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获取政策对图书馆资源采购策略的影响与应对研究
皮中山
郑州市二七区二环路43号楼55号 450052

复制成功

摘要:

在全球学术交流领域,开放获取运动逐渐兴起,旨在提升知识传播效率和学术成果的可见度。开放获取政策对图书馆资源采购策略产生了多方面影响,积极方面包括拓宽资源获取渠道、降低采购成本以及丰富资源类型;消极方面则涵盖版权风险、资源质量把控难度增加以及预算重新分配的挑战。为应对这些影响,图书馆可采取资源选择、预算管理和版权管理等策略,如建立科学评估体系、合理调整预算结构以及加强与出版商协作等。本研究对图书馆在开放获取环境下优化资源采购策略、促进资源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开放获取政策图书馆资源采购策略影响应对
DOI: 10.12428/zgjz2025.10.312
基金资助:

1. 引言

研究背景:开放获取运动自20世纪末兴起以来,在全球学术交流领域迅速扩展。2002年《布达佩斯开放获取计划》对开放获取出版进行了定义,随后《贝塞斯达宣言》和《柏林宣言》进一步推动了其发展[1]。这一运动旨在通过授权用户自由使用和传播学术资源,并将完整版本存储在开放数据库中,从而提升知识的传播效率和学术成果的可见度[5]。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以及科研人员对免费获取高质量学术资源需求的增加,开放获取逐渐成为学术界不可忽视的重要趋势。它不仅解决了传统订阅模式下图书馆面临的价格负担和权限限制问题,还为全球范围内的知识共享提供了新的可能性[1]

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开放获取政策对图书馆资源采购策略的影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在开放获取环境下,图书馆的资源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例如资源结构的调整、版权管理的复杂性以及预算重新分配的需求等[2]。通过分析这些影响,本研究希望为图书馆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资源采购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促进图书馆在开放获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3]。此外,研究成果也将有助于相关政策制定者更好地理解开放获取政策的实际效果,从而推动学术交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2. 图书馆资源采购策略的传统模式

2.1 纸质资源采购方式

传统图书馆纸质资源的采购流程通常包括需求调研、选书、订购、验收及编目等环节。需求调研阶段,图书馆通过问卷调查、读者推荐等方式了解用户需求;选书则依据学科需求、馆藏结构以及文献质量进行筛选;订购环节涉及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价格、交货时间等条款;验收确保文献质量与数量无误;编目则是将新资源纳入馆藏体系以便读者检索。采购渠道主要包括出版社直购、书商代理及馆际交换等。考虑因素涵盖文献内容质量、价格合理性、出版社信誉以及用户需求满足度等[7]

2.2 电子资源采购方式

电子资源如数据库的采购模式较为复杂,涉及许可协议与定价机制。许可协议规定了资源的使用范围、权限及限制条件,例如并发用户数、访问期限等。定价机制方面,常见模式有按年订阅、一次性买断及按使用量计费等方式。此外,电子资源采购还需考虑数据更新频率、技术支持服务水平等因素。随着数字化发展,图书馆越来越重视电子资源的采购,以满足用户对便捷获取信息的需求[3][8]

2.3 预算分配情况

在传统模式下,图书馆资源采购预算分配需综合考虑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需求。一般而言,预算分配原则基于用户需求、馆藏发展战略及资源成本效益分析。实际情况中,随着电子资源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其预算占比逐渐增加,但纸质资源因具独特价值仍占一定比例。然而,经费不确定性对预算分配造成挑战,图书馆需在有限经费下平衡两类资源的采购,确保馆藏质量与服务水平[7]

3. 开放获取政策对图书馆资源采购策略的影响

3.1 积极影响

3.1.1 拓宽资源获取渠道

开放获取政策通过推动学术资源的自由传播与共享,显著拓宽了图书馆的资源获取渠道。传统模式下,图书馆主要依赖商业出版社提供的纸质或电子资源,而开放获取政策促使大量学术成果以开放存取的形式发布,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记录、数据集等,这些资源往往可通过互联网免费获取[1]。此外,开放获取资源的多样性使得图书馆能够接触到更多非传统渠道的学术内容,例如由学术机构、研究团队或个人直接发布的成果,这为图书馆丰富了其馆藏来源[2]。这种多渠道的资源获取方式不仅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还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对新兴研究领域的需求。

3.1.2 降低采购成本

开放获取资源的免费或低成本特性对图书馆资源采购成本产生了深远影响。传统订阅模式中,图书馆需支付高昂的许可费用以获取电子资源的使用权,且这些费用常因通货膨胀和出版商政策而逐年上涨[5]。然而,开放获取政策通过减少甚至消除资源获取的直接成本,有效缓解了图书馆的经费压力。例如,部分开放获取出版模式如SCOAP3模式将文献资源采购费转换为开放出版服务费,不仅作者无需支付出版费,订购机构也能获得费用减免[1]。此外,开放获取资源的广泛采用使得图书馆能够在有限预算内获取更多高质量的学术内容,从而优化了资源采购的性价比[9]

