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枢性性早熟是一种常见的儿科内分泌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引起了广泛关注。性早熟不仅会影响女童的身体发育,如导致骨骼过早闭合,影响最终身高,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引发自卑、焦虑等情绪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膳食模式与性早熟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密切关联。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如高糖、高脂肪、高蛋白摄入过多,以及某些含有激素的食物摄入,可能会导致体内内分泌失调,从而诱发性早熟[1]。因此,深入探究女童膳食模式与中枢性性早熟之间的关系,对于早期预防和有效干预女童中枢性性早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6-10岁女童不同膳食模式的干预,观察其对中枢性性早熟相关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16例6-10岁因乳房发育就诊的初诊女童,年龄范围精确至6.0岁至10.0岁,经计算,平均年龄为(8.3±1.2)岁。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女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共 60例,平均年龄(8.1±1.4)岁;干预组共 56例,平均年龄(8.5±1.1)岁。对两组女童的年龄、体重、身高、家庭经济状况等一般资料进行详细记录与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这些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可比性基础。详细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注:数据以均值±标准差或频数表示,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女童维持原本的日常膳食模式,研究期间,研究人员不进行任何特殊膳食干预,仅定期开展随访,详细记录其饮食情况[2]。具体而言,随访频率设定为每月一次,每次随访时,研究人员会借助详细的饮食调查问卷,涵盖早餐、午餐、晚餐及加餐的食物种类、烹饪方式、食材用量等信息,力求精准记录饮食情况。随访时长6个月。
干预组女童则由专业且经验丰富的营养师,依据《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并紧密结合女童这一特定年龄段的生长发育特点,精心制定个性化的膳食方案。该方案着重强调食物的多样化,具体措施包括鼓励女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的每日摄入量。例如,建议女童每日蔬菜摄入量达到300-500克,水果摄入量为200-350克,全谷物应占主食的三分之一左右。同时,严格控制油脂、糖分和加工食品的摄取量,将每日油脂摄入量控制在25-30克,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25克,尽量避免食用高盐、高油、高糖的加工食品[3]。
在实施过程中,营养师定期对干预组女童及其家长进行面对面的膳食指导,每两周开展一次时长约60分钟的指导课程。课程中,详细讲解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合理摄入量以及烹饪方式等知识[4]。例如,讲解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不同颜色蔬菜营养价值各异,应多样化搭配;烹饪方式推荐清蒸、水煮、快炒,减少油炸、油煎等方式。营养师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日常监督,建立专门的微信群,每日提醒女童及家长记录饮食情况,营养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确保膳食方案能够得到有效且持续的执行。随访时长6个月[5]。
1.3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女童,重点观察一系列与性早熟密切相关的指标。首先,性激素检测中促黄体生成素(LH)基础值是评估青春期女童性发育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用于判断性发育状态和性早熟的诊断[1]。中枢性性早熟是指性腺轴过早激活,导致性发育提前。LH基础值是诊断CPP的重要指标之一[6]。在青春期前,女童的LH基础值通常较低。当LH基础值大于0.2 IU/L时,可视为即将开始进入青春期。当LH基础值大于0.43 IU/L时,诊断中枢性性早熟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95.5%。如果LH基础值大于5.0 IU/L,通常提示性腺轴已经启动,表明性腺轴发育进入早期阶段[7]。LH值还可用于区分真性性早熟与假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中枢性性早熟)儿童,LH和促卵泡刺激素(FSH)同时升高,LH/FSH比值可接近青春期水平;而假性性早熟(外周性性早熟)者,LH和FSH通常不升高,但女童的雌激素水平升高。另外,LH还可用于监测性发育的进程,帮助评估临床中性早熟的治疗效果[7]。综上,LH基础值,在女童青春期性发育的诊断和监测中具有重要价值。
同时,采用Tanner分期细致评估女童的乳房发育情况。Tanner分期共分为五个阶段,从第一阶段乳房未发育,到第二阶段乳房萌芽,乳晕增大,出现硬结,再到第三阶段乳房和乳晕进一步增大,侧面呈半圆状,第四阶段乳房继续增大,乳晕和乳头形成一个单独的小丘,第五阶段乳房发育成熟,乳晕和乳头的小丘与乳房整体轮廓融合。该分期是国际上广泛应用的评估青少年性发育程度的标准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7]。
此外,通过专业的骨龄测定技术,精准测定女童的骨龄。骨龄测定采用左手腕部X线摄片,由专业的放射科医生依据图谱法或计分法评估骨龄。骨龄超前往往是性早熟的重要表现之一,一般骨龄超过实际年龄1岁及以上可视为骨龄超前。
除了性早熟相关指标,还详细记录两组女童的膳食摄入情况,涵盖每日各类食物如谷类、肉类、蔬菜类、水果类等的具体摄入量,以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量[8]。通过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详细询问女童连续3天的食物摄入情况,精确到克,并借助食物成分表计算出各类营养素的摄入量,以便深入分析膳食模式与性早熟之间的潜在联系。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全面且严谨的分析。对于计量资料,如年龄、体重、身高、各类激素水平、营养素摄入量等,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该检验方法能够有效判断两组计量资料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对于计数资料,如乳房发育达到特定Tanner分期的例数、骨龄超前的例数等,以频数或率的形式呈现,两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通过该检验可以明确两组计数资料的分布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所有统计分析中,均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结果
