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工业园区微电网的能源优化配置与经济运行研究
王宜涛1 时丕灿2 郑岩松3
1.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金山镇赵湖村后赵湖二队5号 江苏连云港市 222115;2.山东省定陶县天中街道办事处陶驿路2790号8号 山东定陶 274100;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前进区保卫社区24组124号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复制成功

摘要:

本研究旨在实现工业园区微电网能源的高效配置与经济运行,对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能源优化配置数学模型,考虑能源供应、需求、成本等因素,并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与遗传算法等求解,深入分析工业园区微电网中各类能源的特性及经济运行成本构成。研究表明,合理的能源优化配置与经济运行调度策略能显著提升工业园区微电网的整体性能。同时,政策支持对推动其发展起到关键作用,而新技术应用则为未来带来更多机遇。本研究为工业园区微电网的能源优化配置与经济运行提供了有效参考,助力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工业园区微电网能源优化配置经济运行数学模型
DOI: 10.12428/zgjz2025.06.098
基金资助:

1 引言

工业园区微电网的背景:工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承担着推动工业化进程与经济增长的关键职责。其能源需求呈现出复杂性与特殊性的双重特征,不仅总量庞大,而且对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与多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1]。传统能源系统难以满足工业园区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同时,单一能源形式的独立运行导致能源耦合性较差,综合利用效率低下[2]。微电网技术通过整合分布式电源、负荷及储能装置,为工业园区提供了灵活可靠的能源解决方案。它不仅能够提升能源供应的灵活性与安全性,还能够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从而有效应对工业园区复杂的能源需求[1][2]。在此背景下,研究工业园区微电网的能源优化配置与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数学模型与优化算法,实现工业园区微电网能源的高效配置与经济运行。具体而言,研究将以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同时兼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需求[3]。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改进调度策略以及完善定价机制,本研究期望为工业园区微电网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工业园区的能源管理水平,还能够为区域经济的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4]。此外,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微电网技术在工业园区中的广泛应用,以及促进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与政策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2. 工业园区微电网能源优化配置分析

2.1 能源类型及特性

工业园区微电网中涉及的能源类型主要包括传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传统能源如煤炭和天然气,具有供应稳定、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但其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显著污染[5]。相比之下,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具有清洁、可持续的优势,但其供应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呈现出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6]。这些能源的特性决定了它们在微电网中的不同应用场景与优化需求,合理配置多种能源对于提升微电网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

2.2 能源优化配置原则

能源优化配置需遵循多项原则以实现高效利用。首先是能源互补性原则,通过整合多种能源形式,弥补单一能源的不足,从而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性与稳定性[7]。其次是经济性原则,要求在满足能源需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运行成本,包括能源采购成本与设备维护费用等[8]。此外,环保性原则强调减少碳排放与环境污染,推动绿色能源的应用与普及。这些原则共同构成了能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框架,为微电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2.3 能源优化配置模型

构建能源优化配置数学模型是量化分析的关键步骤。该模型通常以最小化总成本或最大化经济效益为目标函数,同时考虑能源供应、需求、成本等多方面因素[9]。约束条件则涵盖能源平衡、设备容量限制、环境影响限制等要素,确保模型的解符合实际运行要求[10]。通过引入先进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可以为工业园区微电网的能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进而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经济运行。

3. 工业园区微电网经济运行研究

3.1 经济运行成本构成

微电网经济运行涉及多种成本,其中能源采购成本占据重要比例。能源采购成本主要包括从外部电网购买电能以及获取其他形式能源的费用,其特点在于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例如化石能源价格随国际市场变化而波动,可再生能源则可能因政策补贴调整而改变成本结构[11]。设备运维成本则涵盖了微电网中各类设备的日常维护、检修及更换费用,这部分成本具有周期性和累积性的特点,通常与设备的使用寿命、技术复杂度密切相关[12]。此外,储能成本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包括储能系统的初始投资成本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损耗成本。储能成本的高低取决于储能技术的选型及其效率,如锂离子电池的储能效率较高但初期投资较大,而抽水蓄能虽然成本较低但受地理条件限制[11]。这些成本项共同决定了微电网经济运行的整体经济性,并受到能源价格、技术发展水平及政策支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2 经济运行调度策略

