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升,乳及乳制品行业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有所提升,但是,由于目前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方案与管理方式,在生产期间很容易出现微生物污染的问题,难以有效控制乳及乳制品的生产质量。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按照微生物污染特点与实际情况,采用有效措施开展各方面的管理和控制工作,有效控制与消除微生物污染问题。
1、在乳制品的处理流程里,对微生物的管理至关重要
对于乳制品的处理,它的流程非常繁琐,任何一个环节的出错都有可能导致最后的产品质量受损。借助微生物管理手段,我们能够迅速识别出在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依照这些问题给出适当的调整与避免策略,进而成功地解决了问题,进一步提高了乳制品的质量水平。若是乳品生产公司未能对牛奶生产流程实施恰当的质量管理,未能执行严谨的监督与风险评估,那么将难以立即察觉到任何问题。如果乳制品的质量受到了挑战,这将对顾客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同样也将严重破坏乳品生产公司的声誉以及财务收入。所以,我们必须积极提升乳制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以便能够尽早识别并处理可能的问题,这对于顾客的身心健康以及公司的财务收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在乳制品里,微生物的规定成分具有独特的属性
在乳类产品中,微生物的规范构造展示了极度的均衡和稳定,并且能够精确地测量诸如菌群、菌株的数目等特征,还包括诸如生理反应、基因顺序、独特的蛋白质等实际的属性。这些构造要素对于乳类产品和其衍生产品的微生物检测、设备改良、品质管理、科研研究等多个层次都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在乳制品的生产流程里,微生物的标准化成分不只是起到了标准成分的核心角色,同时也展现出了其特殊的属性。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在乳类产品中,微生物的标准组成部分不仅具备了测量的稳健性,还具备了生物的跟踪能力。测量的稳健性意味着其特征信息能够追溯至全球共享的基本信息或普遍接受的信息;而生物的跟踪能力则意味着其名义特质(例如生化反应、基因序列、特异蛋白等)能够跟踪至菌种的保存地点。因此,我们有责任保证乳制品里的微生物指数标志性成分的特性是均匀和稳定的,并且要避免它在实际表现上的变化。(2)乳制品内的标准化成分的性质与数量会受到微生物的存在水平的影响。假设这些成分维持在室温下,其数量会不断增加;然而,假设这些成分维持在较冷的条件下,因为冰晶的机械损伤,它们有可能会遭受灭绝。因此,如何保证乳制品中的微生物的活动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均衡和稳定,已经变成了影响乳制品中微生物识别的技术挑战之一。(3)探究乳制品中的微生物标志性成分,必须确保其生物安全性。疾病的起源是影响全球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对于这些包含疾病的微生物标志性成分的研究,不只需要遵循我国的测量法规,还需要遵循国家的生态安全相关规定。
3、乳制品加工过程中微生物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
3.1加工乳制品原料的组成和特性
尽管制造商具备采集高级乳品原材料以生产乳制品的实力,但是,由于一些因素,如乳制品的生产商没有适当地处理原材料,存在变质的危险,他们还是会继续在乳制品的生产过程中使用,这可能会引发一些来自乳源的有害微生物侵入到乳制品中,从而对消费者的胃肠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此外,一些乳制品的供应商可能面临着安全风险,或者未达到乳制品的营养含量测试标准,这同样会给乳制品的质量与安全带来潜在的风险。
3.2乳制品加工中的微生物问题
随着中国工业的发展,广泛使用各式各样的机器设备来对乳制品进行处理。但是,这些设备的准确度通常会对乳制品的质量产生影响。例如,因为处理乳制品的主要原料是牛、牛和绵羊的奶,因此,在收集、储存、转移和初始处理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菌群和其他各种微生物的总数。所以,在乳制品的制造流程里,我们需要依照产品的属性,对其每一个环节进行精确的清洁与杀菌。假如没有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大批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将会被带入设备,从而使得生产的乳制品中仍然存在大量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假设这些乳制品上市,其销售状态会引起顾客的不满,甚至有可能危害其身体健康。所以,身为乳制品的供应商,我们有责任提升乳制品的清洁度与抗菌程度,以便保证其质量,同时也要保障顾客的身体健康以及公司的经济利润。
