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高精度机电伺服系统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等领域占据关键地位,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精度与效率。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飞行器的姿态调整与轨道控制依赖于高精度的伺服系统;在精密制造中,数控机床的位置控制与加工精度同样需要高性能的伺服系统作为支撑[2]。然而,传统PID控制在面对复杂工况时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非线性、时变及强干扰环境下,其固定的参数难以满足系统对动态性能和稳态精度的要求[7]。因此,将模糊PID控制引入高精度机电伺服系统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模糊PID控制结合了模糊逻辑的智能性与PID控制的实用性,能够根据系统的实时状态在线调整参数,从而显著提升系统的控制性能[11]。
2. 模糊PID控制基本原理
模糊PID控制是将模糊控制理论与传统的PID控制相结合的一种先进控制策略,旨在通过模糊逻辑对PID参数进行实时优化,以适应复杂工况下的系统需求。这种控制方法在应对高精度机电伺服系统时尤为重要,因为这些系统常常需要在不同的操作环境中保持高效性和稳定性。在模糊控制中,模糊集合和隶属度函数是关键概念。模糊集合用于描述不确定或模糊的信息,而隶属度函数则定义了元素属于某个模糊集合的程度。通过将系统偏差(e)和偏差变化率(ec)作为输入变量,模糊控制器能够根据预设的模糊规则对这些变量进行模糊化处理,并输出PID参数的调整量(ΔKp, ΔKi, ΔKd)。具体而言,模糊推理过程包括模糊化、规则匹配、推理合成以及去模糊化四个步骤。首先,模糊化将精确的输入变量转换为模糊集合中的语言变量。随后,规则匹配根据预设的模糊规则对输入变量进行评估。推理合成结合所有匹配的规则,生成一个综合的输出。最后,去模糊化将模糊的输出转换为精确的调整量,应用于PID控制。通过不断调整PID参数,系统能够在动态响应和稳态性能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从而显著提升其整体控制效果。这使得模糊PID控制在高精度机电伺服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满足各种复杂工况下的控制需求。
3. 模糊PID控制在高精度机电伺服系统中的应用
高精度机电伺服系统通常由执行机构、传感器、控制器及功率放大器等部分组成,其核心在于实现精确的位置、速度和力控制。这类系统在现代工业和科技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需要高精度操作的场合,如精密加工和自动化控制。以液压自动调平与升降系统为例,该系统通过液压站、液压缸及液压控制阀组件实现对测量平台的精准调控。在这一过程中,模糊PID控制的具体应用流程为:首先,通过传感器采集系统的实时状态信息,并将其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量;随后,利用模糊推理机制对PID参数进行在线调整,以适应系统的动态变化;最后,经过整定后的PID参数作用于控制器,从而实现对执行机构的高精度控制。
液压自动调平与升降系统作为高精度机电伺服系统的一种应用,其工作过程体现了模糊PID控制的高效性。系统通过液压站提供稳定的动力源,液压缸作为执行机构实现精确的运动,而液压控制阀则负责调节液压油的流量和压力,从而实现对测量平台的角度和高度的精准控制。在实际应用中,传感器不断采集平台的倾斜角度、升降高度等实时状态信息,并将其传输至模糊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利用预设的模糊规则和推理机制,对PID控制器的比例、积分和微分参数进行实时调整。这些经过整定的PID参数能够更好地适应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变化,使得控制器能够及时作出响应,进而实现对执行机构的高精度控制。
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PID控制,模糊PID控制能够显著提升系统的控制精度与响应速度。例如,在车辆质心测量设备的调平与升降试验中,模糊PID控制在调平稳定性和响应速度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势。传统PID控制在面对系统参数变化和外部干扰时,往往难以保持稳定的控制性能,而模糊PID控制通过在线调整PID参数,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些变化,确保系统始终处于最佳控制状态。此外,在高精度转台控制系统中,采用模糊PID控制策略有效解决了步进电机丢步、启动抖动等问题,进一步验证了其在高精度机电伺服系统中的优越性。步进电机在高精度转台控制中通常面临启动时因惯性作用而产生的抖动问题,以及在运行过程中因负载变化而出现的丢步现象,而模糊PID控制通过精准调节控制参数,有效抑制了这些不良现象,提高了转台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模糊PID控制在高精度机电伺服系统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系统的控制性能,还为解决实际应用中的控制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4. 模糊PID控制参数整定方法
模糊PID控制参数整定方法主要分为基于经验试凑法和基于模糊规则的自整定方法。基于经验试凑法通过反复调整参数,观察系统响应,直至满足性能要求。这种方法的原理简单但高度依赖个人经验,适用于对系统有一定了解且性能要求不高的场景。其主要优点在于实施容易,但由于需要反复尝试,过程较为耗时,且难以保证最终参数的最优性能[4]。与之相对的是基于模糊规则的自整定方法,该方法利用模糊逻辑推理,根据系统实时状态在线调整PID参数,因此能够更好地适应非线性、时变系统,适用于复杂多变的工况。它的优点包括鲁棒性好和自适应性强,但相对复杂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也增加了应用的难度[11]。此外,还有结合神经网络等智能算法的参数整定方法,这类方法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来优化参数,具有更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特别适用于高度复杂的系统。然而,其计算量大、训练时间长的问题也不容忽视[14]。这些方法各有优劣,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多样化选择。研究和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各种方法的利弊,选择最适合的参数整定策略,以实现系统的最佳性能。
5. 不同参数整定方法下的实验对比
