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高中化学课程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重点,由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承和积累,转向对知识的探索,其目的不仅在于获取知识,还在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创新的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将化学教学策略转变为学习重心的转变。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教学方式,这也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一种有效方法。
1 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探索和深化自己想要掌握的知识和内容,也可以将学生随意地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在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中进行学习。可以看出,探究式教学具有主动探索、深度学习和合作交流的特征,它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造力进行更好地培养。
2 探究式教学实施的有效策略
2.1 强化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在探究式教学设计中,课堂教学导入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从整体的知识体系来看,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者是一个教学活动的一开始,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动力,一个好的课堂导入,不但可以激起他们的求知欲,也可以把他们的学习热情给激发出来。这就需要老师们根据所要教授的内容,灵活地改变课堂引入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更主动地投入。
比如,在教学“过氧化钠”时,可以采用实验导入法,老师结合生活中的生活,问:“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已经了解到,水能把火扑灭,蜡烛也能吹灭,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实验。”接着,老师将“滴水生火”“吹气生火”等实验进行了示范。这样的话,就能引起学生们的认知冲突,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获取新知识的依据,教师对其进行有意义的引入,既能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获的知识进行消化,又能让学生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改造,这样就能让他们的认知过程适应,并推动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在引入过程中,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
2.2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进行科学探索
教学情境是指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呈现有关的生活化情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景应当是富有启发性的、科学的。
启发性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探索。
所谓科学,就是运用新课程的方式与内容,必须是正确可靠的,符合现代科学的方式与内容。比如,在学习《生活中常用的食盐》时,可将其与蒸馒头的情景结合起来,从而引出一个问题:蒸馒头中使用的纯碱是碱吗?为什么馒头加入适量的苏打粉后不会变酸?馒头为何加入适量的苏打粉后变得松软、疏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运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加强对真实世界的内省,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科学态度、创造精神。
2.3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转化思维的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效果,老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要能按照有关的内容,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设置,这样才能开发出学生的思维潜能,同时,还能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的思维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语言讲述、图片演示和录像等方法来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比如,在教学“海水晒盐”这一课时,老师可以采取口头讲述的方法,让他们设想海水晒盐法,适时给他们看“海水晒盐”的录像,让他们自己去证明自己的看法是不是正确的,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转变能力。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老师要自觉地将化学知识与社会发展的动态环境结合起来,让他们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角度来理解化学,提高他们运用自己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化学知识是趣味和实用的,这对化学知识的生活化、应用化和实践性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使他们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得到提高。
2.4开展合作研究,建立综合性的化学知识体系
化学探究式教学策略是指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在教学策略的执行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和激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要自觉地给他们提供探索的机会,使他们的学习思路得以充分培养,帮助他们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老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及时地对学生提出在化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示,这可以让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们可以用自己的合作探究来探索化学知识,这比老师的直接讲解更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比如,在“氯与水的反应”这一课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氯水与硝酸银、紫石蕊试液发生反应的过程。然后,让每个组的成员都对自己所看到的现象进行交流,然后,让同学们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并对这些现象进行归纳。用紫石蕊试液处理的氯水,先呈红色,再褪色。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氯水含氯、氢离子,氯水具有漂白性。
2.5做好课后总结,提高学生在化学创造力
结尾技巧是一种在特定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也就是在课堂上进行总结。课堂小结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它能让学生们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做一个简要的回顾与总结,并将其梳理出来,让他们学到的知识变得更有条理。一个好的课堂小结也能拓宽学生的眼界,扩展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在课堂上激发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比如,在“海水淡化”一课中,同学们都已经了解到了多步快速蒸馏法,老师们可以给他们安排一些课后的任务,让他们自己去收集更多关于海水淡化的方法,以此来培养他们对生活中的化学和生产化学的兴趣。这样,学生们可以在课余时间对生活、生产中的化学知识进行自己的探究。
结语:
当今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对教育教学进行更多的关注,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造精神。在新课程标准下,为了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许多教改都在倡导探索新的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实现对科学素养的培养。本研究所提出之「探究式」教学策略,既重视学生在学习中之核心素养之发展,又可进一步提升其探究之兴趣;它既能在教学中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基础,又能指导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问题和现实中去,这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高层次思维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张林.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角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0(21):27-28.
[2]齐鹏.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2(2):25-26.
[3]袁琼玲.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微课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76):119-121.
[4]郑春艳.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索[J].现代农村科技,2021(3):84.
[5]刘自庆,王光彦.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9(24):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