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业植保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利用农作物植保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保障农作物安全。相关人员应严格按照国家的植保技术标准,选择科学的管理措施,保证农作物生产的各个环节安全,从源头上提升食品安全。
1.2 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
目前,我国部分农业种植地区农作物产量降低,为了改变这一情况,需要加大植保技术的应用。同时,相关人员应提高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利用生物防治和物理方法,实现消灭农作物病虫害的目标。在病虫害治理过程中,可以采用现代化监控系统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1.3 促进乡村振兴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农村地区一直发展较慢,同时发展质量也较低,需要采取有效的促使改善农村经济现状,促进农业经济对地区发展的作用。新时期,发展农村经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工作中需要做好一个方面的工作,为落实精准扶贫打下坚实基础。
2 农作物科学种植
2.1 轮作
要想保证农作物栽培质量,相关人员需提前处理播种土壤,应确保土壤平整度良好,为后续灌溉等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在结束栽培工作后,相关人员需结合实际地形与气候环境,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开展灌溉工作,以此提高农作物质量,保障农作物出苗率。
2.2 种子处理
首先,在选种时,需选择优质种子,高度关注种子质量,以此减少病虫害发生。在种植前,需严格开展种子处理工作,采用化学法或物理法,为后续种植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第二,在选择播种区域时,农户需尽量选择无病区播种,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率。
2.3 适时播种
管理农作物时,需综合考虑水文情况与土壤情况。同时,病虫害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相关人员需根据实际环境处理病虫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农户需根据农作物种类确定适时播种期,提前制定完善的播种方案。
2.4 肥水管理
在农作物栽培工作中,肥水处理是其核心内容,不仅影响着栽培工作的开展,且关乎农作物质量与产量。对此,农户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肥水处理工作,结合种植需求,制定高效可行的施肥计划与浇水方式,以此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并有效加强其病虫害抵抗力。
2.5 种植管理
农户需选择科学有效的种植技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优化种植流程与管理策略,及时发现种植问题并加以解决。通过合理把控种植环节,可以全面提升栽培工作的合理性,使农作物健康生长。同时,农户需系统处理播种土壤,确保土壤具备充足养分,以此增强农作物病虫害抵抗能力。此外,在农作物收获期,农户也需严格避免各种病虫害问题,避免土壤残存病虫害。
3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3.1 进行病虫害的精准监控与预测
第一,检疫性害虫智能监测系统。针对该生态系统内未发生且为害性较大的检疫性害虫,可以用昆虫性信息素技术,以靶标害虫成虫分泌的一种吸引同种异性进行交配产卵的物质,主要针对此类农作物常发生的或入侵性的靶标害虫进行诱捕并对其实时监测,比如针对玉米田进行草地贪叶蛾的动态监测,此类技术具有靶标性强、保护天敌的特征。第二,有害昆虫智能监测系统。此类技术主要借助鳞翅目、鞘翅目类害虫成虫的趋光特性,设置以太阳能诱虫灯为基础,对田生态系统内部有害昆虫进行诱捕、识别、数据的统计以及上传现代化设施。第三,病原微生物智能监测系统。此系统利用部分真菌类病害的病原孢子借助风力传播的特性,对其进行捕捉并用显微镜拍照上传。第四,气候监测系统。此系统主要是针对空气、光照强度、风向风力、空气温湿度、降雨强度等气象指标进行全天候的监测与数据收集和上传。
3.2 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技术是应用比较成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投入低、持续控害等优势。其基本理论为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创造利于农作物生长而遏制有害生物扩散的基础环境,具体包括以下措施。对于被病原微生物或靶标害虫侵染的农作物叶片、花穗、果实应及时采摘和集中销毁,从而有效降低有害生物的传染源;部分病虫害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节点为害较为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农作物提前或延后播种以及提前收获等措施,规避病虫害的为害高峰期与农作物特殊生长时期,从而降低其为害概率;大部分病原微生物和靶标害虫适合在隐蔽、高湿的环境中发展和传播,且容易侵染长势较弱的植株,因此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栽培密度、定期对农作物进行枝叶修剪及疏花、疏果等操作,从而增强农田生态系统内空气的流通性、降低空气湿度、增强光照强度、提高农作物抵御病虫害侵染的能力。
3.3 物理防治技术
一是灯光诱捕技术。主要是利用美国白蛾、斜纹夜蛾、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的成虫的趋光性,在固定的地点设置太阳能黑光灯对其进行捕获,在黑光灯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特定光波,从而有效提高其对于天敌和有益生物的保护性。二是糖醋液技术。主要是将红糖、米醋、白酒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复配后,利用桃小食心虫、甜菜夜蛾、烟青虫等靶标害虫成虫趋味的特性对其捕获。三是黄蓝板技术。利用部分靶标害虫趋色的特性进行捕获,其中黄板主要针对蚜虫、烟粉虱,蓝板主要针对蓟马,在黄蓝板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其悬挂高度一般为黄蓝板的底部高于农作物生长点 0~20 cm 较为合适,并依据农作物的生长定期调整高度适宜。
3.4 天敌防治技术
天敌防治技术是利用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防治有害生物。现阶段应用比较成熟的天敌控害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螨治螨技术是通过悬挂捕食螨,如智利小植绥螨、胡瓜钝绥螨等螨卡,对全爪螨、二斑叶螨等有害螨虫进行控制;在玉米螟卵的高发期,通过飞机释放蚜茧蜂的卵球对其进行寄生、破坏,从而影响其正常孵化;在蚜虫的发生期,通过引入异色瓢虫、草蛉等天敌进行控制。在使用天敌技术的过程中,应注意引入的天敌数量要足够多,天敌引入时机要合适,同时注意降低化学农药对天敌的杀伤性。
3.5 科学用药技术
在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到一定程度时,应选择合适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在化学农药的使用过程中,应遵循科学用药的基本原则。选择的化学农药对病害和虫害的针对性较强,但对于其他动植物具有较好的保护性。尽量选择作用机理不同的化学农药,比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进行轮换使用,避免提升靶标害虫或病原微生物抗药性;在农作物采摘前 15d,尽量避免喷施任何化学农药,以免残留在农产品上的农药引发中毒事件。同时引入现代化施药设备,当前阶段,部分地区在化学农药喷施过程中,仍然采取“人工 + 电动喷雾器”的传统施药模式,不仅作业效率较低、农药有效利用率低,而且极易引起人、畜中毒。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依据农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及农作物的长势,合理引入作业效率高、雾化效果好的无人机或大型弥雾机喷洒农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农作物种植工作中,要通过引入现代化技术、更新现代化设备,推进新型科技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从而实现农作物科学种植与病虫害综合防控的现代化升级。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国华.农业植保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J]. 江西农业,2020,(08).155-156.
[2] 李建军.对当前如何搞好植保技术服务的思考[J]. 现代农业研究,2019,(12).177-178.
[3] 彭乾,阙兴贵,李满春,等.农业植保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5).16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