合理的调度策略是平衡能源供应与需求、降低运行成本的关键手段。实时调度策略通过实时监测微电网内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情况,动态调整能源分配,以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该策略的优点在于能够快速响应负荷变化,减少能源浪费,但其缺点是计算量大,对通信和控制系统要求较高[13]。相比之下,日前调度策略则基于预测数据提前制定能源分配计划,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和规划性,但其准确性依赖于预测模型的精度,若预测偏差较大可能导致调度效果不佳[14]。此外,还有诸如周调度、月调度等中长期调度策略,这些策略更注重全局优化,但灵活性相对不足。不同调度策略各有优劣,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微电网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或组合使用,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3 定价机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定价机制在微电网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电价策略不仅能够引导用户合理用电,还能促进能源的优化配置。例如,分时电价机制通过在不同时间段设置差异化的电价,鼓励用户在低谷时段增加用电量,从而平衡负荷曲线,减少峰谷差,提高微电网的整体运行效率[15]。此外,基于市场供需关系的动态定价机制也能够有效反映能源的实际价值,激励用户积极参与需求响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然而,定价机制的设计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用户承受能力、能源成本结构以及政策导向等。若电价设置过高,可能导致用户负担加重,影响微电网的推广;若电价过低,则可能削弱投资者的积极性,不利于微电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是实现微电网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15]

4. 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

4.1 研究方法

在工业园区微电网的能源优化配置与经济运行研究中,多目标优化算法和遗传算法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复杂的数学建模问题。多目标优化算法能够同时考虑多个目标函数,如总成本最小化、污染治理费用最低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最大化等,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更为全面的解决方案[1]。遗传算法则通过模拟生物进化过程,在搜索空间中寻找最优解,其优势在于能够处理非线性、非凸的复杂问题,并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3]。选择这些方法的原因在于它们能够有效应对工业园区微电网中多能源耦合、多目标冲突等复杂情况,为实现能源优化配置和经济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此外,这些算法还能够结合具体场景需求,灵活调整参数设置,从而提高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

4.2 案例分析

为验证所构建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选取某实际工业园区微电网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该园区以风能和太阳能为主要可再生能源来源,同时辅以天然气发电系统,形成了多能互补的供能体系[2]。在优化前,园区微电网存在能源利用效率低、运行成本较高以及清洁能源消纳不足等问题。通过应用本文提出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与遗传算法,对园区的能源配置进行了重新规划,并对经济运行调度策略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结果显示,园区微电网的总运行成本降低了约15%,清洁能源消纳率提高了20%,同时电网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升[4]。这一案例充分证明了所提模型与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其他工业园区微电网的优化运行提供了重要参考。

5. 政策环境对工业园区微电网的影响

5.1 政策支持方向

当前,政府和相关部门为促进工业园区微电网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其中包括补贴政策与税收优惠政策等。补贴政策主要通过财政资金直接支持微电网项目的建设与运营,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接入方面,显著降低了初期投资成本,从而提升了能源优化配置的可行性[5]。此外,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方式,减轻了微电网运营企业的经济负担,为其实现经济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7]。这些政策不仅促进了能源结构优化,还提高了微电网在能源市场中的竞争力,进而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5.2 政策潜在挑战

尽管政策支持为工业园区微电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潜在挑战。首先,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地区由于缺乏明确的操作细则或执行力度不足,导致政策效果未能充分发挥[8]。其次,政策变动风险也不容忽视,随着能源市场环境的变化,相关政策可能频繁调整,给微电网项目的长期规划带来不确定性[10]。为应对这些挑战,建议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确保各级执行机构能够准确理解并有效落实相关政策;同时,建立政策反馈机制,及时调整政策内容以适应市场变化,从而保障微电网项目的稳定运行与持续发展。

