往依赖经验与反复试验,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数字孪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通过构建虚拟模型与物理实体的交互映射,为低空作业机器人的制造工艺优化提供了新机遇[2]。该技术能够实现对制造过程的实时监控与优化,从而显著提高制造效率与产品质量。

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优化低空作业机器人的制造工艺仿真与资源调度,以提升制造效率并降低成本。具体而言,研究将聚焦于如何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精准的制造工艺仿真模型,并通过实时数据分析优化资源调度策略[3]。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解决低空作业机器人制造过程中的技术瓶颈,还为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4]。研究成果将推动低空作业机器人制造领域的技术进步,同时为其他复杂产品的制造工艺优化提供借鉴。

2. 数字孪生技术原理

2.1 数字孪生技术概念

数字孪生技术是一种通过虚拟模型与物理实体之间的交互映射,实现实时监控与优化的高级技术手段。其核心定义在于构建一个能够全面反映物理对象状态和行为的数字化副本,该副本不仅包含物理实体的几何、物理特性,还集成了运行过程中的动态数据[5]。通过传感器网络采集物理实体的实时数据,并将其传输至虚拟模型中,从而实现对物理实体状态的精准复现与预测分析。这种虚实结合的方式使得数字孪生成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重要桥梁,为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6]

2.2 数字孪生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现状

数字孪生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已逐步渗透到产品设计、生产规划、质量检测等多个环节。在产品设计阶段,数字孪生技术能够通过虚拟仿真提前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减少物理原型的迭代次数,从而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成本[7]。在生产规划阶段,该技术可通过构建生产线数字孪生模型,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配置,例如通过仿真预演分析发现潜在的瓶颈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8]。然而,尽管数字孪生技术在制造业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其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模型精度不足可能导致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以及数据采集与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等问题[7][8]

3. 基于数字孪生的低空作业机器人制造工艺仿真

3.1 制造工艺仿真模型构建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低空作业机器人制造工艺仿真模型,需从零部件模型与装配模型两方面入手。在零部件模型构建中,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对低空作业机器人的各个零部件进行几何建模,并结合材料属性、物理特性等数据,形成高精度的虚拟零部件模型[9]。装配模型则通过定义零部件之间的约束关系与连接方式,模拟实际装配过程。关键技术包括模型轻量化处理以提高仿真效率,以及多物理场耦合分析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数据来源涵盖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实验数据等,为模型构建提供坚实基础[10]

3.2 制造工艺问题预演与优化

通过所构建的仿真模型,可提前预演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在装配环节,能够直观发现零部件干涉现象,避免实际生产中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的装配失败;同时,对工艺顺序进行模拟,可识别出不合理的工序安排,从而优化工艺流程[11]。依据仿真结果,可对工艺参数如加工精度、装配力矩等进行调整,并对工艺流程进行重组与优化,显著提高制造质量与效率。此外,通过多次仿真迭代,可进一步优化制造方案,为实际生产提供科学指导[12]

4. 基于数字孪生的资源调度优化

4.1 资源实时监控与状态获取

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构建虚拟模型与物理实体的交互映射,能够实现低空作业机器人制造过程中各类资源的实时监控与状态获取。在人力方面,可通过佩戴智能设备采集工人的工作状态、位置信息及疲劳程度等数据,并利用无线通信技术传输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分析处理[13]。对于物料资源,通过在物料存储区域部署传感器网络,实时追踪物料的库存量、流动路径及使用频率,确保供应链的高效运转[14]。设备资源的状态监测则依赖于嵌入式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采集设备的运行参数、能耗数据以及故障预警信号,从而为后续的维护决策提供支持。此外,数据采集过程中采用边缘计算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筛选与压缩,以减少网络传输负担并提高数据处理效率。这种多层次、多维度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机制,为资源调度的动态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4.2 资源调度策略与优化

基于实时获取的资源状态信息,制定高效的资源调度策略是提升低空作业机器人制造效率的关键环节。首先,针对人力资源调度,可采用基于规则的调度算法,例如根据工人的技能水平和工作负荷分配任务,以平衡团队的工作压力并提高整体产出[15]。对于物料资源,则可通过预测性分析模型预估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物料需求,并结合供应商交货周期优化库存管理策略,避免因物料短缺或过剩导致的成本增加。在设备资源调度方面,引入智能调度系统,根据设备实时状态和生产任务优先级动态分配加工任务,能够有效降低设备闲置时间并提高利用率。不同的调度策略适用于不同的场景:例如,规则驱动的算法适用于任务类型相对固定的生产环境,而智能调度系统则更适合复杂多变的生产需求。然而,这些策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规则驱动算法可能缺乏灵活性,而智能调度系统的实施成本较高且对数据质量要求严格。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综合考虑生产环境的特点与约束条件,选择最适宜的调度策略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5. 应用挑战与应对策略