3.1.3 丰富资源类型

开放获取政策下,图书馆可获取的资源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传统资源采购主要集中在纸质书籍和期刊数据库,而开放获取资源则涵盖了更广泛的学术内容形式,包括预印本、数据集、软件工具、教学材料等[1]。例如,随着开放获取运动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传统商业出版社开始提供金色开放获取期刊和文章,进一步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结构[8]。这种多样化的资源类型不仅满足了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还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支持。此外,开放获取资源的动态更新特性使其能够及时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从而增强了图书馆资源的时效性和前沿性。

3.2 消极影响

3.2.1 版权风险

开放获取资源在版权归属和使用权限上的复杂性为图书馆带来了潜在的风险。由于开放获取资源的发布主体多样,其版权状况往往缺乏统一规范,导致图书馆在整合和使用这些资源时面临法律隐患[4]。例如,部分开放获取资源可能存在版权不明确或授权范围有限的问题,一旦图书馆未经授权使用这些资源,可能引发版权纠纷[13]。此外,开放获取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尚未完全成熟,图书馆在确保资源合法使用的同时,还需兼顾用户对资源自由获取的需求,这对图书馆的版权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3.2.2 资源质量把控难度增加

开放获取资源的数量庞大且质量参差不齐,这为图书馆筛选优质资源带来了挑战。与传统出版模式相比,开放获取资源的审核机制较为灵活,部分资源可能未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导致其学术价值和可靠性难以保证[2]。例如,某些预印本平台允许作者直接上传未经审稿的研究成果,这些内容可能存在错误或不足之处[4]。图书馆在引入开放获取资源时,需要投入更多人力和时间进行质量评估,以确保所提供资源符合用户需求和学术标准。这种筛选过程不仅增加了图书馆的工作负担,还可能影响资源整合的效率。

3.2.3 预算重新分配的挑战

开放获取政策下,图书馆需要重新调整预算结构以适应新的资源采购环境,这一过程充满挑战。传统预算分配通常以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订阅费用为主,而开放获取资源的引入使得图书馆需要在预算中增加对资源筛选、整合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投入[5]。此外,开放获取资源的免费特性虽然降低了直接采购成本,但其长期维护和保存的成本却不容忽视[7]。例如,图书馆需投入资金建设开放资源管理平台,并定期更新和维护相关技术设施,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访问。这种预算结构的调整要求图书馆在有限的经费条件下进行精细化管理,同时还需平衡传统资源与开放获取资源之间的投入比例,这对图书馆的财务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4. 图书馆应对开放获取政策影响的策略

4.1 资源选择策略

4.1.1 建立科学评估体系

为有效筛选优质开放获取资源,图书馆需构建一套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这一体系应综合考虑资源的学术价值、权威性、时效性及使用成本等多方面因素。例如,可通过分析资源的引用率、作者影响力以及期刊的影响因子等指标,判断其学术质量[4]。同时,图书馆还需关注资源的技术兼容性,确保其能够与现有检索平台无缝对接,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针对开放获取资源分散且格式多样的特点,图书馆应利用分类著录方法,对资源进行系统化整理,以保障其完整性和可访问性[4]

4.1.2 加强与用户沟通

了解用户需求是精准选择开放获取资源的关键。图书馆可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以及数据分析等方式,深入掌握用户的研究领域和资源偏好。例如,高校图书馆可以结合不同学科的教学与科研需求,有针对性地收集和整合相关领域的开放获取资源[8]。同时,图书馆还应积极引导用户参与资源评估过程,通过用户反馈优化资源选择决策。此外,通过开展宣传培训活动,图书馆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和使用开放获取资源,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服务效果[8]

4.2 预算管理策略

4.2.1 合理调整预算结构

在开放获取政策的影响下,图书馆需要重新审视其预算分配模式,以适应新的资源采购环境。具体而言,图书馆应逐步减少纸质资源的采购比例,并将更多资金投向电子资源和开放获取资源。例如,随着大型出版机构推出开放获取资源计划,图书馆可通过整合这些资源,降低订阅成本,同时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5]。此外,图书馆还需结合用户阅读行为和自身发展目标,动态调整预算分配方案,确保资金的高效利用[7]。在此过程中,图书馆应注重平衡短期需求与长期发展之间的关系,避免因过度追求低成本而忽视资源质量。

4.2.2 探索新的资金来源

面对预算挑战,图书馆需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以弥补财政拨款不足带来的影响。一方面,图书馆可以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合作,共同承担开放获取资源的采购成本。例如,一些图书馆已尝试通过阅读出版转换模式,将订阅费用转化为开放出版支持资金,从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获取[10]。另一方面,图书馆还可争取政府专项基金或社会捐赠,用于支持开放获取资源的建设与发展。此外,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数据分析和绩效评估工具,向资助方展示开放获取资源带来的社会效益,以增强其获得资金支持的能力[10]

4.3 版权管理策略

4.3.1 加强与出版商协作

图书馆应主动与出版商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以明确开放获取资源的版权归属和使用权限。在与出版商谈判过程中,图书馆需重点关注资源的长久保存权、二次传播权以及用户合理使用范围等问题。例如,部分出版商允许图书馆在特定条件下对开放获取资源进行本地存档,以确保资源的长期可用性[13]。此外,图书馆还应积极参与开放获取转换谈判,推动学术期刊从订阅模式向开放出版模式转型,从而减少版权纠纷的发生[13]。在此过程中,图书馆需充分发挥其中介角色优势,协调各方利益,促进资源的有序共享。

