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民的知识水平及能力都有所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教育僵化、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不足等状况。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为了未来更好的发展,义务教育制度起步阶段——小学,就成了关键的一个环节。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
(一)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不高
目前大多数课堂比较沉闷,只有少数教师能让课堂活跃一些,但是还是很难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有一部分同学是为了“好好学习”而一直专注课堂。课堂材料及课后作业也可以看出学生的压力较大,失去了童年的乐趣和活力。课后各种辅导班等让学生没有自由的时间,各种生活时间都被安排满了,没有“主动权”,导致学生从学习之前就失去了主动学习的动力,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安排、按时间上课、按流程接受知识、结束学习的状态。整个学习过程被模式化、流程化,有如工厂流水线生产工艺品一般。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然会受到限制。
(二)教学流程过于固定化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为重要,有少部分教师只讲授课本内容,解答课本知识,并且对课外书目也做了全面的规划,有“课外必读书目”等。但是这不是单纯地为了学生课外知识的拓展,而是为了面对考试的题目。把一种本应当是推荐、建议性质的“课外必读书目”变成了应试“考纲内容”。更有甚者对考试会考的段落都进行了划定,只要求学生阅读这些段落,并且只要求学生按标准答案的理解来回答相应段落。比如,在网上盛传已久的鲁迅的省略号和感叹号的含义,这些分析和理解本身并没有错,但是教师却把它当成“唯一答案”和“标准答案”,大多数以背诵的要求进行文章的学习。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环境和要求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然得不到提高。
二、发展小学语文自主探究能力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比较浅薄等特点,在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具有比较大的可塑性。学海无涯,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获益良多。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一味地灌输学生教材中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自觉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个引导者,积极引导学生探索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探索知识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具有丰富的知识内容,而且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包括寓言故事、古诗词、名人故事等,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学生可以深入探究其中包含的思想含义,丰富自身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享受自主获得知识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灯光》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内容,然后发表自己从课文内容得到的感想和感悟。其次,教师还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就革命先烈对祖国做出的重大贡献以及对祖国的感情进行交流,以此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情感。在课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写一篇小作文,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升思想领悟。
(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
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成长学习的环境不同,对于事物的理解和想法自然也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允许学生与学生之间差异的存在。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求同存异,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各自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想碰撞,逐渐开阔眼界,发散思维,提升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去思考问题,懂得辨别真假,学会独立思考。
例如,在教授《两小儿辩日》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联系相关课文内容,向学生提问,对“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最近?”这个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各自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原因。经过激烈的讨论,不同的同学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的说“早上最近”,有的说“中午最近”,有的说“晚上最近”。然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自己的答案说出原因和理由,这样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会独立思考。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积极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示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切地把知识学习扎实。只有能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才能够真正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给学生灌输文化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坐在教室里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要逐渐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新型的教学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探究,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授课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和氛围,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吸引学生的学习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逐渐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摒弃以往黑板板书等单一的教学方式,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而且多媒体包含丰富的教学内容,能够充实学生的大脑,拓展学生思维。
例如,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影片《鲁滨逊漂流记》的相关片段,不仅补充课本知识,而且通过具象化的视频、图片等形式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能够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且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和冒险精神,让学生感同身受的同时,陶冶情操,培养坚韧的品格。
其次,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对课文中人物的角色扮演进行情景再现,让学生在表演中加深对人物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胆量,并且对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充分发挥自身特点,积极进行独立思考,自助探究,提升学习效率,对于完成素质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学生本人,或是家长、教师都应该付出同样的努力,都可以在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阶段中多进行鼓励教育,但首先都应该在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彩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深阅读习惯的策略[J].科技资讯,2020(8):163—164+167.
[2]达世红.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研究[J].华夏教师,2020(9):13—14.
[3]李卓.浅析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开展[J].中国新通信,2020(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