6.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6.1 新技术应用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AI)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工业园区微电网能源优化配置与经济运行中的潜在应用逐渐显现。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通过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算法对微电网中的复杂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从而提升能源调度决策的智能化水平[11]。例如,基于AI的预测模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及负荷需求,为制定动态调度策略提供支持。此外,区块链技术凭借其去中心化、透明性和不可篡改的特点,在微电网经济运行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构建基于区块链的能源交易平台,可以实现分布式能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点对点交易,降低中间环节成本,并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和可信度[13]。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微电网的运行效率,还将推动能源市场的创新与发展,为工业园区微电网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6.2 发展建议

基于当前研究成果与未来技术趋势,为促进工业园区微电网的可持续发展,需从多个方面提出前瞻性的建议。首先,应加强技术创新,特别是在新能源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储能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以提升微电网的整体性能和经济性[14]。其次,完善政策体系是推动微电网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出台更加细化的补贴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资于微电网建设与运营。同时,需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监管机制,确保微电网项目的质量与安全性[15]。此外,加强产学研合作也是关键举措之一。通过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资源,形成协同创新机制,可以加速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广。最后,应注重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具备跨学科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以满足微电网领域快速发展的需求。这些措施将共同为工业园区微电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方刚;王静;张波波;王俊哲.基于Pareto解集的工业园区微网优化配置研究[J].综合智慧能源,2024,46(1):49-55.

[2]张蓉;马添翼;高振清;李婷.计及碳交易与经济性的工业园区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方法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4,32(3):22-27.

[3]崔庆.基于多目标灰狼算法的园区微电网综合能源优化调度[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4,20(4):16-18.

[4]丁长新;王翔;赵波;戴凤娇;慕小斌;陈哲.基于动态组网的园区微电网群运行优化[J].电网与清洁能源,2024,40(5):1-9.

[5]陈厚合;贺昌慧;张儒峰;姜涛;李雪.工业园区微电网参与配电市场的策略性能量管理双层优化方法[J].电网技术,2023,47(7):2671-2681.

[6]陈逸珲;刘怀远;吴军;宋福龙;郭子辉;肖闻杉;王林.考虑绿色化工的工业园区微电网多层规划方法[J].电网与清洁能源,2024,40(3):119-127.

[7]谭玲玲;汤伟;楚冬青;于子涵;吉兴全;张玉敏.考虑电-氢一体化的微电网低碳-经济协同优化调度[J].中国电力,2024,57(5):137-148.

[8]徐琪森;陈炯;徐广鹦.含分布式电源及电动汽车的园区微网优化运行方法[J].电测与仪表,2023,60(4):27-33.

[9]司徒友;周立德;陈凤超;黎鸣;赵爱林;曾鸣.基于典型场景集的智能园区多能源微网多目标配置优化研究[J].太阳能学报,2022,43(9):515-526.

[10]陈泽雄;高军伟;林亚培;彭灵利;周成鹏;肖英豪;杨智斌;唐智强.园区综合能源微网动态优化调度算法[J].广东电力,2020,33(10):64-74.

[11]李昊;张静;刘畅;李文.基于“端-边-云”架构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协调优化调度[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11(2):623-634.

[12]吴雪;田笑;肖莹;张华.基于经济性与环保性的微电网多目标优化调度分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3,13(11):267-269.

[13]高首聪;刘璐;臧晓笛.一种面向工业园区的综合能源系统规划设计方法[J].控制与信息技术,2020,(5):46-52.

[14]李嘉丰;王莹;程晓绚;熊显智;孙纪康.基于双层优化的微电网系统光储容量配置方法[J].分布式能源,2024,9(1):80-88.

[15]乔刚.电力市场环境下工业园区用电策略优化分析[J].应用能源技术,2023,(4):37-42.

作者简介:王宜涛(1990—),男,汉族,江苏连云港人,本科,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ISSN:3079-9155 (Online)
ISSN:3008-0053 (Print)
所属期次: 2025.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为你推荐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