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音乐在美育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可以延伸学校知识,还可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除此之外,校外教育还能够对音乐教育中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创新与改革,使其更加适应社会发展,进而为学生日后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一、校外音乐的概述
(一)校外音乐的特点
校内音乐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是由学校所组织和制定的,其目的性与规划性较强。这种教学形式既有有利一面,也要不利一面。接下来对其进行详细介绍:(1)有利一面,它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夯实学生的音乐知识;(2)不利一面,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使他们感到厌烦与疲倦,进而出现厌学心理,不利于他们的长期发展。而校外音乐的出现恰好可以缓解这一局面。校外音乐是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学习特点、学习程度、兴趣爱好来进行分班的,这样,既可以起到吸引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目的,还可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弥补校内音乐教学的不足[1]。
(二)校外音乐的作用
不管是中小学音乐基础教学,还是高校专业音乐学习与表演,校外音乐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无法估量的。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学来讲,校外音乐的出现可以更好 的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进而优化学习效果;对于高校音乐表演而言,它证实了学生与教师的专业水准与敬业水平。所以说,校外音乐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2]。
二、校外音乐教育的功能
(一)校外音乐教育是家庭音乐教育的补充
受到素质教育的深远影响,人们逐渐重视起学生的综合发展,而不仅仅关注于学习成绩的提升。在此种背景下,音乐教育油然而生。近些年来,很多家长都开始对孩子进行家庭式音乐教育,而家庭音乐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取决于家长音乐素养的高低。对于一些音乐知识功底较浅、音乐素养较低的家长来讲,家庭音乐教育对学生音乐水平的提升起不到本质上的作用;对于音乐素养较高、音乐知识功底较深的家长来讲,家庭音乐教育所起到的作用还是可观的。但是,根据相关调查统计,具体良好音乐素养的家庭并不多。此时,校外音乐教育便可作为家庭音乐教育的补充,来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3]。
通常情况下,校外音乐团队大多由专业人士组建而成,它不仅拥有资深的音乐教师,还具备专业的音乐设备与教学环境,所以,校外音乐教育与家庭音乐教育相比较,前者更有益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能够为他们提供良好的音乐活动,传授专业的知识与文化。与此同时,在开展校外音乐教育时,学生可根据自己对音乐的喜好选择不同的课程与乐器,从而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实施音乐教学活动,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4]。
(二)校外音乐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拓展
由于学校音乐教学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计划性以及组织性,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根据自身学习特点、发展规律以及学习需求自行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便造成了一些缺陷。那么,校外音乐教育便可在学校音乐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拓展与延伸。首先在管理模式上,学生学习相同的乐器、相同的歌曲时,校外音乐教育能够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进行相应的分班,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其次,大多数学校音乐教育采取大班教学的方式进行实际授课,因为教学时间固定,所以,音乐教师无法做到一对一的专门教导,而校外音乐教育采取小班教学方式,因此,音乐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一对一专门教学,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最后,校外音乐教育所组织的教学活动与学校音乐教育相比,前者更为丰富多彩,其中音乐竞赛活动颇为精彩,更易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5]。
三、校外音乐教育的创新模式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校外传统音乐教学方法大多采取“填鸭式”或者“直灌式”的形式进行授课,这样,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与热情,还会降低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更为严重的还会扼杀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与想法。因此,校外音乐教育者需转变传统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采取高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比如,在学习某一歌曲时,教师可先行示范,或者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绎,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歌曲的情感与感受。另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可向学生介绍有关歌曲的创作背景、创作动机以及创作灵感等,这样,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歌曲的情感体验,为后续演绎做好充足准备。除此之外,对于特殊曲目,教师还可通过话剧表演的形式将歌曲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拉进彼此间的情感,有助于日后音乐教学的顺利展开[6]。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校外音乐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时,需注重培养他们的个性化发展,进行因材施教,因为每位学生所具备的音乐优势与音乐素养是不尽相同的,有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强,有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弱;有些学生的嗓音较细,适合高音发展,而有些学生的嗓音较粗,适合中音发展或者低音发展。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校外音乐教育的特点。比如,对于表现能力较强,声音特质较为明显的学生来讲,教师可培养他们进行独唱或者领唱;对于表现能力一般,声音特点普通的学生来讲,教师可引导他们参加合唱,成为其中重要的一名成员;对于唱跳能力俱佳的学生来讲,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伴舞或者音乐演奏等。总之,在开展校外音乐教学时需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外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家庭音乐教育的补充,还是学校音乐教育的拓展与延伸,因此,需将其重视起来。另外,校外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校外音乐教育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查越嘉. 浅析英国校外音乐教育——探索我国校外音乐教育新模式[J]. 教育探索, 2020(4):4.
[2] 程敏. 创新音乐教学模式 实现非遗活态传承——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1(2):1.
[3] 徐艳. 新时期音乐教育模式创新策略——评《普通高校音乐教程(上册)》[J]. 中国高校科技, 2021(1):1.
[4] 宋子悦. 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创新实践——评《当代高校音乐教育与教学的实践模式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 2021(11):1.
[5] 郭丹丹. 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创新的方向探索[J]. 文理导航, 2021(28):92-93.
[6] 谢丽霞. 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创新音乐教学模式[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20(1):1.
作者简介:
张赛(1978.12–),女,汉族,山东济南人,本科,济南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研究方向:校外培训音乐教育、核心素养、家校协同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