2.1性激素检测结果
经过6个月的观察周期,检验性激素六项,干预组女童在调整膳食模式后,性激素检测中的关键指标出现了显著变化。其中,促黄体生成素(LH)值、促卵泡刺激素(FSH)值相较于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具体数据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性激素六项检测结果对比(均值±标准差)
注:t检验,P<0.05。
2.2乳房发育情况
在乳房发育情况的观察中,以Tanner分期为评估标准,清晰地发现干预组女童乳房发育进展相对缓慢。对照组中有 44例女童乳房发育达到TannerⅡ期及以上,而干预组仅 32例达到相同阶段。通过χ2检验,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3。
表3:两组患者乳房发育情况对比(例数)
注:χ2检验,P<0.05。
2.3骨龄情况
骨龄测定结果进一步揭示了两组女童的差异。对照组女童骨龄超前的比例高于干预组。对照组有13例女童骨龄超前1岁及以上,干预组仅有7例。经χ²检验,两组骨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4。
表4:两组患者骨龄情况对比(例数)
注:χ2检验,P<0.05。
3.讨论与结论
中枢性性早熟作为儿科领域较为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性早熟不仅会对女童的身体发育产生直接影响,如导致骨骼过早闭合,影响最终身高,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如引发自卑、焦虑等情绪问题。因此,深入探究其发病机制并寻找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9]。
本研究通过对6-10岁女童不同膳食模式下中枢性性早熟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取得了具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成果。从性激素六项检验结果来看,干预组女童LH值及FSH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强烈提示调整膳食模式可能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启动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进而有效减缓了性早熟的进程。在乳房发育和骨龄方面,干预组同样表现出更为良好的态势[10]。干预组乳房发育进展缓慢,骨龄超前比例较低。这可能主要得益于干预组膳食模式中增加了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摄入,这些食物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同时减少了油脂、糖分和加工食品的摄取,有效避免了因营养过剩或摄入含有激素的食物而诱发的性早熟。
综上所述,本研究明确表明6-10岁女童的膳食模式与青春期性发育存在密切关联,合理调整膳食模式有助于预防和延缓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发生。临床医生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应加强对女童及其家长的膳食指导,提高家长对合理膳食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家长也应高度重视女童的膳食结构,为女童的健康成长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环境,从源头上降低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发生风险,保障女童的身心健康发育。
参考文献:
[1]袁静怡,张功,王亚,等.女童膳食模式与中枢性性早熟的关联[J].中国学校卫生,2021,42(05):737-741.DOI: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5.023.
[2]王格,张雪荣,刘雁云,等.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肠道菌群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4,16(05):419-424.
[3]孟凡顺.深圳市性早熟女童的特征及其与PAEs暴露的关联性分析[D].南华大学,2019.DOI:10.27234/d.cnki.gnhuu.2019.000548.
[4] 景涛,王维,银红娟.支持0-6岁儿童六大能力发育的营养及膳食建议[J].中国食品工业, 2023(12):122-125.
[5] 徐传军.合理均衡膳食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作用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 31(8):108-110.DOI:10.3969/j.issn.1005-8257.2024.08.040.
[6] 洪滨,陆青贵,谢路勤,等.孕中期膳食平衡指数与婴幼儿体重发育关系的队列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23, 27(9):993-997.
[7] 杨婷,梁希,郭婷婷,等.醋酸曲普瑞林联合膳食干预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代谢及卵巢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3, 33(11):81-86.
[8] 张冰莹,陈玉荣,王俊霞.膳食多样性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3, 18(3):293-295.
[9] 成果,丁钢强.儿童生长发育研究需要建立膳食质量评估体系[J].中国学校卫生, 2021, 42(4):4.DOI: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4.001.
[10] 王睿乾,杜艳,吴玉菊,等.四川省多民族农村地区儿童膳食多样性与生长发育的相关性[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002):044.DOI:10.3881/j.issn.1000-503X.14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