3.3食品加工中的操作因素
一些工厂的职员没有遵循规定的乳制品处理步骤,导致乳源含有大量的污染物,给乳制品的质量与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此外,一些生产者没有适当地调节牛奶加工区的湿度、温度和阳光强度,从而导致乳制品在潮湿或者高温的条件下进行加工与封装。
3.4乳粉加工环境中的克罗诺杆菌属污染
克罗诺杆菌属耐干燥,其抗干燥能力远超过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其他肠杆菌科菌株,可以在水分活度(aw)为0.2的奶粉中存在2 年。该菌容易形成生物膜,常规清洁剂、消毒剂、具有较高的抗性,也是造成其在婴儿奶粉生产环境中长期持续性存在因素。有研究表明,婴儿配方奶粉和加工环境中分离得到的克诺罗杆菌存活时间可长达 1 年,3CFU /100 g的克罗诺杆菌属污染也能导致该菌在婴儿配方粉保质期内长期存活进而威胁婴儿的身体健康。
4、加强乳制品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控制的方法与措施
4.1微生物监测技术控制功能
我们已经采纳了微生物学、生物电化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检测手段,对乳制品中的潜在病原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这些创新的检测手段使我们能够进行现场或网络的检测。例如,在处理酸奶这类食品时,其质量会因温度、pH值和湿度等因素而有所差异。因此,要想准确地理解和分析所有的生产需求,这就变得极其困难。一个专门负责生产的网络监控系统能够持续且自动地检测生产信号和设备的温度,从而获取所有相关的数据,这些数据会被用于各项指标的检查,然后进行精确的分析,最后将结果传递给信号接收部分。通过使用各种调整设备,例如酸奶的生产过程和相关的设备,我们能够精确地追踪每一项的测试结果,从而提高整个酸奶的操作技术。在乳制品的生产过程中,适当地管理设备的工作环境对于确保乳制品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借助尖端的设备和全自动化的检测系统,我们不只是建立了提升乳制品生产效率的稳固基础,同时也大幅度提升了其质量和生产效率。因此,在未来,我们需要对乳制品的制造、储存和质量评价技术进行深度研究和应用。。
4.2强化乳制品生产过程中设备设施的消毒和清洁工作
在乳粉制作的流程中,增强制造工具的消毒和清洗能力也是阻止微生物繁殖的重要方法。所以,作为乳粉制造商,我们必须马上对制造场所进行消毒和清洗。再者,在清洗的步骤中,我们必须精确控制所使用的消毒剂的浓度,不同的设备的消毒剂浓度可能不一样。例如,如果我们想对设备进行清洁,就必须根据使用的材料以及设备的不同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果我们选择使用酸性的溶剂进行清洁,我们应该首先考虑选择较为柔软的溶剂。另外,为了达到最佳的清洁效果,我们需要对清洗剂的浓度、流动性以及储藏期限进行准确的控制。若未对其进行恰当的管理,例如过多的运用、过高的流速以及持续的消毒时间,这将导致设备面临严重的负荷,甚至可能导致其损坏。相反,若是清洁剂的使用量过少、传输过程缓慢、消毒时间过长,那么最后的消毒成效便可能受阻,这可能会对乳制品的生产水平带来不利的后果。经过对乳品供应商以及相关设备的彻底打扫和杀菌处理之后,我们必须全面地审视并管理杀菌的效果,以此来保证设备的流通性和稳定性,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收益,并且还可以最终确保乳品的生产素质。
4.3应用杀菌技术避免微生物污染
在乳制品的生产过程中,提高液态乳的颜色、营养成分和保存期限,消毒步骤的关键性是显而易见的。乳制品的消毒主要目标是清除其内部的微生物或者它们的孢子,以此来延长其保存期限,同时保证其质量和安全。原料的损坏并不仅限于乳制品质量的降低,在所有的生产和处理步骤中,例如筛选、浓缩、发酵和封装,都可能存在微生物污染的风险。为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我们必须彻底地处理和乳制品有关的容器、管道、工具和包装材料,这样才可以避免微生物的入侵。目前,过氧化氢·银离子已经确立为一种有效且易于操作的设备和管道清洁剂,它的核心作用就是杀菌和消毒。在制作奶制品的过程中,此种清洁技术展示了如下特点:其颜色洁白无暇、无异味、无毒素、无剩余物、无腐烂,并且对人体的生理和精神健康无损,能够和水完美结合,且无耐药性,并且不会因为水的PH值和温度(0℃~95℃)而产生变化,因此具备很大的应用潜力。
