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经中药热熨敷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韦莎莎 王亭 楼晓庆 董晓桥 缪美芬
东阳市中医院 浙江东阳 322100

复制成功

摘要:

目的:评价循经中药热熨敷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22年06月01日至2023年12月31日8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并分组处理(每组41例);以物理预防及药物预防为对照,评价循经中药热熨敷的预防价值。结果: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循经中药热熨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并推广。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中药热熨敷预防效果
DOI: 10.12428/xdyxyj2025.09.011
基金资助:

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手段,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术后并发症,尤其是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患者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术后血液高凝状态、静脉损伤和血流缓慢等因素导致,其发病率为10%-60%,具有较高危险性[1]。经络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外治法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悠久历史。经络理论认为,人体经络系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刺激经络,可调节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将经络理论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有助于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中药热熨敷是一种中医外治法,通过将中药与热敷相结合,发挥药物和温热的双重作用。其作用机理包括: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缓解肌肉紧张,消除局部炎症;调节神经-体液-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2]。临床发现,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中药热熨敷,具有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潜在优势。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循经中药热熨敷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为临床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外治方法,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开展时段:2022年06月0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研究对象:我院骨科82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将其采用便利抽样法结合随机数字法分组处理;其中对照组41例:男20例,女21例;年龄48-79岁,均值(63.56±7.78)岁。观察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42-78岁,均值(61.25±7.15)岁。组间信息对比、均衡性较高,P>0.05。

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中医诊断辩证为气滞血瘀型;(4)无凝血功能障碍。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内科疾患,不耐受手术;(2)凝血功能障碍;(3)合并其他感染;(4)血管外科手术史。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物理预防及药物预防:术后24h内,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在无痛感或微微疼痛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向上勾脚尖,让脚尖朝向自己,保持3-5s,再最大限度向下绷脚尖,保持3-5s,双腿可交替或同时进行,每天3-4次,每次20-30组。尽早进行关节活动,以踝关节为中心做踝关节360°环绕,旨在促进血液循环;术后24h内,立即给予压力梯度袜,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少血栓形成风险。术后第1d开始,进行下肢股四头肌功能锻炼,仰卧,伸直腿,抬高下肢至20cm左右高度,维持5s,缓慢直腿放下,双腿可交替或同时进行,每天3-4次,每次20-30组;术后第2d进行绷腿锻炼,仰卧,绷直双腿,膝关节尽量伸直,大腿前方的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尽量背伸,保持10s,再放松休息10 s,双腿可交替或同时进行,每天3-4次,每次20-30组,增强下肢肌肉力量,减少血栓形成风险。根据患者病情,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抗凝血药物。用药期间,密切监测INR等指标,确保药物疗效。且在患者用药期间,还需定期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监测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经中药热熨敷预防:准备吴茱萸200g、粗盐100g、治疗盘、治疗巾、棉签、凡士林、纱布、测温仪、恒温箱、布袋(15cm*20cm)及毛毯等物品。以胃经、脾经、膀胱经、胆经为主,循经络走向热熨,先熨足阳明胃经(从足三里推熨至厉兑穴)、足太阴脾经(从隐白穴推熨至阴陵泉)、足太阳膀胱经(从委中穴推熨至至阴穴)、足少阳胆经(从阳陵泉推熨至足窍阴穴)用力来回推熨,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条经络推熨 2min。沿经络推熨至足三里穴、三阴交、阴陵泉、委中、阳陵泉、悬钟等穴位时,用大鱼际穴位按揉,每穴约1min,力度柔和。热熨10-15min后,将药袋敷于患肢膝部及以下部位,局部加盖大毛巾。每次30min,1次/d,坚持14d为1疗程。操作过程中,若患者出现皮肤过敏,发红、瘙痒等反应,立即去除并清洁皮肤,轻者可自愈,重者还使用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扑热息痛等。

1.3观察指标

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各数值录入SPSS20.0软件,()表述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述、检验;统计学成立、P<0.05。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n/(%)]

11.png

3、讨论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中药热熨敷进行治疗,其中的吴茱萸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活血的功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预防血栓形成。粗盐具有温经散寒、消炎止痛的作用,能够缓解术后患肢的疼痛和肿胀。此外,中药热熨敷操作简便,无创伤性,患者易于接受,且成本低廉,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循经中药热熨敷,首先通过经络理论指导,选择与患肢相关的经络进行热熨敷,能针对性地调节局部气血,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3]。其次,中药热熨敷的温度,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液黏稠度,降低血栓发生的可能性。此外,热熨敷还能够促进局部组织的修复,减轻术后患肢的炎症反应,进一步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循经中药热熨敷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具有显著优势,能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这一疗法,充分发挥了中医经络理论和中药外治法的特色,为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然而,本研究仍需开展更多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依据。

参考文献

[1]安震,张玥. 含水蛭中药复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4,10(6):659-666.

[2]刘晓烨. 中药益气活血化瘀法配合中医按摩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2,29(13):123-125.

[3]陈小月,欧吏秀,洪楠,等.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定向透药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干预的效果[J]. 医药前沿,2024,16(6):119-12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为你推荐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