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于当代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新型人才需要全面发展,并不只是可以在考试过程中取得好的成绩。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教师要注重学生历史科目的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地方历史文化,对历史教学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忽略。
一、地方历史文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促进个性发展
高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殊需求。在活动课程中体验丰富多彩的地域历史文化,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传承地方历史文化,弘扬优秀文化传统
地域历史文化蕴涵着丰富而又独特的文化底蕴,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素材,通过高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地域历史文化的专题式探究与亲身体验,例如“地方历史名人录”、“近海镇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寻找启东历史名镇”、“吕四方言及其特点”、“启东特色节日传统”等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了解地域历史知识的同时,感受历史文化背后的人文特质和优秀文化传统,以及近代社会发展中所显现的民族精神等,进而树立传承和发扬历史悠久、多姿多彩的地域历史文化的信念和责任。
(三)欣赏多样文化特色,理解文化的多样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与人文的不同搭配与组合,产生了不同的地理环境,又产生了孕育人类的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风俗等一系列行为。不同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地域历史文化产生了阶段性的特征。例如先秦到西晋灭亡前,杭州体现了吴、越文化的特征;从西晋中期到南宋末,随着经济重心的难移和人口大迁移,杭州吸收了更多的北方文化特征,且发展成为全国的政治和经济、文化中心。在高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中,应利用信息技术搜寻多阶段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料,欣赏多样的文明特色,从而理解历史文化的多样性,拓宽历史思维。
二、地方历史文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历史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在课程的资源的开发中,应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对话,唤醒学生文化自觉的责任意识,在探究和感受地域历史文化的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选择。
(二)兴趣性原则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应源于学生生活,所以在学校和学生的周围比比皆是,但要有选择性的挑选学生感兴趣的文化资源。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动机置于核心地位,这不仅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有原则,也是高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制定的基本依据。
(三)因地制宜原则
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选择中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尽可能的选择最具有典型教育价值的材料和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中,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充分体现课程和地方文化的有效融合。
(四)开放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课程内容的选取、整合以及活动设计、评价等方面,给开发者提供选择的余地和创新的空间,引导师生在实践活动中利用身边课程资源,扩展对地方历史文化的认同。并能够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多样的文化现象,有针对性地拓展教学活动内容。
三、地方历史文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地方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单纯地想要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让学生背诵考试会涉及的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当前时代的特点,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也有着不良影响,学生不仅不会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久而久之甚至会产生厌学的心理。无论在哪一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的培养都是促使学生高效学习的关键点,学生一旦对于历史学科产生了足够多的学习兴趣,那么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更加主动地提升自己的历史综合素养。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让学生了解有关自己家乡的历史,把历史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环境联系起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历史的专业素养。
例如,教学在讲解“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时,教师通过学生熟悉的晋祠建筑导入晋的建立,然后教师总结:“史记”中记载,周武王和叔虞玩耍时,从地上捡起一片叶子剪成玉的形状送给叔虞,说:我就拿这个封你为国君。这句话被一旁的史官记录了下来。过了几天,叔虞来提醒周武王兑现承诺,于是周武王将叔虞封为唐国诸侯。叔虞死后他的儿子继位,国号为晋。春秋时期,晋文公称霸中原,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山西被称为“晋”,清代设置山西省。最后教师导入今天所学的新课,教师利用乡土资源导入新课,以学生熟悉的乡土知识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地方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生从小生长的这片土地,可以说也是整个历史长河中一段见证,如果能够利用地方历史文化给学生讲解相关的历史知识点,那么学生就可以了解到自己所生活的地方有着什么样的历史,进而产生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然后转变为对国家的热爱。
例如,在教学“明清经济与文化”时,教师带着学生参观了山西的博物馆,告诉学生山西的经济文化在明清时代的变化,然后结合着山西的科技发展以及各种各样的新型科技产物,给学生讲解那一段激情的岁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自己家乡、对于祖国的热爱程度都有了明显提升。
(三)利用地方的历史文化,提高学生的实地考察能力
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单纯地对照课本给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更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历史学科是一门以考查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要求学生进行地方的历史考查,那么学生就可以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去实践学习历史,这对于高中历史学习阶段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学生整个历史学习的生涯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教学历史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告诉班级里面的学生,大家在听完老师的讲解之后,不妨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进行实地考查,看一看当地都有过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课堂中所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有无联系。学生平时可以多去查找资料文献,也可以多去看一看自己当地的博物馆,结合自己考查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历史综合素养。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做到高效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找到最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时代特点的教学方法。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也是这样,利用地方历史文化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这是每一个历史教师都需要注意的一点。
参考文献:
[1]戴媛媛.高中历史与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融合研究[J].华夏教师,2020(27):51.
[2]夏西.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浅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8):116.
[3]郭元祥,姜平.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与问题[J].基础教育课程,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