5.1 技术难题分析

在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低空作业机器人制造的过程中,数据安全和模型精度是两大主要技术难题。数据安全问题的产生源于数字孪生系统对大量实时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存储需求,这些数据涉及制造工艺的核心信息,一旦泄露或被篡改,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安全隐患[1]。此外,模型精度不足的问题主要由于制造工艺的复杂性以及物理实体与虚拟模型之间的映射误差所致。例如,在构建低空作业机器人制造工艺仿真模型时,若未能准确捕捉零部件的几何特征或动态行为,将导致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从而影响工艺优化和资源调度的有效性[3]。这些难题的存在不仅限制了数字孪生技术在低空作业机器人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也为后续的技术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2 应对策略研究

针对上述技术难题,可以采取多种应对策略以提高数字孪生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在数据安全方面,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对敏感信息进行保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对称加密或非对称加密算法,可以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从而降低数据泄露和篡改的风险[2]。此外,建立完善的权限管理机制,根据用户角色分配不同的数据访问权限,也能进一步增强数据的安全性。在模型精度方面,模型校准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虚拟模型与物理实体之间的一致性。通过对仿真模型进行定期校准,结合传感器反馈的实时数据,可以动态调整模型参数,减少映射误差,从而提高仿真结果的准确性[4]。这些策略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克服当前的技术瓶颈,还为数字孪生技术在低空作业机器人制造领域的深入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总结

本研究通过引入数字孪生技术,成功构建了低空作业机器人制造工艺仿真模型,并实现了资源调度的优化。研究表明,数字孪生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制造工艺的精度与效率,通过对虚拟模型与物理实体的交互映射,实现了制造过程的实时监控与动态优化[5]。在制造工艺仿真方面,基于数字孪生的模型能够提前发现零部件干涉、工艺顺序不合理等问题,从而显著减少了实际生产中的返工与资源浪费[7]。此外,资源调度优化策略的实施使得人力、物料及设备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并缩短了生产周期。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低空作业机器人的制造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实际生产中的工艺改进与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推动了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进步。

6.2 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数字孪生的低空作业机器人制造工艺与资源调度优化将迎来更多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有望进一步提升数字孪生模型的智能化水平,例如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优化模型精度与预测能力,从而实现更高效的工艺仿真与资源调度[8]。另一方面,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增强数据采集与传输的实时性与准确性,为数字孪生系统提供更为全面的数据支持,进而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10]。然而,这些技术的融合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亟需解决。此外,如何在不同技术之间实现无缝集成,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总体而言,数字孪生技术与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将为低空作业机器人制造领域带来更大的创新空间与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牛进鑫;孙文磊;刘国良;包胜辉;张克战.基于数字孪生驱动的机器人运动仿真与状态虚实同步映射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24,(5):48-55.

[2]左文娟;宁萌;王琨;陈海卫;盛卫锋;崔旭升.基于数字孪生的机器人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践平台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4,43(3):6-11.

[3]刘怀兰;赵文杰;李世壮;岳鹏;马宝瑞.数字孪生车间机器人虚实驱动系统构建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2022,33(21):2623-2632.

[4]张健.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工业机器人运动仿真系统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24,(1):10-12.

[5]乔海玉;刘亚运;陈峰;陈逸阳;王传洋.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能制造专业教学模式探索[J].模具制造,2024,24(4):81-84.

[6]刘鑫;李公法;向峰;蒋国璋;陶波;江都;孙瑛.基于公理设计的人机协作数字孪生建模技术[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23,29(11):3547-3559.

[7]程昊;王红军;杨俊峰;张明亮.面向生产线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模型应用[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23,37(4):115-121.

[8]魏新宇;李玮;郭志伟;刘斌;王钧;王泰恒.炭块表面清理数字孪生机器人及其运动控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23,29(6):1950-1964.

[9]田凌;刘果;刘思超.数字孪生与生产线仿真技术研究[J].图学学报,2021,42(3):349-358.

[10]崔亚飞;罗辉;秦龙.基于数字孪生的工业机器人运动仿真[J].机电工程技术,2022,51(12):183-186.

[11]陈旸.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3,52(8):49-52.

[12]孟庆森;张宏伟;王新环.基于SIMIT和MCD的并联机器人数字孪生实验系统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3,40(6):135-141.

[13]陈玉娇;曾诗雨;和红杰;陈帆.工业机器人码垛数字孪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23,29(6):1930-1940.

[14]高志远;赵嘉熙;晏芙蓉;李耀贵.基于数字孪生工业机器人实训课程仿真教学研究——以《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课程为例[J].中国高新科技,2023,(20):152-154.

[15]刘琳琳;周雨文;王东琦;王国琴;王鑫.数字孪生在印刷业智能化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J].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2024,(1):1-12.

作者简介:熊杰(1988—),男,汉族,江苏靖江人,学历大专,研究方向为机械。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ISSN:3079-9155 (Online)
ISSN:3008-0053 (Print)
所属期次: 2025.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为你推荐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