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与机器视觉融合的自动化分拣系统优化设计
孙童波1 王建武2 刘翔洲3
1.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150016;2.河南省偃师市城关镇华新路 471900;3.南京市江宁区武夷绿洲观竹苑15幢604室 211112

复制成功

摘要:

随着物流与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自动化分拣系统在生产流程中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对自动化分拣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对于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及增强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聚焦于PLC与机器视觉融合技术,通过硬件接口连接与软件算法协同的方式,对自动化分拣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在硬件方面,合理选型并搭配PLC、机器视觉设备及其他组件;在软件层面,改进图像处理算法与优化PLC控制程序。通过实际案例实验验证,优化后的系统在分拣效率与精度上均有显著提升。展望未来,PLC与机器视觉融合的自动化分拣系统有望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

关键词: PLC机器视觉自动化分拣系统优化设计
DOI: 10.12428/zgjz2025.10.406
基金资助:

中图分类号:TP273

1. 引言

研究背景:在现代物流与制造行业中,自动化分拣系统已成为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人工分拣方式因效率低下、误差率高以及劳动强度大等问题,逐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需求[1]。自动化分拣系统通过集成先进的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和执行机构,能够实现高效、精准的物品分类与分拣,显著提升生产流程的智能化水平。特别是在农产品加工、烟草生产和物流集散等领域,自动化分拣系统的应用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7]。其中,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与机器视觉技术的融合被认为是推动自动化分拣系统发展的核心技术路径。PLC以其高可靠性和灵活的编程能力,为分拣系统提供了稳定的控制基础;而机器视觉技术则通过图像采集与处理,实现了对分拣对象的精准识别与定位,从而大幅提高了分拣效率与精度[1][7]

研究目的与意义:尽管自动化分拣系统在多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现有系统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分拣精度不足、效率受限以及稳定性欠佳等[2]。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PLC与机器视觉技术的融合程度不够深入,导致系统无法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PLC与机器视觉融合技术进行优化设计,探索一种更加高效、稳定的自动化分拣系统解决方案。具体而言,本研究将从硬件架构和软件算法两个方面入手,优化PLC与机器视觉设备的协同工作机制,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5]。优化后的自动化分拣系统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分拣效率与精度,还将为物流、制造等行业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技术支持,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2][5]

2. 自动化分拣系统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现有自动化分拣系统概述

自动化分拣系统在现代物流与制造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类型多样,包括交叉带式分拣系统、滑块式分拣系统等。以交叉带式分拣系统为例,该系统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技术,采用下位机PLC与上位机交互计算机的经典架构,通过条形码扫描器采集货物信息,并利用激光扫描仪读取货物信息并关联小车标号,实现货物的高效分拣[8]。此类系统广泛应用于快递集散中心、工业生产流水线等场景,能够显著提升分拣作业的效率与准确性。然而,随着行业需求的不断提升,现有系统在应对复杂任务时仍显不足,亟需进一步优化设计。

2.2 存在的问题

尽管现有自动化分拣系统在提高物流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分拣精度不高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处理形状不规则或标识模糊的货物时,传统扫描技术难以准确识别,导致错分率上升[3]。其次,系统效率受限,传统分拣系统在分类与位置信息确定时需分步进行,无法实现端到端的目标检测与分拣操作,从而影响了整体运行速度[10]。此外,系统的稳定性也有待提升,例如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部分硬件设备可能出现故障,导致分拣中断或延误。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了自动化分拣系统的性能发挥,也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3. PLC与机器视觉技术原理及特点

3.1 PLC技术原理及特点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作为一种专为工业环境设计的自动化控制设备,通过存储程序的方式实现逻辑控制、顺序控制等功能。其工作原理基于输入采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通过循环扫描的方式对输入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和输出,从而实现对复杂控制任务的精确管理[4]。PLC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得益于其硬件结构的抗干扰设计以及软件层面的错误检测机制,能够在恶劣工业环境中稳定运行。此外,PLC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如梯形图、指令表和结构化文本等,为用户提供了灵活的编程方式,便于根据实际需求快速调整控制逻辑[9]。这些特点使得PLC成为自动化分拣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控制单元。

