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骨超声引导下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
乔雅馨 牛逸凡 席占国(通讯作者)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河南洛阳 450000

复制成功

摘要:

目的:观察肌骨超声引导下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2023年08月-2024年03月本院收治的足底筋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运用肌骨超声定位足底筋膜病变部位并使用冲击波治疗仪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不进行任何治疗。同时在治疗前及每次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 (VAS)、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量表进行评分;运用肌骨超声评估足底筋膜炎厚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在每次治疗后足底筋膜炎厚度均较上次治疗时减小;VAS评分明显降低,AOFAS评分则明显升高;且在第1次治疗后,VAS 评分和AOFAS评分变化程度最大。结论:肌骨超声定位下运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疼痛症状,提高足踝部功能。

关键词: 足底筋膜炎冲击波治疗肌骨超声
DOI: 10.12428/hlyjzz2025.08.062
基金资助:

足底筋膜炎作为足底筋膜的一种无菌性炎症反应,是引起足底和足跟部疼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在人群中发病率可达到10%[1]。主要病因可能与扁平足、低足弓、肥胖、长时间负重或穿过紧的鞋子等因素有关。典型的症状表现为晨起或休息后行走时足跟疼痛,疼痛通常可在行走几步后有所缓解,但可能会随着持续的负重活动而复发[2]。现阶段临床中用于治疗足底筋膜炎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针刀松解、口服药物、中医治疗、康复训练等,但治疗效果因病程长短、病情轻重等存在个体差异,且容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T)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骨与肌肉组织疾病的新兴治疗方法,因其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治疗周期短、并发症少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肌肉骨骼疾病的治疗中[3]。既往研究表明,体外冲击波疗法在网球肘、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跟腱炎等软组织疾病的治疗中均取得了较好效果[4]。本研究运用肌骨超声引导定位,准确作用于病变部位,观察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效果。

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08月-2024年03月本院收治的足底筋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实验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5.42±12.33)岁,平均病程(4.85±1.38)月。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为(36.83±11.76)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足底筋膜炎的诊断标准;②超声检查提示为足底筋膜炎;③首次接受治疗;④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治疗前1月内患者已接受过相关治疗或正在接受相关治疗;②伴有局部或全身感染者;③合并有骨折、神经肌肉损伤等;④凝血功能障碍;⑤既往有足踝部手术史者;⑥中途退出治疗者

2. 仪器与方法

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治疗措施,仅采取改变生活习惯,如减少负重、穿平底柔软鞋子等方式。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检查时,患者取俯卧位,双足置于检查床外。首先运用肌骨超声对病变部位进行检查,测量足底筋膜炎厚度(图1,图2),并将病变部位标记于体表(图3)。使用德国产多尼尔Aries AR2R电磁式聚焦冲击波治疗仪(图4),频率设10-16Hz,能量强度水平2-3级(取决于患者的疼痛耐受性),冲击次数2000次,治疗频率设定为每周一次,5次为一个疗程。

1759137620438187.png

图1 肌骨超声定位   

 1759137663212223.png    

图2 肌骨超声所示足底筋膜炎

1759137684212253.png

图3 标记病变部位 

1759137709174364.png      

图4 对病变部位进行冲击波治疗

3. 观察指标

足底筋膜厚度:在治疗前及每次治疗后均对病变部位足底筋膜厚度进行测量,每次测量3次并取平均值。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在治疗开始前、每次治疗后运用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以10分法表示:0分为无痛,3分以下为轻微疼痛,患者可以忍受;4-6分为疼痛会影响睡眠,但是尚能忍受;7-10分为疼痛强烈,难以忍受[5]。分别在治疗前、每次治疗后进行评估,共计6次。根据治疗后患者疼痛减轻指数评价其临床疗效。疼痛减轻指数=(治疗前VAS评分-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VAS评分×100%。VAS评分降低超过75%为临床治愈;50%~75%为显效有效;25%~49%为有效;低于25%则为无效[6]

美国骨科足踝协(AOFAS)量表:通过评估:疼痛程度、功能和自主活动、足踝部支撑情况、最大步行距离、反常步态、前后活动(屈曲加伸展)、后足活动(内翻加外翻)、踝-后足稳定性(前后及内翻-外翻)、足部力线等情况,反映足踝部功能改善情况[7]

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组间的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用中位数及四分位数[M(Q1,Q3)] 表示,并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两组间的比较;计数资料用率或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进行两组间的比较。

