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安全隐患排查与事故发生率关系的研究
隋亭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隋亭,. 矿山安全隐患排查与事故发生率关系的研究[J]. 矿山工程与技术,2021.8. DOI:10.12721/ccn.2021.157071.
摘要:
在露天矿山生产工艺中,开采-破碎-研磨-浮选-脱水-废渣存储整个工作流程中的危险源识别是安全员现场检查隐患的依据,隐患排查可以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从源头上抑制事故的发生。事故发生率是基于全年所查处隐患的大数据基础上的,也就是查出的某类安全隐患越频繁发生则发生此类事故的概率就越高。
关键词: 危险源识别隐患排查事故发生率
DOI:10.12721/ccn.2021.157071
基金资助:

一、 危险源识别

我此次所研究的事自己所在的铜钼矿露天矿山,包含的需要危险源识别的工作流程有:开采、破碎、研磨、浮选、脱水、废渣存储;涉及到的区域有:露天采矿场,粗碎场地,(皮带廊),球磨、半自磨、浮选、精矿压滤的工作厂房,尾矿废渣制备厂房,尾矿库,危险化学品存储仓库;所要识别的设备有:8t电铲、tr100自卸车、锥型破碎机、封闭式皮带廊、球磨、半自磨、浮选机、高压过滤机、陶瓷过滤机、深锥浓密机、高浓度隔膜泵等大型先进的矿山设备。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运行,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中所采用的LEC法排查出整个矿山生产工艺中重大危险源三个:露天采场、尾矿库、炸药库,LEC法:

1.1  LEC评价法的定义

指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

1.2 LEC评价法的用途

该方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工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本次评价给每个因素的值最大定为10,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

D=L×E×C

风险分值D=LEC。D值越大,说明所评价的工作流程或区域的危险性越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采取人员的安全培训,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工作时长,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1.3 量化分值标准

此次评价分析采取半定量计值法。具体如下:

1.3.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10 完全可以预料;6 相当可能;3 可能,但不经常;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 极不可能;0.1 实际不可能。

1.3.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10 连续暴露;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 每月一次暴露;1 每年几次暴露 0.5 。

根据公式:风险D=LEC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并判断评价危险性的大小。

其余重要危险源见表1-1

1739771873913.jpg

1739771940216.jpg

1739772032216.jpg

从表1-1中可以看出,重要的危险源基本在各类危险作业和大型设备中,通过危险源辨识可以将矿山划分出几个重点管控的方面;露天采场爆破、排土场作业区域、选矿厂厂房高处作业、带电作业。

二、 隐患排查

在危险源识别的基础上,安全管理人员按照危险源所在区域、特性和危害程度,制订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对设计的危险源处作业的员工进行了针对危险源的安全培训。公司制订了严格的安全检查制度,检查方式分为:日检查、周检查、月度大检查、节假日检查、专检组巡查等。各单位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员对每日重点监护的危险源进行巡查,发现隐患利用微信上报的模式立即上报给相关部门,相关部门立即采取措施,将安全隐患处理掉,不能立即处理的隐患公司安全管理人员会同相关专业的工程师现场考察,经过专家商定后出具整改方案,落实整改。各生产单位的班组进行周检查,公司组织各专业各部门的相关工程师进行整个矿区的月度大检查、节假日前的检查、会同专家进行专项检查。经过各种检查收集统计检查中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整改情况,我统计了2015年单位的安全隐患上报情况,进行了归类分析。首先按照事故发生的原因分类,即从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就是三违)、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形成数据图表2-1

 1739772102276.jpg

从图表中可看出2015年因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安全隐患的占38%,因认得不安全行为导致安全隐患的占30%,因管理上的缺陷导致安全隐患的占23%,因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导致安全隐患的占9%。也就说明了目前物的不安全状态仍要作为我们现场安全隐患排查的重点,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决定了本质安全,安全管理上的也要加强管理。

其次、按照区域来划分安全隐患,形成下表2-2

 1739772159022.jpg

通过表2-2可以看出 2015年采矿场平台、一期磨矿车间、一期浮选车间这三个区域查出的安全隐患均超过60项;采矿场铜钼堆场、二期磨矿车间、二期浮选车间、一期粗碎车间查出安全隐患均超过30项;排土场、供暖车间(锅炉房)、二期粗碎车间查出安全隐患均超过20项。

3、事故发生率

2015年我矿山发生一起高处作业轻微伤,通过事故调查,查出事故原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在作业过程中没有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要求系安全带,导致其从3米处不幸落下,脚踝和膝关节摔伤。早前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Herbert William Heinrich)提出海因里希法则(Heinrich's Law),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通过海因里希法则反推一下,通过安全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反推轻度事故和重大事故的发生概率,通过2015年我矿山排查出的高处作业安全隐患的数据来看,高处作业安全隐患占据其他类安全隐患的比例较大,且排查出的高处作业隐患次数要比别的种类隐患数量较多。将高处作业安全隐患统计数据表如下表3-1

 1739772202021.jpg

通过图标可以看出2015年高处作业安全隐患发生次数为53次,发生高处作业安全事故1次,事故发生概率则为1/53,通过查阅2014年、2013年和2012年我矿山高处作业安全隐患发生次数分别为46、50、59,这也就说明了近年来高处作业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也就反向证明了海因里希法则的正确性。通过安全收集、统计、分析安全隐患和事故发生概率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安全管理和安全本质上规避风险,真正做到安全能管理的提升。

三、 安全管理提升

通过对2015现场安全隐患项统计结果的分析,得出2016年现场安全工作的重点及方向。

1、2016年要将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就是人的安全意识提升上去,可以利用各种安全培训、职业健康培训来强制灌输安全知识;再通过安全生产月的各项安全活动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仍要搞事故事件分析、讨论、总结会,警钟长鸣。

2、借助安全标准化系统,将安全管理标准化。通过安全标准化的运行,制度的梳理和学习,对各单位负责人进行全面的培训,让安全管理到位、到点。本年度开始施行现场安全信息上报系统,利用微信平台那个各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联系到一起,使得安全隐患发现后立刻上报,上报后立刻落实整改,整改后立刻复查整改情况。做到上报自下而上,考核自上而下,奖励归属个人。

3、根据2015年安全隐患项的统计分析找出了重点安全隐患的管控区域,2016年将采矿场平台、一期磨矿车间、一期浮选车间作为一级排查区域,采矿场铜钼堆场、二期磨矿车间、二期浮选车间、一期粗碎车间作为二级排查区域,排土场、供暖车间(锅炉房)、二期粗碎车间作为三级排查区域。加大重点区域的检查力度,针对电气安全、防火、防汛等做专项检查安排,力争做到重点区域重点管控。

四、 结论

通过以上数据和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 证实了海因里希法则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理论正确性。

2、 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利用海因里希法则的反向推导,从解决安全隐患中规避事故造成的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损失。

3、 通过以往的安全隐患统计,指示下一步安全管理提升的重点。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