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技术与经济效益分析
王斌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斌,. 石油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技术与经济效益分析[J]. 金融研究杂志,2024.9. DOI:10.12721/ccn.2024.157087.
摘要:
石油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高能耗、高排放的特点对环境与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资源,石油化工企业必须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本文旨在探讨石油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及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技术、管理和实践案例的分析,提出有效的节能减排策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节能减排技术,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分析
DOI:10.12721/ccn.2024.157087
基金资助:

引言

石油化工行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挑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枯竭问题的日益严峻,节能减排已成为石油化工企业不可回避的课题。本文将从技术、管理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石油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以期为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石油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技术

1. 能源管理技术

能源管理是石油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通过合理使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可以实现节省能源、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

1.1 能源消耗监控与优化

石油化工企业应建立能源消耗监控系统,对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找出能源消耗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为优化能源管理提供依据。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能源使用计划,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1.2 设备节能改造与升级

对石油化工设备进行节能改造和升级是降低能源消耗的重要途径。企业可以引进高效节能设备,如高效节能泵、压缩机、换热器等,并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此外,通过优化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3 能源回收与利用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余热、余压和尾气等,这些废气可以通过能源回收利用技术进行再利用。例如,利用余热锅炉将烟气中的热能回收转换成蒸汽再次利用;通过热泵技术将低温余热提升到可利用的温度范围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的能源消费成本。

2. 废气废水处理技术

石油化工行业是一个高污染行业,废气和废水的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废气废水处理是石油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方面。

2.1 废气处理技术

针对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企业应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常见的废气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催化氧化、燃烧等。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废气处理技术,可以减少废气排放,降低环境污染物的含量和浓度,达到环境排放标准要求。

2.2 废水处理技术

石油化工废水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处理难度较大。企业应采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如膜分离技术、化学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等,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同时,通过资源回收与利用技术,将废水中的有价值物质进行回收和再利用,降低资源浪费。

3. 环保设备技术

环保设备技术的应用可以优化油气分离、废气处理、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工序。例如,在浓硫酸环保生产的过程中,除了采用除尘器等环保设备外,还可以在反应器内部设计传热设备,将反应产生的废热直接传导到下一个反应器中,实现能量的再利用。

石油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经济效益分析

1. 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石油化工企业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一方面,通过能源管理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能源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废气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降低环境治理成本,减少因环境污染而产生的赔偿成本和处罚成本。

2. 提高市场竞争力

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石油化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政策的日益严格,企业如果能够积极采取节能减排措施,不仅可以获得政策上的支持和优惠,还能在市场上树立绿色环保的企业形象,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3. 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可以推动石油化工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企业在实施节能减排措施的过程中,需要引进和开发新的高效节能设备和技术,这将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同时,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也将推动企业的生产工艺优化和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4.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石油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还可以实现社会效益的改善。通过减少废气和废水的排放,企业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通过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企业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宜居的环境。

实践案例分析

1. 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建设余热回收系统、实施汽轮机通流面积改造等节能技改项目,实现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该公司重整四合一炉增加余热回收系统改造后,年节约标准煤5168吨;催化装置烟机采用新型马刀型动叶片技术后,年节约标准煤1439吨。此外,该公司还建设了1.4兆瓦光伏发电系统,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1366吨。

2. 恒力石化(大连)炼化有限公司

恒力石化(大连)炼化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石油化工企业之一,其在节能减排领域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公司通过技术创新、设备升级以及管理优化等多方面的努力,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大幅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

技术创新引领节能减排

恒力石化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不断投入研发资源,开发和应用了一系列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例如,在炼油过程中,公司采用了先进的催化裂化技术,通过优化催化剂配方和反应条件,提高了轻质油品的收率和质量,同时减少了重质油品的生成,从而降低了后续处理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此外,公司还引入了先进的加氢处理技术,对重质油品进行深度加工,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并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排放。

设备升级促进能效提升

为了提升能效,恒力石化不断对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换代。公司引进了大量高效节能的设备,如高效换热器、节能型压缩机、低能耗电机等,这些设备在降低能耗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此外,公司还注重设备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远程监控技术,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和实时监测,进一步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管理优化推动节能减排

除了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外,恒力石化还通过管理优化来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和环保管理体系,制定了严格的节能减排目标和考核标准,将节能减排工作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和绩效考核中。同时,公司还加强了员工的节能减排意识培训,提高了全员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公司不仅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还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

恒力石化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努力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公司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环境治理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公司还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为推动行业绿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公司还通过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和经验,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石油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对于提升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推动石油化工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企业应继续加大在节能减排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开发和应用更加高效、环保的技术和设备。

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能源管理体系和环保管理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减排目标和考核标准,确保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实施。

加强员工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的节能减排意识和技能水平,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工作,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推广先进经验与技术:加强与行业内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广先进的节能减排经验和技术,带动整个行业的绿色发展。

关注政策导向与市场变化:密切关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市场变化动态,及时调整企业的节能减排策略和方向,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虹钢,曾桃,夏堃,等. 石油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现状与对策研究[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3,13(9):206-208.

2、王少梅. 石油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石化技术,2022,29(1):212-213.

3、杨刚剑. 石油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及对策[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6):163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