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意识和主动性,同时兴趣与极强的责任感能够给学生带来自学所需的多种动力。为此,新时期的教师巧用趣味方式彰显高中生物的魅力,燃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能够紧跟授课节奏探究更多内容,形成其所应具有的自主性,继而通过喜爱的方式对更多生物知识进行获取并在自学中做到切实有效内化,带着生物学眼光去看待周身的诸多现象,借助书本内容进行科学化解释。因高中生的独立意识已觉醒,教师应对其表示极大程度的尊重,创设出自由且不失约束的空间,为其自学能力的培养带来饱含人文关怀的助力,使之个性特点得到切实有效释放。
一、 高中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首先,从课堂角度来看,学生若能够带着自主性参与,会对书本内容做到极大程度吃透,使之萌生问题意识并转换为多种不同的求知欲,迫切希望在知识与课堂中获取所需,让授课突显实效性。
其次,站在学生高度考虑,年级段的增长会使知识得到相应积累,同时也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感到吃力,产生倦怠情绪并付诸于行动,足见自主性是各阶段学习的关键,也彰显其决定性特点。学生若饱含热情,能够转换为主动探究,对生物内涵进行切实有效的发掘,体味到生物的价值,也锻炼其综合能力。
最后,在教学环节,高中生物已突显出综合性,在简单的解读中无法展现当中联系,学生的疑问并不能在课堂中得到相应解决,而自主性的激发可让其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信息能力等,对心中疑问做到科学验证,将生物知识点进行切实有效的内化,逐步脱离以往的依赖性。
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巧用趣味方式,点燃学习热情。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为创设出多维度的课堂,将趣味内容融入,重视预习和作业等环节,将趣味授课的范围做到极大程度的延伸,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其带着好奇参与后续的课堂活动。在授课前,教师可巧设有方向性的预习,让学生借助自身喜欢的办法去收集所需信息并形成一定见解,等待验证。在实际授课时,教师试验工具带入课堂,学生心生疑问进而紧跟授课节奏去解答心中疑惑,教师随之进行实验,学生很快看到当中变化,此时,教师配以多媒体等设备将知识讲解进行立体化,使学生感受实验,将新旧知识结合去解答心中疑问,没有依赖教师来获得答案,形成主动性。除此之外,教师巧设趣味作业,使之调动经验并借助互联网等工具完成作业。教师可在微课上以小视频的方式进行点拨,让学生对自身思路进行判断与理清,去探究能量的转换,将生物内容吃透,也彰显自主性。
(二)、创设交流机会,打开思维空间。诸多自然现象在讲解中略显枯燥且不易在停留在学生脑中,故授课成效不高。教师应克服实验条件的不足,正视部分仪器缺乏的情况,在多媒体中做到展现,弥补以往讲解书本内容时暴露的问题,使学生乐于进行实验改进,在多种途径下获得所需答案。讲解生物理论知识,若仅凭口述或动作演示是不够的,教师可在慢动作的视频中让学生看到正确用法,同时也将错误使用的后果进行展示,使之在进行后续实验时遇到相同情况便可马上改进,让实验数据呈现出准确性。教师还应边演示边解读,配以双向互动,让学生感受实验的严谨性,更是对生物萌生一定兴趣,分析实验结果,打开讨论话题,使之在分享中启发思维。教师多布置课后的实验任务,在微课等平台的辅助下鼓励学生动手在实验中搜寻所需器材,考虑生物内容及实验原理,揣测各结果并从反方向去推理,感受到当中乐趣,使学生能够在面对生物现象时动用脑中知识去解答,强化其自学意识。教师还应从授课语言入手,将严肃形象转变,巧用活泼、易懂和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在平等高度下进行书本内容的讲解,构建出新时期的高效自学课堂。
(三)、改进授课模式,形成独立意识。教师带着前瞻性思维对生物授课做到切实有效的创新,将以往让学生已产生厌烦的授课模式进行转换,在多维度中给其带来自由感并在问题的巧设中,使之原有的独立意识得到强化。例如教师通过小组方式让学生以喜爱的方式参与。首先,给学生选择的机会,让其自由完成组合,使之借助自身语言去阐述当中异同。其次,教师并没有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演示课件,用熟知且有着典型性的现象来解读,使学生感受到生命与科学的魅力,将新旧知识结合去验证当中的规律。最后,鼓励小组间进行想法的分享,配以总结去完成小组成果的对比。通过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让其在交流时思维碰撞而萌生主动性,感受到探索中的新颖感,从多角度入手内化生物知识。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沟通时使合作突显舒适性,同时也在对比中感受到自身不足,有方向地改进而营造出阳光向上的“赶超”气氛,也让学习的方式呈现出多样性,更是将友谊升华,做到整体进步。
(四)借助目标驱动,构建自学模式。教师在“互联网+”思维影响下,对生物资源进行整合,基于教材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让高中生物课堂得到切实有效的丰富,使教学趋于完善。教师将传统的教学局面打破,将自由融入课堂。在多媒体设备和多种资源的结合下,教师将书本内容转换为动态方式,同时配以实例进行解读,让学生感受到新颖,不再抵触并开始参与课堂活动,完成后续多样化的探究,激发自主性。在新模式的构建下,学生愿意自主设疑,正视自身的优缺点,能够自主进行补足。让学生有目标地改进,在小组合作或微课中表达心中所想,培养自学能力。例如教师在授课前,先在图文或数据资料下创设出相应情境,再通过生物模型来提出带有一定探究意识的问题,亦或者经热点问题来切入。与此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相应假设,借助知识去完成多角度解答,在合作中兼顾每名学生,使之担任多种角色,在自学模式中探索。最后,配以报告方式来交流,通过表格、曲线图或文字描述等来阐述自身观点与成果,在教师的点评下感受到自身被尊重,燃起参与热情,使自学模式在新授课方案下展现实效性。
(五)、尊重个性特点,强化探究能力。高中生的个性在课堂中突显,教师应对其表示尊重,同时基于能力的培养而改进授课方案,使之带着热情去探究生物各知识点之间的潜在关联,能够将脑中的知识结构做到切实有效巩固。首先鼓励学生进行书本内容的阅读,根据自身的理解列出一个提纲,对其知识进行精准化记忆。其次,在问题的巧设下,让学生能够借助所列提纲进行回答,对其信心及自尊心做到相应增强。最后,借助知识对生活现象进行科学解读,培养自主性。
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提倡下,教师将以往略显落后的授课模式进行转换,借助多种方式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之能够紧跟授课节奏对知识进行探究,锻炼其综合能力,更是让其带着自主性将新旧知识结合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形成终身的自学能力。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依托新课程的指导,巧用目标驱动来创设多种不同的交流机会,将学生以往被禁锢的思维做到切实有效打开,萌生积极性并参与后续的校园生活,做到全方位成长。
参考文献:
[1]刘静. 高中生物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行为表现及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2]杨小红. 高中生物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1.
[1]李桂林.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