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实践与效益评估
1袁魟 2严韦 3伊生江
1.成都正源附通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2.成都市宏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3.奇台农场天意建材有限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 831800

复制成功

摘要: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项目规模与复杂度持续攀升,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数字化工具,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带来了新的变革。本文深入探讨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及竣工结算等各个阶段造价管理中的实践应用,并对其产生的效益进行全面评估,旨在为建筑行业更好地应用BIM技术,提升造价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BIM技术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实践效益评估
DOI: 10.12428/kjxxyyj2025.09.065
基金资助:

一、引言

在建筑工程领域,造价管理贯穿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对项目的成功实施起着关键作用。传统的造价管理方法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建筑项目时,逐渐暴露出信息沟通不畅、数据准确性低、变更管理困难等问题。BIM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它通过建立三维数字化模型,整合建筑项目从规划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共享与协同工作,为全过程造价管理带来了更高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BIM技术概述

(一)BIM技术原理

BIM技术基于数字化三维模型,将建筑项目的几何信息、物理信息、功能信息以及时间信息等进行集成。它以对象为基础,每个建筑构件都被视为一个具有特定属性和行为的对象,这些对象之间通过逻辑关系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信息模型。例如,在一个建筑模型中,墙体、门窗、梁柱等构件不仅具有精确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还包含材料类型、规格、成本等详细信息,并且这些信息在模型中相互关联,一处修改,相关信息自动更新。

(二)BIM技术特点

1.可视化:BIM技术能够将传统的二维图纸转化为直观的三维模型,使项目参与各方可以清晰地看到建筑的整体外观、内部结构以及各个构件的位置和关系。这种可视化特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发现设计中的潜在问题,减少因理解偏差导致的错误和变更。

2.信息集成性:BIM模型集成了建筑项目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各个阶段的所有信息,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等各个专业的信息。所有信息都存储在一个统一的数据库中,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避免了信息孤岛现象。

3.协同性:不同专业的人员可以在同一个BIM模型上协同工作,实时共享和交流信息。例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变更时,施工人员和造价人员可以立即在模型中看到变更的内容,并相应地调整施工计划和造价估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协同性。

4.模拟分析性:BIM技术可以对建筑项目的各种性能进行模拟分析,如能耗分析、结构力学分析、施工进度模拟等。通过模拟分析,能够提前发现问题并优化方案,降低项目风险,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三、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实践

(一)决策阶段

1.投资估算:在项目决策阶段,准确的投资估算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利用BIM技术,可根据项目的初步规划构建简单的BIM模型,结合历史项目数据和市场信息,快速估算项目的建设成本。例如,通过BIM模型可以准确计算建筑的体积、面积等基本参数,再结合单位造价指标,快速得出项目的投资估算,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方案比选:基于BIM模型,能够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可视化展示和成本分析。通过对比不同方案的建造成本、运营成本以及维护成本等,帮助决策者选择最优方案。例如,对于一个商业综合体项目,可以利用BIM技术模拟不同的业态布局方案,分析各方案的建筑成本、空间利用率以及未来的运营收益,从而确定最佳的业态布局方案。

(二)设计阶段

1.限额设计:将项目的投资估算或设计概算作为限额目标,通过BIM技术在设计过程中实时监控成本。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可以随时查看当前设计方案的成本情况,当成本接近或超过限额时,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如优化建筑结构、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等,确保设计方案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不超过成本限额。

2.碰撞检查与优化设计:建筑设计涉及多个专业,传统设计方式容易出现各专业之间的设计冲突。BIM技术的碰撞检查功能可以在设计阶段对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等各专业模型进行整合,自动检测出不同专业构件之间的碰撞点。例如,通过碰撞检查发现给排水管道与结构梁存在碰撞,及时调整管道走向或梁的位置,避免在施工阶段因设计冲突导致的返工,从而降低成本。同时,根据碰撞检查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提高建筑的空间利用率和整体性能。

(三)招投标阶段

1.工程量清单编制与审核:利用BIM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生成工程量清单。BIM模型包含了建筑项目所有构件的详细信息,通过相关软件可以自动提取各构件的工程量,如混凝土用量、钢材用量、墙面面积等,大大提高了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了人工计算的错误和遗漏。同时,招标方可以利用BIM模型对投标方提交的工程量清单进行审核,确保工程量的一致性,避免因工程量差异导致的纠纷。

2.投标报价分析:投标方基于招标方提供的BIM模型进行投标报价,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项目的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从而制定合理的投标报价策略。通过对BIM模型的分析,投标方可以清晰地了解项目的施工难点和重点,合理考虑施工措施费用和风险费用。例如,对于一个复杂的异形建筑项目,投标方通过BIM模型可以准确评估模板工程的施工难度和成本,从而在投标报价中合理考虑这部分费用。

(四)施工阶段

1.成本动态控制:将BIM模型与施工进度计划和成本计划相结合,形成5D(三维模型+时间+成本)施工管理模型。在施工过程中,实时采集实际进度和成本数据,并与计划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当发现实际成本超出计划成本时,通过BIM模型快速查找原因,如施工工艺不合理、材料浪费、设计变更等,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实现成本的动态控制。例如,通过5D模型发现某一施工阶段的混凝土实际用量超出计划用量,通过BIM模型分析发现是由于施工过程中的模板拼接不严密导致混凝土漏浆,及时改进施工工艺,避免了成本的进一步增加。

