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笔者想讲讲这三年来,我尝试过的确实行之有效的一些物理教学中的躬行之策。
一、开展合作式辩论,争做能言善辩的辩手
开展辩论赛在语文教学中是不少见的,但于物理课堂上确是一种挑战。在物理课上展开,也就意味着一节课就探究着这么一个知识点,效率是不高的。想来,通过辩论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依学生相互较劲不服输的个性,他们是会在前期广泛地搜集资料、进行充分准备的,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定是深化了不少的,并且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思辨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那为何不和语文老师一起合作展开一场酣畅淋漓的辩论赛呢?若能利用周末时间准备,周一在班会课上进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之前的教学中,笔者布置的是“摩擦力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一辩题。在借由一个简短的视频让大家了解辩论之后,先是选了一位掌控全场秩序的主持人和两位计时员后,再选了八位公平公正的评委,最后将剩余的学生分为两个阵营,正反双方各自推举出五位正式辩手,其余的选手也可在设定的自由辩论时间内,为自己的一方出一份力。
在实践中,班级的每位学生都能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主持人稳定地把控每一环节,正反方正式辩手慷慨激昂地一一发表观点,非正式辩手互不想让地积极发言,评委根据评分细则详细尽责地点评,整个过程好不热闹,比在平时课堂中的表现积极得多。不仅如此,有些辩手的观点很是新颖,明显课后做足了功夫;有些辩手的逻辑严谨,有理有据,使得对手都不由得连连点头;更有平时在物理学习上表现一般或是兴趣较低的学生,在辩论时为自己一方争得满脸通红。看着他们一个个有模有样的范儿,不禁感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赛后原表现平平的学生主动想我说道,他很开心,觉得自己不是那么没用了,物理还是很有意思的,以后要更加努力学习。相信,无论输赢,在这场辩论赛后以自己为傲的学生不止是他,学习的信心如此增强了。改变,悄然发生。
二、录制知识性视频,自当小小频道的讲师
笔者曾在教学“电磁波与现代通信”这一章节时,布置了在制作PPT的基础上就介绍电
磁波、电磁波的应用与危害等方面,录制电磁波视频的作业,因那时条件允许学生可在课上完成,现在想来,认为可与信息老师协商,是否可以在学习该章节期间,利用几节信息课,完成这一任务。
笔者觉之意义重大的原因在于:其一,深感学生表达能力欠缺,上课提问学生往往词不达意,但做题又能依葫芦画瓢写出个大概,既能写出,学生便不以为意,实则还未理解透彻,因此想通过让每个人把知识说出来的任务来让他们深刻地明白,所学所得不能只知个大概,必须了然于心,才能顺畅自然地表达,才能灵活地应用;其二,当下信息技术之发达且学生们以后应用信息技术之必然性,有必要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的认识,况且现在录屏软件、剪辑软件之便利,这一任务对于他们来说不是难事。
在最后给视频打分时,能感到学生对电磁波的认识提高了不少,部分学生不愿意说出自己想法的习惯也得到了改善,还会惊喜地发现一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上的出色表现,当他们的闪光点上的黑布被你揭去时,他们对你和你的课堂的敬意油然而生。
三、撰写物理小论文,试当崇尚科学的文人
“论文”一词大部分人到了大学才会接触到,对于知识储备较少的初中生而言,要写
出一篇有模有样的论文确实是有难度的,但也并非天方夜谭。“论文”指的是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学生自然是具有讨论研究问题的能力,只是每个人的能力高低不同罢了,然不能因其能力较弱而认为其无法做到,应正是其该方面能力弱更该督导强化,才为教师之责。当然,初中阶段是不要求学生具备写作论文的能力的,但学生的科研能力应当从小培养,学术氛围应当早些在学生之间弥散开来,这样对科学的敬畏之情可刻得更深。
相信不少教师会担心论文的写作对于多数学生是枯燥乏味的,因此一开始接触的论文题目需是学生容易上手的。笔者给学生布置的题目是“开发新能源和节约能源哪个更重要”,这是苏科版物理九下教材上的一个思考题。首先,这个问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再者,这样一个辩论性的问题,也提供了一个写作的思路,易于在比较中展开;此外,在对于能源问题的探讨和写作前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自身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定是会增强的。学习,获得的不只是单纯的知识,更应是这知识背后的意识的觉醒。
这一论文如若布置在时间尤宝贵的初三复习阶段是不太可能的,因此,笔者以为在初三寒假期间布置较好,可和语文老师通力合作,当作两门科目共同的作业,在给出一些“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这一章节必备的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假期查阅资料,佐证自己的观点,完成文章。这样,既锻炼到了用科学语言写作的能力,又可以自学能源相关的知识,这样在课堂上进行些补充和归纳,就可以完成这个章节的学习,培养自学能力的同时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四、完成科学小制作,且是手艺精良的匠人
科学小制作、废物大改造是现在较多应用于物理教学中的,再提一嘴,是因为笔者深感这两项之重要。上学期在做“光的反射”学生实验时,在简单演示完实验操作后,较多学生仍不能够利用我自制的一些器材进行有效的实验,深觉学生动手能力之亟待提高。
犹记得,独自焊接完成特斯拉线圈的那名学生,对物理的兴趣骤然提升;看到因坚持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的那个孩子,一次又一次地改进自己的娃娃机,为师由衷地佩服。在反复地尝试、失败、改进与突破中,远不止是应用了知识,提升了动手能力,更是对心性的磨砺。
他们可以成为更好的他们,他们远比我们想象中有才华、有能力,但是他们需要我们提供展示的舞台。
【结语】以上四种躬行之策,可作为平铺直叙的学习过程中的一方调味剂。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我们能记得的分数少之又少,但这一件件自己诞生的作品必然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回味无穷。如若在以后“青春仪式”的舞台上,不只有歌舞表演,还有兴致昂扬地展示自己的科学小发明的手舞足蹈,那必然是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