二、 结果与结论

1. 两组间足底筋膜厚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间足底筋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vs 5周后足底筋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一个疗程的冲击波治疗过程中,足底筋膜厚度逐渐减小;且第1次治疗后足底筋膜厚度减小最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间足底筋膜厚度比较

1.png

a:p<0.05,实验组对象与同时期对照组对象间比较;b:p<0.05,实验组对象当前参数与治疗前参数比较;c:p<0.05,对照组对象当前参数与治疗前参数比较;

2.两组间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vs 5周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接受一个疗程治疗后,达到临床治愈和达到显著有效的患者各1人,占比3%;而实验组患者接受一个疗程治疗后,疼痛减轻指数达到临床治愈的患者16例,占比53.3%,达到显著有效的患者14例,占比46.7%。患者每次冲击波治疗后VAS评分均较前次降低,且第1次治疗后患者疼痛减轻程度最大(P<0.05)。见表2。

表2 两组间VAS评分比较【(x±s),分】

2.png

a:p<0.05,实验组对象与同时期对照组对象间比较;b:p<0.05,实验组对象当前参数与治疗前参数比较;c:p<0.05,对照组对象当前参数与治疗前参数比较;

3.两组间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AOP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vs治疗5次后AOP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每次治疗前后对比,AOPAS评分均增高,且第1次治疗后患者足踝部功能改善程度最大(P<0.05)。见表3。

表3 两组间AOPAS评分比较【(x±s),分】

3.png

a:p<0.05,实验组对象与同时期对照组对象间比较;b:p<0.05,实验组对象当前参数与治疗前参数比较;c:p<0.05,对照组对象当前参数与治疗前参数比较;

三、 讨论

足底筋膜炎是引起足部疼痛最常见的病因,多表现为足底或足跟部的刺痛、刀割样疼痛。现阶段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是退行性改变导致足底筋膜变性坏死,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反应[8]。运用体外冲击波刺激足底筋膜病变部位,可促进该处毛细血管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摄氧,达到疏通血管和松解粘连的作用;同时冲击波还可改变该处P物质释放量,达到镇痛作用[9]。近年来,体外冲击波治疗因其安全、无创、镇痛、操作简便、可重复性高、副作用小等优势,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骨骼、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病变的治疗中,疗效显著[10-11]

本研究借助肌骨超声定位,准确地对足底筋膜病变部位进行冲击波治疗,并在治疗前后使用肌骨超声评估足底筋膜厚度,使用VAS评分、AOFAS量表对患者疼痛改善程度和足踝部恢复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冲击波治疗后,患者足底筋膜厚度明显减小,提示病变情况好转; VAS评分显著降低,提示疼痛程度明显缓解;AOFAS评分显著增高,表明患者足踝部功能状况恢复良好。

综上所述,在肌骨超声引导定位下运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足底筋膜病变状况及患者疼痛症状,提高足踝部功能,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Rompe JD, et al. Shock wave therapy for chronic plantar fasciopathy. J Journal 2007;81-82:183-208.

[2]Thomas JL, et al.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eel Pain: 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Revision 2010. J Journal 2010;49:S1-S19.

[3]Reilly JM, et al. Effect of Shockwave Treatment for Management of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y Musculoskeletal Conditions: A Narrative Review. J Journal 2018;10:1385-1403.

[4]Sugawara AT, et al.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 for pain reduction of musculoskeletal diseases: Predictors and responders. J Journal 2018;61:

[5]Labaste F, et al. Validation of a visual analogue scale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postoperative anxiety: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J Journal 2019;6:1323-1330.

[6]赵庭瑞等. 体外冲击波联合李氏正骨理筋手法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观察.pdf. J Journal 2021;55:56-60.

[7]Pinsker E, et al. AOFAS Position Statement Regarding the Future of the AOFAS Clinical Rating Systems. J Journal 2011;32:841-842.

[8]霍修林等. 超声介入和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观察.pdf. J Journal 2018;39:51-53.

[9]Roerdink RL, et al. Complications of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 in plantar fasciitis: Systematic review. J Journal 2017;46:133-145.

[10]Owen H. Case study: Treating infraspinatus and supraspinatus trigger points and supraspinatus tendinopathy utilizing piezoelectric shockwave. J Journal 2022;9:

[11]Starosta M, et al.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reatment as Additiona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Spasticity of Upper Limb—A Narrative Review. J Journal 2024;13: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ISSN:3079-9198 (Online)
ISSN:3008-0177 (Print)
所属期次: 2025.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为你推荐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