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食品安全检测中化学检测技术的应用
王爱香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爱香,. 分析食品安全检测中化学检测技术的应用[J]. 应用化学学报,2021.8. DOI:10.12721/ccn.2021.157204.
摘要: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饮食各方面需求越来越细致,食品化学检测技术长期以来发展的局限性和滞后性,逐步凸显出包含食品添加剂滥用、农残超标等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问题食品会严重地威胁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身心健康。现今,我国存在的许多食品安全问题中,还有一类比较突出且呈逐年递增之势的就是在食品中使用有潜在危害的化学试剂的问题。
关键词: 食品安全检测分析化学技术应用
DOI:10.12721/ccn.2021.157204
基金资助:

引言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人们对于食品的安全予以高度重视,相关部门也加大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力度的打击,做好食品安全检测已成为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环节,也是食品安全把控的重要内容。借助分析化学技术实现食品安全检测则能够有效提升食品安全检测质量,带动食品安全系数的提高。

1食品检测工作的重要性

1.1食品质量的监管

样式繁多的食物丰富了人们的味蕾。为了让食物颜色艳丽,味道多样,许多黑心商家使用对人们身体有害的材料进行加工。更有各种中小企业为牟取暴利而弄虚作假,致使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屡禁不止。一些黑作坊或环境恶劣、设施不全的小企业生产出的食品均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因此,相关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食品的安全检测力度,严格把关食品质量标准,以确保食品检测质量。同时,还可以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劣质食品,并对其进行集中销毁,避免流入市场的劣质食品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伤害。

1.2规范食品的经营

食品能够安全生产,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例如,生产者的安全意识,如果生产者的安全意识不足,就会使劣质食品大量流入市场,进而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过期食品或假冒伪劣食品对人们的身体造成巨大伤害,因此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容忽视。人员自身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和食品经营流程的规范化能更有效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1.3杜绝食品造假

不完善的食品检测制度使很多地区忽略了食品检测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市场上出现许多假冒伪劣食品,使没有安全许可证的黑作坊愈加猖狂。因此,一方面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开展食品监测工作,从根源上禁止假冒伪劣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使黑心商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触犯法律,进而保证食品生产质量。

2食品安全检测中快速检测中问题分析

在样品检测当中可能会存在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的结果,如果去除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这是因为选择的快速检测方法并不恰当,样品中所含的化学物质与目标待测物相似,或者结构与目标化合物相似,最终导致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的结果。在检测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控制,检测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不规范或者失误,也会导致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快速检测方法的检验底限往往要高于食品标准方面的要求,最终会导致在结果当中出现假阳性或者是假阴性的结果。快速检测结果的判读主要是依据一定的化学原理,在操作过程当中如果有不同的规范也会导致结果出现一定的失误,并在质控样式是与最终的结果相比较,对于可能存在的临界值或者是可疑的结果需要再以此进行检测,并采用质控、蛋白等方式进行验证,再对结果进行判定是否合格时,先明确自身检验的类别,然后要选择最为有效的判断标准,检测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化的培训,并能够熟练的查找到检测当中的依据,对检验数量标准要有严格的把握。

3化学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3.1光谱检测技术的应用

光谱检测技术是现阶段食品检测中最受欢迎的检测技术之一,这不仅仅是因为光谱检测高效准确,而且也是因为光谱检测法能够检测的范围比较广。光谱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利用光的原理来对食品进行检测,通过收发和折射的手段,准确分析食品中包含的元素。光谱检测技术常用的方式有三种:①荧光分析法。荧光分析法是比较先进的检测技术,主要技术原理是通过紫外光照射送检的食品,食品内部的分子因为紫外光的照射而发出荧光,根据荧光的特性来分析食品所含有的成分。荧光分析法部件稳定高效,而且精度和灵敏度都比较高,再加上荧光分析法的成本比较低,因此应用比较广泛。②红外光谱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就是通过红外光谱检测食品的物质成分,主要的技术原理是食品会分解吸收部分光线,从而得到相应的检测结果。红外光谱分析法出现的时间短,但成本低且没化学添加剂,因此在农产品的检测中比较常用。③等离子发射谱分析法。这种方法属于物理学上的一种定义,主要是通过电离阴阳离子的方式。

3.2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

生物检测技术是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化学分析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该技术凭借低成本、检测结果精准等优势开创了食品检测领域的广阔前景,并在很多食品安全检测中都予以应用。该技术还可对食品的后续安全检测予以跟进,有效保证食品保质期内的生物活性分析,获得的数据准确度较高。实际应用中,该技术并不需要过高成本支出,操作简单易学,检测质量和检测效率都达到了较为理想的程度。目前,生物检测技术主要分为两种方法:①酶检测法,此法在有机农药残留及微生物污染等食品检测中应用较多;②免疫法,此方法在蛋白质成分的食品检测应用中呈现出较好检测效果。

3.3色谱检测技术

色谱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了气相色谱检测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这两种检测技术是目前食品安全检测中能够实现定性定量分析的高精度的检测技术。其中,气相色谱检测技术是一种传统的化学检测方法,它能够高效分离食品当中各种药物的残留,技术相对较为成熟,但是检测周期相对较长,仪器要求较高。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是由气相色谱检测技术发展而来的,通过应用新型的分离操作体系,在碳水化合物和食品添加剂检测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将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有效结合,能够大大提升检测的准确率,缩短检测时间。此外,近年来色谱检测技术体系当中诞生了一种全新的检测技术,即生物-化学检测技术,在今后的食品安全检测中有着良好的发展潜力。在该检测体系之下,能够针对不同的食品种类进行针对性的检测,检测范围较广、适应能力较强、能够覆盖食品的各个生产和运输环节。通过将生物和化学检测技术有效结合,能够推动食品安全检测结果精确性的提升,提升检测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4化学非显色分析

化学非显色分析技术是食品检测中常用的检测技术之一,主要的检测依据是化学反应,根据相应的化学反应情况和结果来验证食品中的含量,相关检测人员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确保检测食品的安全性。化学非显色分析主要的分析依据有2个方面:①食物的样品,②化学反应的情况和试剂反应的颜色,如果测试的样品存在成分上的问题,那么就能够通过颜色和反映的情况显现出来。即使在现阶段,化学非显色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的也相当普遍,很多企业和国家也对此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最近几年我国关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积极推广了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食品生产过程中各种化学残留呈现出现下降趋势,但是农药残留添加剂过量使用、微生物污染仍然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针对当前食品质量安全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就需要我们不断推广应用全新的化学检测技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确保不合格的食品不能够在市场当中流通,维护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杨爽.分析化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检验检疫学刊,2019(1):99-100.

[2]康鹏.食品安全检测中重要有机有害化学物质的残留检测技术[J].食品界,2019(8):96.

[3]张智怡,贾相如.分析化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质量探索,2011(12):38-4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