为验证不同参数整定方法对模糊PID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实验对象选择某高精度机电伺服系统,其负载特性复杂且具有较强非线性,这使得传统控制方法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因此,针对此类系统,研究高效的参数整定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实验中分别采用基于经验试凑法、基于模糊规则的自整定方法以及灰预测模糊控制方法进行参数整定,并通过Simulink仿真平台对系统动态响应进行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经验试凑法的参数整定在超调量和调节时间上表现较差,其超调量达到15%,调节时间为3.5秒。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由于缺乏精确的理论指导,难以满足高精度控制的需求。而基于模糊规则的自整定方法显著改善了系统性能,超调量降至5%,调节时间缩短至2.8秒。该方法利用模糊逻辑,根据实时系统状态调整参数,表现出较强的自适应能力。灰预测模糊控制方法进一步优化了系统响应,超调量仅为2%,调节时间为2.2秒。此方法通过灰预测模型提前预测系统变化,从而实现更精确的控制。
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合适的参数整定方法能够显著提升系统的动态性能和控制精度,验证了参数整定方法在高精度机电伺服系统中的重要性。这些研究结果为今后在复杂负载条件下优化机电伺服系统控制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实际应用中提升系统整体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6. 模糊PID控制应对实际干扰因素的分析
在高精度机电伺服系统的实际应用中,系统往往面临多种干扰因素,如传感器噪声、执行机构误差以及负载变化等。这些干扰因素可能导致系统输出偏离预期值,从而影响控制精度和稳定性[7]。模糊PID控制通过其独特的机制能够有效应对这些干扰。首先,模糊控制器利用模糊规则对系统的动态行为进行实时调整,通过对误差及其变化率的监测,快速响应外部干扰引起的系统变化。其次,模糊PID控制结合了PID控制的精确性与模糊控制的鲁棒性,能够在干扰存在的情况下保持系统的稳定输出[8]。例如,在负载突变的情况下,模糊PID控制器可以通过调整比例、积分和微分参数来抑制超调和振荡,确保系统快速恢复到目标状态[12]。此外,模糊控制器的自适应能力使其能够在复杂工况下不断优化控制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因此,模糊PID控制不仅适用于高精度机电伺服系统,还为其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提供了可靠保障。
7. 模糊PID控制在高精度机电伺服系统中的发展展望
随着高精度机电伺服系统对控制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模糊PID控制作为一种结合传统PID控制与模糊逻辑优势的控制策略,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为进一步提升其在复杂工况下的适应性与控制精度,未来的研究可聚焦于将模糊PID控制与新兴智能控制算法相结合,例如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通过引入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模糊PID控制能够更有效地处理非线性系统的动态特性,并实现对不确定干扰的实时补偿[4]。此外,结合解耦控制技术,可以进一步优化多变量耦合系统的控制效果,从而满足高精度机电伺服系统对稳定性和响应速度的双重需求[7]。未来的研究还可探索模糊PID控制在分布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潜力,以应对大规模机电伺服系统的协同控制挑战,为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参考文献
[1]周萍;曹阳;缪子繁.模糊PID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的无阀液压系统中的应用[J].机床与液压,2020,48(9):70-74.
[2]黄友.模糊PID在自动跟踪系统伺服控制中的应用设计[J].电子制作,2020,0(1):39-40.
[3]唐平建;孙泽林;宋鹏.基于模糊PID的液压自动调平与升降控制系统研究[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21,42(2):189-193.
[4]赵劲松;王春发;徐嘉祥;董杰;孙鑫宇;赵子宁.液驱并联机构多维力加载系统CMAC-模糊PID控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1(10):2811-2821.
[5]周挺;程华.电液力伺服系统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器设计[J].机床与液压,2020,48(17):135-139.
[6]马和平.包装托盘运输机械系统的模糊PID控制[J].包装工程,2019,40(21):216-221.
[7]伏俊伟;贺小伟;王旭峰;刘金秀;朱冠三;李敏.温室环境控制方法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4,45(4):58-65.
[8]余容;孙浩然;何朝明.伺服控制系统的复合模糊自适应PID控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7,(4):75-77.
[9]叶海平.模糊控制应用于伺服系统PID自整定的研究[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18,37(2):27-30.
[10]罗进生;袁喜林;赵凯;耿玉婷;齐锐.模糊PID控制在伺服系统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3,(5):229-231.
[11]刘冰;陈永建;周艳.参数自整定的模糊PID控制器及其改进[J].肇庆学院学报,2016,37(2):48-51.
[12]高子龙;张林梅;刘丽龙;曹杰;李绍隆.模糊PID复合控制在某武器装备随动系统负载模拟器中的应用研究[J].微电机,2021,54(5):110-114.
[13]任志斌;刘今越;郭志红;任东城;刘佳斌;刘秀丽.基于模糊PID算法的高精度转台控制系统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7,45(4):172-175.
[14]孙春亚;吴楝华;喜冠南.电液伺服模糊PID位置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6,(6):155-157.
[15]徐非骏;郑传荣;李旺;王贺.高精度大动态两轴跟踪转台实现[J].电子机械工程,2019,35(3):24-27.
作者简介:卢庆富(1982—),男,壮族,广西百色人,专科,研究方向为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