4.3.2 提高版权意识

为应对开放获取资源可能带来的版权风险,图书馆需加强对馆员和用户的版权教育与培训。对于馆员而言,图书馆应定期组织专题研讨会,帮助其掌握最新的版权法律法规及开放获取政策,从而提高其在资源采购和管理过程中的版权意识[4]。对于用户而言,图书馆可通过在线课程、宣传手册以及专题讲座等形式,普及版权知识,引导其合法使用开放获取资源。例如,图书馆可以制作简明易懂的版权指南,详细说明不同类型资源的使用限制和注意事项,以便用户在实际操作中遵循相关规定[4]。通过上述措施,图书馆能够有效降低版权侵权风险,保障资源的合法使用。

5. 实际案例分析

5.1 成功案例分析

国家图书馆在面对开放获取政策的影响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建设策略,成功应对了挑战。例如,该馆将开放获取资源纳入文献立体化保障体系,不仅缓解了外文资源采购的经费压力,还扩充了非通用语种资源的覆盖范围[2]。此外,高校图书馆如重庆大学图书馆,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积极调整资源采购策略,停止订购部分利用率较低的数据库,同时加强对开放获取资源的收集与整合,有效弥补了因经费削减而导致的资源缺失问题[8]。这些成功案例表明,图书馆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资源采购策略,并注重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以实现资源建设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5.2 失败案例分析

然而,并非所有图书馆在应对开放获取政策时都能取得成功。例如,某些高校图书馆在经费不确定的情况下,未能及时调整预算结构,导致资源采购出现断层,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使用[7]。此外,部分图书馆在引入开放获取资源时,缺乏科学的评估体系,导致资源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用户的学术需求。这些失败案例揭示了图书馆在应对开放获取政策时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预算管理不当、资源筛选机制缺失等问题,为其他图书馆提供了重要的警示意义。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开放获取政策对图书馆资源采购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既带来了拓宽资源获取渠道、降低采购成本和丰富资源类型等积极效应,也引发了版权风险、资源质量把控难度增加以及预算重新分配的挑战。为有效应对这些影响,图书馆需采取多方面策略,包括建立科学评估体系以筛选优质资源、加强与用户沟通实现精准选择、合理调整预算结构并探索新的资金来源、同时通过加强与出版商协作及提高版权意识来规范版权管理。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图书馆适应开放获取政策带来的变化,也为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优化提供了重要保障[1][3]

6.2 未来展望

随着开放获取政策的持续推进,其在学术交流领域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预计未来开放获取资源的比例将持续增长,这可能促使图书馆资源采购策略向更加灵活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图书馆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以更好地整合和利用开放获取资源;另一方面,图书馆还需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政策制定,推动开放获取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此外,研究型图书馆在开放科学驱动下的角色转型也将为资源采购策略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例如通过强化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和减少资源采购经费支出,进一步提升图书馆在学术研究中的支持作用[5][14]

参考文献

[1]彭飞.试论开放获取出版背景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43(11):118-120.

[2]王菲;平安.开放获取环境下国家图书馆外文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2,31(4):93-101.

[3]麻思蓓.开放获取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J].图书馆,2015,(1):78-80.

[4]齐东明.开放获取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8):166-168.

[5]张轶华;郭晶;申雅琪;宋海艳;黄镝.我国WOS论文开放获取出版与图书馆订阅经费转换的经济成本测算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40(2):67-75.

[6]沈竞;陶雪莲;陈亚飞.图情资源的集成与共享策略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图书情报,2024,(7):0186-0189.

[7]申雅琪;张轶华;郭晶;黄镝;宋海艳;马晨.经费不确定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应对策略[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39(3):40-45.

[8]马越.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精准化建设研究[J].图书馆,2022,(12):104-110.

[9]邱春艳.开放存取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J].图书馆建设,2013,(10):27-30.

[10]姜广强.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开放获取资源研究[J].兰台世界,2017,(18):68-71.

[11]李明伟;王爱.后“新冠肺炎”疫情时代高校图书馆馆配模式转型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3,(6):159-161.

[12]韩子静;颜沁莹;田稷.基于开放获取转换协议的数据库采购价格博弈分析——以ACM OPEN模型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40(5):48-57.

[13]黄志群.OA运动对图书馆的影响及其对策[J].大众科技,2011,13(3):148-149.

[14]任萍萍.开放科学驱动下研究型图书馆的角色定位[J].图书与情报,2020,(2):94-102.

[15]常安;燕辉.从Copyleft看开放获取的社会理想及其对图书馆发展转型的启示——以Aaron Swartz及其《Guerilla Open Access Manifesto》为引子[J].图书馆,2014,(3):14-18.
作者简介:皮中山(1978—),男,汉族,河南郑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为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ISSN:3079-9155 (Online)
ISSN:3008-0053 (Print)
所属期次: 2025.1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为你推荐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