4.4对乳制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进行即时的环境参数调整
人类活动和空气状况都有可能对乳制品的生产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食品加工企业必须定时保养专门用于生产乳制品的设备,同时严格禁止在设备受损的情况下倒入剩余的原料奶或其他液体物质。制造商必须每天对牛奶的生产设备进行严谨的检查,以确保其卫生和均衡,同时严厉禁止从已经过期或者未满足安全标准的牛奶中采购。企业的管理层也应该主动提升他们的生产技术,并精确地操控特定的乳制品处理设备。通常,乳制品的质量问题通常源于多种因素,如动物环境的破坏、乳制品生产商的安全意识欠缺、乳制品生产地的环境状况,还有乳制品生产技术的相对落后等多重复杂的影响。在乳制品的生产流程中,可能出现多样的改动,这些改动可能会破坏其表面和内部的稳定性,从而给消费者的身体带来隐患。假设在储藏乳制品的时候,未采取严谨的环境保护手段,那么它们的表面就极有可能被摧毁。若乳制品的表面受损,则可能引发其他有毒物质的侵入,从而给其自身带来损害。
4.5加强微生物溯源技术推广
微生物的生长离不开乳制品中丰富的水分和多样的营养元素,这些都为它们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因此,我们必须尽量防止使用有害的微生物对乳制品造成损害,这不仅仅是通过对末端产品的检验来达到的,所以,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对微生物的控制显得尤为关键。比如,借助科学且有效的生物工程技术,我们能够防止微生物的潜在危害;我们具备通过标准化的环境和原材料管理方式来降低微生物危害的能力;依赖严谨的包装和温度管理,能确保产品质量。通过追踪微生物的污染,能够识别潜在的污染来源,并全面阻止其扩散,已经拥有了在关键的管理部门进行严格控制的技巧。此外,还可以在生产过程中迅速采取多种预防措施和纠错方法,以此来显著削减因为大量生产质量欠佳的商品所带来的财务损耗,进一步节约企业的成本。相似地,通过运用微生物追踪方法,我们可以有力地避免商品的返还,从而降低其对社区的不良作用。
4.6强化包装管理
对于乳制品的品质,它的包装手法是决定性的。因此,当我们对乳制品的包装流程进行调整时,必须对各类包装手法做出精细的控制。只有如此,我们才可以把多元化的包装手法整合到具体的乳制品中,从而保证产品的优良性。一般来说,为了保证乳制品的质量,我们已经构建了合理的包装架构。在实际的打包过程中,层数越高则表现得更好,但是,我们必须依照乳制品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最合适的打包策略。
5、结语
综上所述,在乳及乳制品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微生物污染问题,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这就需要在实际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中,结合乳及乳制品的微生物污染特点,强化生产过程管理力度,制定完善的质量审核方案,确保微生物污染问题的有效控制,充分发挥各种微生物污染控制方式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卢倩倩,李燕.乳及乳制品中微生物污染及其控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3(23):78-98.
[2] 刘莹.乳制品中微生物污染及其防控措施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7,34(45):262-277.
[3] [5]NAZAROWEC-WHITE M, FARBER J M. Incidence, survival, and growth of Enterobacter sakazakii in infant formula[J]. Journal of Food Protection, 1997, 60(3): 226-230. DOI:10.4315/0362-028x-60.3.226.
[4] 陈翠玲,钮冰,杨捷琳,赵丽娜,蒋原.克罗诺杆菌属在特殊环境中耐受性与耐药性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20,41(05):328-331+339.
[5] 甘辛,李凤琴.克罗诺杆菌属致病性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8,30(06):663-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