2.设计变更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不可避免。利用BIM技术,当发生设计变更时,可以快速评估变更对成本、进度和质量的影响。通过对变更前后的BIM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准确计算出变更所涉及的工程量变化、材料更换以及施工工艺调整等对成本的影响,为变更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及时更新BIM模型和相关的成本数据,确保项目各方能够基于最新的信息进行工作,有效控制因设计变更导致的成本增加。

3.材料管理与成本节约:通过BIM模型可以准确计算出各施工阶段所需的材料种类和数量,实现材料的精细化管理。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材料采购和进场时间,避免材料积压和浪费。例如,利用BIM模型可以精确计算出不同楼层、不同部位的钢筋用量,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分批采购钢筋,减少资金占用和材料损耗。同时,通过BIM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模拟,合理规划材料堆放场地,提高材料的搬运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五)竣工结算阶段

1.数据准确性保障:BIM模型作为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的集成载体,包含了项目从设计到施工的所有准确数据。在竣工结算阶段,利用BIM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核对工程量,避免因图纸理解偏差或工程量计算错误导致的结算纠纷。同时,BIM模型中记录的材料品牌、规格、价格以及设计变更等信息,为结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确保结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结算效率提升:基于BIM技术的竣工结算流程,能够实现数据的自动对比和分析。将实际完成的BIM模型与投标阶段的BIM模型以及设计变更记录进行对比,快速生成结算差异报告,明确各项费用的增减情况。大大缩短了结算周期,提高了结算效率,减少了人工审核的工作量和时间成本。例如,某大型建筑项目采用BIM技术进行竣工结算,结算周期较传统方式缩短了30%,有效加快了资金回笼速度。

四、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效益评估

(一)成本效益

1.直接成本降低:通过BIM技术在各个阶段的应用,有效减少了设计变更、施工返工以及材料浪费等导致的额外成本。例如,在设计阶段通过碰撞检查避免了施工阶段可能出现的大量返工,据统计,采用BIM技术进行碰撞检查后,施工返工率可降低50%-80%,直接节约了返工所需的人工、材料和机械费用。在材料管理方面,利用BIM技术实现精细化管理,材料浪费率可降低10%-20%,从而降低了材料采购成本。

2.间接成本节约:BIM技术的协同工作特性提高了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沟通效率,减少了因信息不畅导致的时间延误和管理成本增加。同时,通过成本动态控制和精准的投资估算,避免了项目超支带来的融资成本增加等间接费用。

(二)时间效益

1.项目周期缩短:在设计阶段,BIM技术的协同设计和快速方案比选功能,加快了设计进度,使设计周期可缩短20%-30%。在施工阶段,通过施工进度模拟和优化,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资源调配,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的窝工和延误,使项目整体工期缩短。例如,某高层住宅项目采用BIM技术后,总工期缩短了3个月,提前投入使用,为业主带来了更早的收益。

2.结算时间加快:如前文所述,BIM技术在竣工结算阶段能够快速准确地核对工程量和费用,大大缩短了结算时间。传统竣工结算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而采用BIM技术后,结算时间可缩短30%-50%,加快了项目资金的回笼,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三)质量效益

1.设计质量提升:BIM技术的可视化和碰撞检查功能,帮助设计师在设计阶段及时发现并解决设计问题,提高了设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优化后的设计方案减少了施工阶段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的质量隐患,提高了建筑的整体质量。

2.施工质量保障:在施工过程中,利用BIM模型进行施工交底和质量监控,使施工人员更加清楚地了解施工要求和质量标准。同时,通过BIM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提前制定施工方案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例如,在某大型桥梁项目中,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模拟,对关键施工节点的施工工艺进行优化,有效保障了桥梁的施工质量。

五、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具有显著的实践应用价值和效益。通过在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和竣工结算等各个阶段的应用,BIM技术实现了造价管理的精细化、信息化和协同化,有效降低了项目成本,缩短了项目周期,提高了项目质量。然而,目前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软件的兼容性问题、专业人才的短缺以及行业标准的不完善等。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及行业各方的共同努力,BIM技术有望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其在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领域和功能,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周思丞.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佛山陶瓷,2024,34(11):96-98.

[2]魏凡.纳税筹划技术在ZT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报告[J].现代商贸工业,2024,(24):146-148.

[3]熊骏鹏.探究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房地产世界,2024,(21):170-172.

[4]邝美华.浅谈BIM技术在建筑装饰装修中楼地面工程算量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24,(11):56-58.

[5]李红松.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砖瓦,2024,(11):143-145.

[6]陈世健.BIM技术在建筑成本管理中的工程造价控制策略分析[J].价值工程,2023,43(31):62-64.

[7]王欣.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2024,(11):67-69.

[8]胡家伟.基于BIM的建筑工程外墙保温技术分析[J].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2023,(11):47-4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为你推荐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