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黄婷婷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黄婷婷,.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J]. 教育实践与创新,2021.12. DOI:10.12721/ccn.2021.157114.
摘要: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书本知识教育已经无法跟上时代节奏,课程改革在不断的强调培养创新人才,鉴于此,国家教育改革也在推进中小学的基础教育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实操能力,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在综合实践中探究如何引导孩子的创新思维,在动手操作中进行技术学习、技术探究,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实践活动创新思维小学
DOI:10.12721/ccn.2021.157114
基金资助:

一、引言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颁布以来,综合实践活动的比重越来越大,各个地区先后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建立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去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综合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和特定的实施模式,不同的地区开设的有声有色、各具特点。综合实践课程和地域环境、资源条件、社会环境等有关系,在分类上涉及到信息技术、探究活动、社区服务、实践劳动等。而具体到活动展开,需要细致的从主题、活动流程、结构、评价等多个环节。2017年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的实践课程提供了主题范围,为课程开展提供了方向,在组织层面上提出了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来开展实践活动。本文结合上述相关政策文件的指引,结合工作实际讨论如何在综合实践中进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来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

(一)课程定位于目标

综合实践是三级管理的课程,每周要有2个课时。综合实践课程具有跨学科实践性,是动态开放性课程,不是按照固定的内容进行教学,而是根据学生兴趣和培养目标灵活化选择。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在综合素养,这里的综合素养中包含了创新的意识和思维能力等,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方面的知识解决问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划分小初高三个阶段,在目标定位上有四点,价值认知、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综合实践的关键词在实践,在实践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运用生活中的经验去发散思维,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动手实操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是开展实践课程的终极目标是从解决现实问题出发,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因此本文认为综合实践课程从课程目标来说定位于创新实践,从实施路径上强调基于项目式的学习,从评价理念来说以学生发展为指向的形成性评价。

(二)课程结构与内容

2017年颁发的《指导纲要》共推荐了152 个活动主题,其中小学阶段主要有科技创新、电子电工、劳动生活、传统工艺四大类。科技类作为课程内容较为常见,本文围绕《创意木制品》展开设计,这是面向小学五年级的综合实践课程,主要践行STEM学科(技术、科学、工程、数学)知识体系,课程提倡项目化、合作式的学习方式。1.png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实践类活动,往往是以探究类的问题导出,引出问题。

确定主题:在活动开展中,以学生的兴趣导向为主,确定一个共同的兴趣主题。

制定计划:建立小组,围绕探究问题制定活动计划,明确分工。

协作学习:实施活动国际化中,小组之间合作开展,收集资料,轮流汇报和展示。

设计制作: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引导学生构思创意,动手设计和实施。

评价反思:小组互评、教师点评。评价内容围绕5C能力,包括沟通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力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三)实施流程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在实践中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通过使用绘图软件和激光切割机制作简单的木制品。

创设情境、明确主题:展示各种木制品,学生观察木制品作品。引出核心任务:创意设计制作简单的木制品。老师为大家准备木质材料,还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零件,确定出活动主题设计制作“太阳能小风扇”,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划分,将学生分为4-5 人为一组,共8 个小组。(2课时)

播放视频,让学生认真观看视频,思考太阳能小风扇的制作步骤。同时让每个小组自己讨论,形成材料清单,思考要用到哪些材料和零件,规格和数量等。小组讨论,思考制作的重点环节,例如风扇叶、电机和太阳能板的连接顺序以及放置的位置,接口的尺寸大小合适。经过讨论之后,让同学们自己着手设计,在草纸上设计好风扇外形的草图,确定好尺寸。(2课时)

学习操作软件,CorelDRAW是一个非常简单、傻瓜式的操作软件,为每组分配一台电脑,上机绘制太阳能小风扇,按照草图设计的尺寸将图纸形成电子文档。由于大家大部分没有使用CorelDRAW,在学习的过程中,建构对空间思维的逻辑想象能力。

此时教师将每个学生设计的尺寸和图纸进行汇总,由教师制作好并为每个小组分配所示合计的各类零件材料,按照他们所设计的尺寸精确的提供材料。动手制作,对每个学生进行分工,1 人负责搭建木制品,2 人负责拼接电路,1 人负责彩绘。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尺寸、材料、扇叶、造型的装饰等等,都能够提升动手能力。

各组轮流向全班同学作品展示,各个小组派一名成员汇报作品,讲述设计思路和工作原理。

最后进行评价,小组内部对自己评价打分,小组之间进行互评,最后教师和学生通过投票的方式来选评优秀作品。 

三、综合课程教学开展的建议

(一)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整个活动项目的组织者,为学生同多元化的丰富内容,同时为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的支持,引导学生一起完成项目内容。学生作为主体,在每个环节中积极的参与,尤其是动手、设计、构思,学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做中学”,并锻炼了动手能力,尤其是在空间构造、思维发散、逻辑建构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积极倡导小组合作

综合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往往能够集思广益,进行思维扩散,不少创新的理念和想法都是在小组中得以形成。小组合作转变了单向的师生交流方式,同时学生的合作中通过交流与合作,提升主动性和自控能力,建立合作关系和团队协调、人际沟通等多方面的发展。实施活动中,教师应引导每个小组自行讨论,形成小组内的分工,动手能力强的可以参与制作,思维能力强的可以参与设计,找到每个学生的特点,确保全体学生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采用组长负责制,协调组织工作,提升小组合作能力。

(三)以STEM教育理念为引导

STEM为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提出,我国教育十二五规划中就提出探索STEM教育。STEM是当前国家发展极为重视的领域,其包含科学、工程、技术、数学四个方面,将STEM教育引入中小学基础教育,运用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STEM的四个学科之间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理念,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充分的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动手实操、探究学习等维度的素养。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以STEM理念为导向,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究,营探究的氛围,在合作中探究和寻找问题的解决思路。 

四、结语

新世纪以来,信息科技快速的发展,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前沿科技的快速发展,创新成为时代的关键词,而创新的根基在基础教育。本文结合相关政策文件的指引,结合工作实际讨论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强调引入STEM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小红,姜晓慧,李玉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课程实施:结构、水平与类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7(04):104-115.

[2]葛建刚.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践行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9(02):100-101.

[3]黄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与实施的思考[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4):10-1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