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发展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同时普惠金融的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旨在让更多人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便利。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普惠金融应运而生,它将绿色发展与普惠金融的理念相结合,旨在通过金融手段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同时确保金融服务的普及性和包容性。绿色普惠金融通过为绿色产业提供资金支持,推动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这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普惠金融强调金融服务的普及性和包容性,而绿色普惠金融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关注绿色产业的发展,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绿色普惠金融能够让更多人群,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及贫困群体等弱势群体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便利,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但是二者的融合效果欠佳,未能将二者优势统一发挥至最好,反而因不能协调发展而产生了排斥效果,通常会造成偏移效果。部分学者和专家关注绿色普惠金融的法律框架构建问题,他们普遍认为完善的法律制度是绿色普惠金融融合稳定发展的基础,研究者们致力于探讨如何通过法律手段引导和规范绿色普惠金融的发展,以及指出某些政策引导的不足。绿色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促进绿色发展、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绿色普惠金融内涵
(一)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的核心是将环保因素纳入金融决策中,通过对绿色产业和项目的投资和支持,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这种金融模式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污染排放、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可持续的投资回报。2015年我国首次提出建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于2016年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当中,发展绿色金融就此提升为国家战略目标; 2023年平安银行发表的《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白皮书(2023)》中,总结了我国绿色金融支持的政策体系,为未来完善绿色金融风险法律防控体系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1。目前,绿色金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这些政策和措施包括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建立绿色金融标准和认证体系、推广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等。绿色金融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它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旨在帮助弱势群体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提高金融服务的普及率和覆盖面,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包容性,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包括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普惠金融这一概念自从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上首次提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召开的G20峰会上,普惠金融将被列为重要议题之一,提出改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鼓励动产抵押融资、改革中小企业破产制度三项优先改革措施。普惠金融可以分为广泛的包容性、特定化配比程度和商业可持续性三个维度,广泛的包容性是普惠金融的基本要求,它指的是金融服务在地理空间与人群两个方面的覆盖程度,反映了企业或居民获得金融服务的可能性;特定化配比程度是中国现阶段发展普惠金融的关键,它指的是对受金融排斥的群体提供更加倾斜的金融支持,反映了普惠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商业可持续性是中国普惠金融的特色所在,指普惠金融服务参与主体双方都应是成本收益相匹配的,服务关系可以长期维持,它反映了普惠金融发展的本质是一种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行为7。
(三)绿色普惠金融
绿色普惠金融在2016年G20峰会上被首次提出,绿色普惠金融是将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相结合的金融模式,旨在为弱势群体提供环保、可持续的金融服务,同时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此领域,一些专家和机构提出了发展建议和措施。例如,德州农商银行坚守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经营宗旨,坚持“绿色普惠金融”的发展理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金融产品,加大绿色朝阳、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切实为企业解难,倾心打造“绿色普惠”的暖心银行。此外,贵州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绿色普惠金融,贵州省提出“生态价值转化”的概念,探索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通过金融手段实现生态价值的转化和变现,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目标和要求,“把更多的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微小企业”。绿色金融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致力于推动经济产业结构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普惠金融注重社会公平和机会均等,致力于为金融弱势群体提供平等的金融服务机会,从发展理念看,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都是践行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都是新发展理念在金融市场的具体落实5。
六、参考文献
[1]宗雪萍,时裕. “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风险法律防范模式的选择与创新 [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3 (06): 14-20.
[2]孙凯. 论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 [J]. 中国市场, 2023, (13): 51-53.
[3]张奎. 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的浙江实践 [J]. 中国金融, 2022, (21): 54-55.
[4]郭琳娜,刘冰. 乡村振兴背景下泰安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研究 [J]. 现代商贸工业, 2022, 43 (18): 6-7.
[5]张瑞怀. 绿色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 [J]. 中国金融, 2021, (21): 33-35.
[6]刘超勇. 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逻辑关系分析 [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0, (06): 108-114.
[7]李建军,彭俞超,马思超. 普惠金融与中国经济发展:多维度内涵与实证分析 [J]. 经济研究, 2020, 55 (04): 37-52.
[8]魏长江. 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比较与融合发展 [J]. 甘肃金融, 2017, (12): 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