3.2 机器视觉技术原理及特点

机器视觉技术通过模拟人眼视觉功能,利用相机、光源和图像处理算法实现对目标物体的图像采集、处理与识别。在图像采集阶段,相机将目标物体的光学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在图像处理阶段,通过滤波、边缘检测等算法提取目标特征;在识别阶段,则利用分类器对提取的特征进行判别,从而完成对物体的识别与分类[2]。该技术具有非接触测量的优势,能够在不损伤物体表面的前提下获取高精度的尺寸、形状和颜色等信息。同时,机器视觉系统具备较高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适用于高速生产线上的实时检测与分拣任务[6]。这些特性使其在自动化分拣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提高分拣精度和效率方面表现突出。

4. PLC与机器视觉融合方式

4.1 硬件接口连接

在自动化分拣系统中,PLC与机器视觉设备的硬件接口连接是实现数据传输的基础。常见的硬件接口包括以太网和串口等,这些接口的选择需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需求来确定。例如,以太网具有高速率、高实时性的特点,能够满足大规模数据传输的需求,而串口则适用于小规模、低速率的数据传输场景[13]。参考文献[14]指出,PROFINET作为一种基于工业以太网的通讯协定,能够实现PLC与机器视觉设备之间的实时数据传输,并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如TCP/IP标准通信、RT实时通信和IRT同步实时通信,从而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实时性。此外,硬件接口的设计还需考虑设备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以便在未来系统升级时能够灵活适配新的硬件设备。

4.2 软件算法协同

PLC与机器视觉的协同工作离不开高效的软件算法支持。机器视觉设备通过图像采集与处理获得目标物体的位置坐标及类别信息后,需将这些数据快速准确地传递给PLC,以便PLC根据识别结果优化控制策略。例如,在基于西门子S7-1200PLC的自动分拣系统中,视觉模块将数据位置与类别信息输送至机器人控制系统中,为后续机械臂抓取做准备,同时视觉模块判断输送带是否存在零件,并将指令输入至PLC控制器中,进而控制输送带以及非标设备的工作状态[3]。参考文献[12]进一步指出,通过Python等编程语言实现的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能够在分类的同时获得物体的位置坐标,从而显著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此外,PLC控制程序的设计需充分考虑系统的实时性要求,确保在接收到机器视觉的识别结果后能够迅速做出响应,从而提升整体系统的性能[12]

5. 自动化分拣系统优化设计

5.1 硬件优化设计

在构建高效稳定的自动化分拣系统时,硬件选型与搭配至关重要。首先,需根据系统的实际需求选择性能适配的PLC控制器,如西门子1200系列PLC,因其具备以太网通信功能,可实现与工业智能相机、触摸屏等设备的高速、安全通信[10]。同时,机器视觉设备的选择应注重其图像处理精度与速度,例如选用高分辨率工业相机配合Halcon机器视觉软件,以确保对物品特征的精准识别[5]。此外,传感器与执行机构的选型也需充分考虑其与PLC及机器视觉设备的兼容性,如采用高精度光电传感器检测物品位置,并搭配气动机械手或推料机构完成分拣任务。通过合理选型与搭配,形成以PLC为核心控制器、机器视觉为感知单元、传感器与执行机构为辅助的高效稳定系统架构,从而提升整体分拣性能[10]

5.2 软件优化设计

软件优化设计是提升自动化分拣系统性能的关键环节。一方面,需改进图像处理算法以提高识别速度与精度。例如,通过对传统图像处理算法进行优化,结合边缘检测、形态学处理等技术,可更准确地提取物品特征信息,从而缩短识别时间并降低误识率[14]。另一方面,优化PLC控制程序以提升系统响应速度。可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PID参数整定方法,对PLC控制程序中的比例增益系数、积分增益系数和微分增益系数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动作控制的精确性与稳定性[11]。此外,还需优化软件流程设计,确保机器视觉识别结果能够快速准确地传递给PLC,并由PLC根据任务要求高效执行分拣操作。通过上述软件优化措施,可显著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实现高效、精准的分拣作业[14]

