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梁玉操
曹县人民医院 山东省菏泽市 274400

复制成功

摘要:

目的:分析心血管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67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干预组(37例),以确保分组的科学性和研究的严谨性。 以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而干预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心血管介入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长以及生活质量等多维度指标上的差异,进一步评估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与综合效益。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而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介入治疗在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中展现出显著疗效,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同时可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长,进一步优化其生活质量,因而具备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与应用前景。

关键词: 心血管介入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
DOI: 10.12428/xdyxyj2025.08.074
基金资助:

作为一种临床上高发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以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为显著特征,其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构成重大威胁,并对生命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伴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进步,作为一种新兴疗法的心血管介入治疗,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冠心病临床治疗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推广应用,并展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本研究的核心目标在于深入探讨心血管介入治疗在冠心病临床疗效中的具体表现,并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3年6月—202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7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干预组(37例),确保样本选择的科学性和组间可比性。 其中,对照组包含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为40至78岁,平均年龄为(61.5±8.2)岁;疾病进程介于1至10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8±2.3)年。干预组中,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有15例,其年龄范围在42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8±7.9)岁;病程分布于1至12年,平均病程为(5.2±2.6)年。两组患者在年龄、 在性别、病程等维度的比较中,经统计分析显示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5),表明各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一般资料表格如下:


1.png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及其家属充分知情同意,并正式签署知情同意书;(3)临床资料详实且完整无缺。排除标准:(1)合并存在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2)患有精神疾病且无法配合治疗的个体;(3)对本研究药物成分存在过敏反应的受试者[1]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具体包括每日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阿托伐他汀片20mg等,整个用药疗程持续12个月,以确保治疗方案的标准化与一致性。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心血管介入治疗,其具体操作为:借助Seldinger技术,经由桡动脉或股动脉置入导管鞘至冠状动脉开口处,并通过造影术对病变的范围与位置等特征进行精准定位及系统评估。在造影技术的引导下,通过将球囊导管精准输送至病变远端位置,并实施球囊加压扩张操作,从而有效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管腔,进而显著改善心肌血供的临床状态。 依据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状况,结合临床诊断标准,综合评估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必要性。在术后处理过程中,需先拔出鞘管并进行压迫止血与加压包扎,同时要求患者留院观察至少24小时,期间应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心电图等关键指标,以此全面评估手术效果并保障患者安全。 在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雷片或替格瑞洛片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持续时长为12个月,以进一步评估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1.4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评价:通过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分级变化,结合冠心病的临床特征,综合评估该治疗方案的疗效与适用性。判断标准如下:Ⅰ级: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冠心病,但病情轻微,对日常生活与工作无显著影响;Ⅱ级:冠心病病情相对较重,患者在体力活动时可出现轻微心绞痛症状,但经休息后能够得到有效缓解;Ⅲ级:冠心病病情较为严重,患者即使在静息状态下亦可能出现心绞痛症状,且需依赖硝酸甘油等药物进行干预以缓解症状;Ⅳ级:冠心病病情极其危重,患者可能随时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事件,对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总有效率的计算公式为:(Ⅰ级例数+Ⅱ级例数)除以总例数再乘以100%,其中各等级例数与总例数均需基于严谨的数据统计方法精确测定[2]

并发症发生率:在治疗过程中,需对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包括但不限于心律失常、低血压、大小便失禁以及血肿等具体表现形式,并对其临床特征进行系统记录与分析。

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长

生活质量评分:通过运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展开评估,具体涵盖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这四个维度;该问卷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越为优越。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用于开展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呈现,并运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展现,并通过χ2检验完成数据分析。当P值<0.05时,可判定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显著性,从而表明该结果并非由随机误差所致。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png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png

2.3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结果显示,干预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仅为(7.5±2.1)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2±3.4)d,且两组间的差异经统计学检验后具有显著性(P<0.05),进一步验证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2.4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5.6±7.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3±6.5)分,且经统计学检验表明,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3.讨论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传统药物治疗虽然能够缓解患者的部分症状,但存在治疗效果不理想、并发症发生率高、复发率高等问题。心血管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心血管介入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心血管介入治疗通过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等方法,能够直接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改善心肌血供,从而缓解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的心功能。同时,心血管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患者术后能够尽快恢复日常生活,减少了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此外,心血管介入治疗还能够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3]

综上所述,心血管介入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在临床应用中,应充分考虑手术风险和术后再狭窄等问题,加强患者的随访和管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梁士民.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情况的疗效及优势研究[J].智慧健康, 2024, 10(10):72-75.

[2] 张子霞.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5):4.

[3] 杜慧锋.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 2023, 42(15):74-7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为你推荐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