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
芦繁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芦繁 ,.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J]. 计算数学学报,2023.4. DOI:10.12721/ccn.2023.157037.
摘要:
计算教学在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素养教育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视计算教学,要根据最新培养要求创新教学方法,以“自主学习策略”为基础开展多样化数学计算教学活动,引导小学生自主挖掘计算原理、自主探索计算公式,使其在自主学习意识指引下提高数学计算知识学习的效率与质量,使其逐渐形成较强的自主探知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和自主解题能力,提高其数学计算综合素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计算教学
DOI:10.12721/ccn.2023.157037
基金资助:

一、自主学习概述

数学教师采用自主学习策略开展计算教学活动,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对计算问题和计算公式的好奇心,使其拥有强烈的自主探知欲望,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多样化计算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提升其计算学习的效率。另外,在自主认知过程中,小学生还能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得到多维数学思维的启发,进而改善其数学计算的质量。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策略的具体措施

(一)设计导学情境,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课程导学是课程教学的初始阶段。有效的数学导学活动能够快速吸引小学生注意力,激起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为之后的课程教学做好铺垫。数学教师为了提高导学计算教学效果,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导学情境,借助直观立体的情境内容引发小学生对计算知识的渴望,唤醒他们的探知热情,使其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多样教学活动,提高自主学习质量

1.数学游戏,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游戏活动符合当前小学生的发展规律,满足了他们轻松学习的需求。而数学教师也可以借助趣味性游戏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知识的兴趣,从而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另外,游戏活动的开展还能让班级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他们主动参与计算游戏的积极性,使其在自主练习过程中得到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锻炼。

2.自主尝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教师若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要鼓励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尝试,运用多种思路对数学公式进行分析,用多种计算方式解答数学问题,以此来打破他们的思维定势,使其在个性化数学探知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自学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3.动手操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创建动手实践操作活动,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思路的束缚,还符合了当前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成长特点和自主研究数学知识的需求,使其在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过程中获得较大的成就感,在提升他们自主学习信心的同时,增强其自主认知的能力。另外,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小学生还能加深对数学计算原理和数学公式应用方法的记忆,进而提升其计算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以《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课为例,教师需要给每名小学生提供至少二十根小木棒,让他们用小木棒摆出所看到的数学计算公式,通过数小木棒数量的方式得出算式结果。例如,班级大屏幕上先展示出几道20以内减法算式,如,12-9、14-9、14-8、10-6等,而小学生则需要根据算式中的数字信息数出小木棒数量,例如,先从20根小木棒中数出12根,再从12根中拿走9根,剩下的小木棒数量就是第一个数学算式的得数。以此类推,后面的三个数学算式都按照同样的方式得出计算结果。教师再引导小学生思考:“在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十几减8或7的计算方法又是什么?”并让他们结合小木棒找出答案。以“14-9”式子为例,小学生可以先从20根小木棒中数出14根,再从14根中拿出9根,然后把这9根小木棒进行拆分,分出4根和5根两堆,之后再将其与14根小木棒组合排列,就形成了“14-4和10-5”这两个数学式子,并最终得出5这一结果。由此可见,数学教师利用实践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小学生自主尝试、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还能使其在实践过程中快速找到数学计算方法,提高他们自主探知的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促使他们加深对计算方法的记忆,增强知识运用的能力。

(三)优化计算练习,培养自主解题能力

1.引导学生多视角解题

在自主计算练习课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创建多视角解题活动,指导小学生针对某一个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多角度、多维度、多元化分析,运用多种解题思路对其进行解答,以此来提高他们自主解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在解题教学中启发小学生多维思维,引导他们使用联想思维、串联思维汇总与题目内容相关的数学知识点,再用逻辑思维和迁移思维筛选出解析所需的知识,最后用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对其进行多方法解题尝试,最终整理出多种解题方案。

以《四则运算》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置一道数学应用题,让小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文字信息,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列出数学公式,求出问题的答案。例如,“某小学五年级一共有186名学生参加历史博物馆参观活动,他们需要集体乘坐汽车到达博物馆,现在有两种车型可供选择,第一种是大客车,每辆车限乘45人,每辆车使用一次150元;第二种是小客车,每辆车限乘30人,每辆车使用一次120元,问如何租车最省钱?需支付多少元钱?”针对这个问题,小学生需要先梳理出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数学知识点,然后对题目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思考计算人数、车辆数和钱数时分别需要用到哪几种计算方法。例如,有的小学生在计算车辆数时,会用到“186÷45”和“186÷30”两个式子,在计算钱数时会用到“5×150”和“7×120”两个计算式子。然后,再结合四则运算计算原理分别列出两种车辆出行支付钱数的整合式子,求出计算结果。教师通过引导小学生对数学习题进行多角度分析与思考,不仅可以锻炼他们多维数学思维的运用能力,还能使其掌握多种解答数学问题的方法,在提高其数学解题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自主解题的信心,并借此提高小学生自主练习的效果。

2.设计层次化计算习题

数学教师为了使自学能力培养和数学计算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需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班级学生实际自学能力和自主解题水平,然后根据他们不同的认知能力设计层次化数学计算习题,使其能够结合自身的真实求知需求进行自主性解题练习,进而有效提高学生自主解题的能力,提升班级整体解题练习的质量。例如,对于计算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解答选择题和填空题,这两种题型都比较简单,可以直接根据文字提示或数字信息计算出问题答案,对于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图文问答题。小学生在回答这类习题时,不仅可以提高数学计算能力,还能对知识进行拓展练习,从而有效提升他们自主探知的水平,使解题练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各项思维、培养他们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对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合理优化计算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让他们掌握正确的自主学习方法,从而提升其自主探知、自主思考、自主计算的水平,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质量,提高计算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园花.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实施“自主尝试学习”的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1(12): 77.

[2]郑亚茹,宋丽丽.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创新策略[J].新课程,2021(19):169.

[3]崔芳芳.自主学习模式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研究[J].读写算,2021(10):143-144.

[4]吴纯静.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实施“自主尝试学习”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17):  125-126.

[5]张卫红.基于“自主学习策略”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J].文理导航(下旬),2020(4):20-2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