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指的是人体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状态,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缓慢、反应迟钝、情绪不良等等,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具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慢性病则指的是一类病情较长、不构成传染并具有常年累积特征的疾病统称,常见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等。肥胖和超重是导致慢性病与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为减少亚健康状态与慢性病的影响与产生可能性,医护人员往往会对超重或肥胖人员采取饮食管理措施,要求他们改善膳食结构,降低热量摄入。由于不同的肥胖与超重患者具有差异化的饮食习惯与特点,为实现个性化的医疗服务,采用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措施,能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接受能力。因此,为了探究营养干预措施对预防亚健康、慢性病的临床疗效,现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体检中心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诊断为肥胖或超重患者64例,按照随机抽取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26-52岁,平均年龄(35.4±14.2)岁,对照组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34.8±16.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观察组:针对组内患者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查和研究,并依据其体检结果和相关参数制订出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方案,主要以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为主。首先是热量摄入控制,按照患者的体重、体脂含量以及血压血糖参数,确定将患者的日热量摄入控制在1200-1400千卡,并对摄入食物类型进行管理,降低钠盐、脂肪等物质的摄入量[1]。其次是饮食方案制订。医护人员可按照患者热量摄入控制方案对其膳食结构与摄入方式进行管理,按照地域特点制订出食品热量换算表,为患者提供适合其日常饮食习惯和饮食特点的,更加细致的个性化营养干预服务。最后是要求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杜绝摄入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遵循少食多餐、定时定量的原则,避免饮食不规律现象的出现,杜绝烟酒摄入。
对照组:向患者发放《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并向其宣传和教育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不进行针对性的营养干预工作。
1.3观察指标
①体征参数:在营养干预后,检测体重变化、体质指数、血脂等指标。②营养干预后认知:在营养干预后调查患者对营养学的认知程度。③不健康饮食摄入率:营养干预后调查患者对不健康饮食的摄入率。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x̄眘)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体征参数对比
经过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措施后,观察组的体重指标、体质指数、甘油三酯以及胆固醇值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营养干预后体征参数比较(x̄±s)
2.2两组患者营养学认知率与饮食摄入率对比
经过营养干预后,观察组的营养学认知和不健康饮食摄入率相较于对照组同样具有了显著下降,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营养干预后认知率与饮食摄入率比较(%)
3.讨论:
肥胖症的产生和发展与人体内分泌的协调功能密不可分,饮食结构的不均衡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导致大量脂肪堆积在人体体内,形成肥胖症,而肥胖症又会导致人体内分泌的失调,引发各类亚健康或慢性病。相反地,内分泌异常同样也会引发肥胖症,二者互为因果关系,因此,改善膳食结构,降低肥胖、超重现象的发生,对避免引发亚健康与慢性病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性提高,饮食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亚健康现象与慢性病患者不断增多,医学界应当提高对营养干预措施的重视程度,从热量摄入控制、个性化食谱制定、饮食结构管理以及营养知识教育等几个方面对肥胖症或超重患者进行营养干预,降低他们受亚健康状态的影响,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2]。
在本研究当中,观察组患者经过针对性营养干预后,其饮食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相对于接受常规营养干预的对照组,各项体征参数明显占优,生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有效体现出了针对性营养干预措施对预防亚健康和慢性病,改善患者身体素质的优势和作用。因此,医护人员在针对超重、肥胖症患者进行护理和治疗的过程当中,应当对其进行个性化的营养干预,从患者的饮食习惯与日常饮食结构入手,制订出科学可行的营养干预方案,对超重以及肥胖患者的每日热量摄入进行进一步规定,并对其摄入食物类型进行管理,减少刺激性食物与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使他们能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效避免亚健康与慢性病对肥胖超重患者的影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引入针对性、个性化的营养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肥胖、超重患者受亚健康或慢性病影响的风险,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临床预防疗效较为突出。
参考文献:
[1]孙颖.医学营养干预结合行为研究法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营养状态及希望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0):71-72.
[2]任微微,李逊.远程随访联合短期膳食替代营养干预对成年超重肥胖女性的效果[J].慢性病学杂志,2020,21(01):63-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