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门诊内科患者的辩证护理策略研究
董晓阳
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 北京市 100072

复制成功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门诊内科患者的辩证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本院2023年6月~2024年5月的86例中医门诊内科患者,随机纳入常规护理组与辩证护理组,每组43例。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策略,辩证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策略+辩证护理策略,对比2组患者的健康行为(HPLP-II)、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辩证护理组护理后的HPLP-II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辩证护理组护理后WHOQOL-100量表各项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辩证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中医门诊内科患者的辩证护理策略实施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行。

关键词: 中医门诊内科患者辩证护理策略健康行为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DOI: 10.12428/xdyxyj2025.08.095
基金资助:

中医门诊内科患者的病情往往复杂多变,涉及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多个方面[1]。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中医的四诊合参、八纲辨证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2]。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与辨证施护,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为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3]。然而,当前中医门诊内科患者的护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由于护理人员对中医理论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导致在辩证施护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另一方面,现有的护理策略往往缺乏系统性与创新性,难以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4]。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梳理中医门诊内科患者的辩证护理策略,结合临床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并形成一套科学、系统、实用的中医门诊内科患者辩证护理策略体系,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3年6月~2024年5月的86例中医门诊内科患者,随机纳入常规护理组与辩证护理组,每组43例。常规护理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18~64(41.81±7.93)岁;病程3~16(9.43±1.65)d。辩证护理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18~64(41.85±7.90)岁;病程3~16(9.46±1.62)d。2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1)满足诊断规定;(2)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1)住院患者;(2)精神病;(3)孕产妇;(4)依从性差。

1.3 方法

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策略。采取标准化护理流程,包括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环境中,如保持病房的整洁、通风和温度适宜;为患者提供合理的饮食,以满足其基本的营养需求;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时间;以及定期监测和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等。

辩证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策略+辩证护理策略。常规护理策略同上。辩证护理策略侧重于根据中医的八个体质理论,为内科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护理措施实施前要求护士先准确辨识患者的体质类型,然后基于其体质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包括(1)气虚体质:护理时需注意补气养气,饮食宜温补,多食用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如山药、鸡肉等。同时,可以通过气功锻炼来增强体质。(2)血虚体质:应注意补血养血,饮食宜富含铁质和维生素,如红枣、猪肝等。同时,应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3)阴虚体质:护理时需注重滋阴清热,饮食宜清淡,多食用具有滋阴作用的食物,如梨、银耳等。同时,注意避免过度出汗和熬夜。(4)阳虚体质:护理时应注重温阳散寒,饮食宜温热,多食用具有温阳作用的食物,如羊肉、桂圆等。同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5)气郁体质:护理时需注重疏肝解郁,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过多油腻食物。同时,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和心理调适来缓解情绪压力。(6)血瘀体质:护理时应注重活血化瘀,饮食宜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如山楂、木耳等。同时,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7)痰湿体质:护理时需注重化痰利湿,饮食宜清淡少油,多食用具有化痰利湿作用的食物,如冬瓜、薏米等。同时,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8)阳盛体质:护理时应注重清热泻火,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过多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激动和烦躁。

1.4 观察指标

(1)健康行为:于护理前、后,使用HPLP-II量表进行评估,由六个维度组成,52题,采取4级评分法,总分208分,评分越高表示健康促进行为越好。

(2)生存质量:于护理前、后,使用WHOQOL-100量表进行评估,内容包括从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4项,各项总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越好。

(3)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5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22.0软件,计数、计量资料分别以%、(x̄±s)表示,行x²、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健康行为对比

2组护理后的HPLP-II评分均高于本组护理前,P<0.05;辩证护理组护理后的HPLP-II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1。

表1  健康行为对比(x̄±s,分)

1.png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

2.2 生存质量对比

2组护理后的WHOQOL-100量表的各项评分高于本组护理前,P<0.05;辩证护理组护理后WHOQOL-100量表各项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2。

表2 生存质量对比(x̄±s,分)

2.png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

2.3 护理满意度对比

辩证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3。

表3  护理满意度对比[例(%)]

3.png 3讨论

随着现代医疗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中医门诊内科患者的护理策略愈发受到重视[5]。中医八个体质理论,作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门诊内科患者的辩证护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6]。每种中医体质均有其独特的生理特征和病理倾向,在门诊内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充分理解和应用这一理论,对于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至关重要[7]。通过辨识患者的体质类型,护士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其病理生理状态,从而制定出更符合患者需求的护理策略,为患者提供更周到的护理[8]

本文结果中,辩证护理组护理后的HPLP-II、WHOQOL-100量表各项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表明辩证护理策略在促进患者健康促进行为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并获得了更多患者的认可。通过将中医的辩证思想融入护理实践中,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健康素养和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辩证护理中的饮食调养部分强调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提供个性化的饮食建议,合理的饮食搭配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身体抵抗力,促进疾病的康复,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分析,中医门诊内科患者的辩证护理策略实施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行。 

参考文献

[1]戚晓霞,刘艳平,景华.中医体质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J].国际护理学研究,2022,4(1):268-270.

[2]刘安尼.中医体质辨识护理干预配合温针灸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影响及感染肺炎的预防作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2,29(8):121-123.

[3]彭莉普.延续护理联合中医体质辨识在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健康指导作用[J].黑龙江医学,2022,46(24):3040-3042.

[4]种丹丹.基于"治未病"理念下的中医体质辨识应用于健康管理中心护理中对亚健康人群的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22,12(15):131-134.

[5]黄小媛,钟美容,唐志芳,等.中医食疗联合微信运动在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2,29(11):83-86.

[6]李洪英,白长川,黄健.中医体质辨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8):49-51.

[7]梁伶俐,林梦情,雷美琴.基于中医体质的个体化医疗服务在康复科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20):55-57.

[8]霍莹.中医体质辨识健康教育对慢性乙肝患者疾病认知、健康行为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11):1957-195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为你推荐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