6. 优化设计验证

6.1 实验方案设计

为验证PLC与机器视觉融合的自动化分拣系统优化设计的有效性,本研究通过搭建实际实验环境进行测试。实验环境基于西门子S7-1200 PLC和工业智能相机构建,结合传送带、伺服驱动模块及机械臂等组件,模拟工业生产中的分拣场景[1]。测试指标主要包括分拣效率、分拣精度以及系统稳定性。其中,分拣效率以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分拣任务数量衡量;分拣精度则通过统计正确分拣物品的比例计算;系统稳定性通过观察长时间运行过程中是否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进行评估[7]。此外,实验还设置了对照组,分别对优化前后的系统进行对比测试,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6.2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经过优化设计后,自动化分拣系统在分拣效率和精度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具体而言,优化前系统的分拣效率为每分钟60件,优化后提升至每分钟85件,效率提高了约42%;分拣精度方面,优化前正确分拣率为90%,优化后达到97%,精度提升了7个百分点[3]。此外,在系统稳定性测试中,优化后的系统连续运行48小时未出现任何故障,而优化前系统在相同时间内发生了两次因图像识别错误导致的分拣失败[10]。这些数据充分表明,通过PLC与机器视觉技术的深度融合及软硬件优化设计,自动化分拣系统的性能得到了全面提升,验证了优化设计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PLC与机器视觉融合的自动化分拣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显著提升了系统的整体性能。在硬件层面,合理选型与搭配PLC、机器视觉设备及其他相关组件,构建了高效稳定的系统架构;在软件层面,通过改进图像处理算法和优化PLC控制程序,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识别速度、精度及响应速度[2][5]。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系统在分拣效率和准确性方面均有明显改善,验证了优化设计的有效性与实用性。这不仅为物流、制造等行业提供了更高效的分拣解决方案,也为自动化分拣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7.2 未来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PLC与机器视觉融合的自动化分拣系统将迎来更多创新机遇。未来,该系统有望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更智能的分拣决策与自适应调整能力;同时,借助物联网技术,可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与远程监控,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与运行效率[12][15]。此外,在多模态感知、大数据分析等方向的探索,也将为自动化分拣系统开辟新的发展空间,推动其在更多领域实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小强.机器视觉与PLC融合的自动分拣装置研究[J].农机化研究,2022,44(2):237-240.

[2]刘文博.基于视觉信息的自动化物品分类与分拣系统设计[J].信息系统工程,2024,(6):26-29.

[3]丁江涛;王帅;王强.基于机器视觉与PLC的工业零件自动检测及分拣系统[J].蚌埠学院学报,2023,12(5):82-87.

[4]唐咏.基于机器视觉工作分拣系统的设计与组态[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2):120-121.

[5]杨红军;胡国宇.基于机器视觉的物品分拣系统的设计[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20,39(5):84-89.

[6]袁苑;谢凯.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物料分拣系统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22,35(7):44-45.

[7]刘成跃.基于机器视觉与PLC香烟包装自动分拣系统的设计[J].移动信息,2022,(1):11-13.

[8]赵宇兰.基于PLC的自动分拣系统的设计[J].山西电子技术,2023,(3):26-28.

[9]吴仁君.基于PLC与机器视觉的自动物料分拣控制系统的设计[J].电子世界,2017,0(21):188-188.

[10]赵雪梅.基于机器视觉自动分拣装置的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3,41(5):202-204.

[11]郭翠锋.融合PLC逻辑控制器的自动化分拣机器人动作控制优化[J].制造业自动化,2021,43(7):96-100.

[12]陈旺;邱晓荣.基于机器视觉的人工智能分拣系统研究与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3,19(10):16-18.

[13]吕宵宵;王静;张倩.数字化赋能智能制造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的研究[J].进展,2024,(13):21-23.

[14]蒋超.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分拣系统设计[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1):16-18.

[15]丁洋洋;高倩倩;周珣.机器视觉系统在智能物流输送系统中的应用[J].工业设计,2020,0(4):127-128.
作者简介:孙童波(1971—),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研究方向为机电工程。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ISSN:3079-9155 (Online)
ISSN:3008-0053 (Print)
所属期次: 2025.1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为你推荐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