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变电站设备运行与维护的重要性
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直接影响到人民的正常生产、工作、人身安全。如果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发生安全事故,将会给人民的生活、工作造成极大的不便,严重时会危及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而对变电站进行的设备运行和维护,可以有效地改善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为人民群众的日常工作、生活提供便利,提升用电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变电站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是整个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对变电站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是电力系统管理者必须关注的问题。
2 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现状
2.1 站内巡检工作不到位
变电站的运维管理,一般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对变电站设备的异常、缺陷等进行有效的排查,是变电站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运维人员并不太关注变电站的巡检工作,没有认识到运维管理的重要作用,只以为站内的设备没有故障就行,没有主动发现设备异常的意识。由于变电站设备巡视工作的形式化,使其内部的设备故障不断出现,最后造成了变电站的安全事故。
2.2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问题
在变电站的正常运行中,继电保护装置起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整个变电站内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如果保护装置出现故障,对其所保护的设备没有起到保护作用,或使其运行不正常,则有较大的故障风险。因此,为了使继电保护装置能更好地工作,必须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但在实践中,只注重站内一次设备的使用,并没有注意到对站内的保护装置的维护。所以,要防止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必须进行预防性维护。
2.3 信息的安全性问题凸现
传统的变电站设备间采用点对点通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当智能变电站采用点对点通讯方式进行信息交互后,其功能(例如,变电站的断路器、隔离开关的控制、联/闭锁、事件记录等)都是在局域网中完成的,如果一个智能电子设备遭到了恶意的攻击,而该变电站的信息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将会给整个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信息安全保护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
2.4 变电站工作人员的水平较低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能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系统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电站,对变电站的优秀工作人员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我国的优秀工作人员大多集中在超一线城市和省会一线城市的变电站,这就造成了很多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都比较低下。而且随着电力设备的不断更新,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要接受专业的培训,通过相关的考试来获得工作,而且由于各行业都在争夺优秀的人才,所以变电站很难招到优秀的工作人员,所以大多数变电站的工作效率都比较低下。
3变电站安全运行管理措施
3.1 加强危险源的控制
在变电站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源。工作人员若不小心碰到它,将会造成安全事故。可以说,变电站的设备存在着很大的危险系数。一个不小心,就会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加强对危险源的控制。在易发生危险的地方,设置警示牌,以提醒工作人员和外来人员对危险源的关注,如果出现紧急情况,要立即进行检修,并在危险源周边区域设置安全栅栏,防止不明人员接近,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3.2加强设备巡查管理
该工作主要是把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主要体现在以下3方面。第一,要严格穿戴,比如巡查变电站高压设备的时候一定要穿戴绝缘手套,绝缘靴、安全帽。第二,对于季节性的风险类型加大巡查力度,比如夏天雷雨天气,要对开关机构的加热器进行着重检查,与此同时做好保温工作。第三,严格按照巡查条例来开展巡查工作,制定相应的路线和巡视项目,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
3.3做好安全器具管理工作
首先,对安全器具一定要做好标记,确保所有器具能够对号入座,这样不但存放方便,而且使用也会很便捷。其次,区分管理绝缘设备,比如绝缘管钳、绝缘手套等,这些物品要放置在专门的橱柜里,而且橱柜要干净、干燥、整洁,防止设备污损、受潮。再次,制定科学的安全器具检查制度,使用前,都要检查器具的质量,如果有破损,要做好记录,并停止使用,第一时间更换新设备。
3.4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变电站工作更为复杂和危险,其中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也是影响其安全运行的有效手段。要建立培训机制,对新员工进行相关培训,落实三级安全教育,真正做到“五不伤害”。变电站运行时,涉及的内容很多。大量分散、小规模的经营活动在经营管理中容易被忽视。为保证安全运行,应加强安全培训,主要是增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例如,在220kV和10kV系统运行过程中,切换过程看似简单,由于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粗心大意,会发生安全事故。
4提升变电站安全运行设备维护质量的路径
4.1 设备维护技术研究
(1)仪表诊断技术。在变电站设备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线路短路或开关跳闸故障,这将直接导致设备停止运行,同时也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目前,短路问题较为频繁,这一般是由于接触点焊接不够牢固、导体接触不良等造成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首先要及时测量系统中的电阻、电压和电流,然后加入标准计算公式,计算形成因素和故障位置,以便在最短时间内修复问题,减少故障影响范围,有效减少损失。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红外测温成像仪的技术优势,对变电站内设备和电缆的温度进行检测,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直观法。直观法是指技术人员通过看、闻、问、切等方法进行的检测工作。目前,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变电站设备的表面检测。例如,在变电站设备的日常运行过程中,内部导体偶尔会出现漏电现象。通过直观的方法,技术人员可以准确判断是由于电缆接头表面湿度大,从而做好解决问题的工作。
4.2设备维护方法研究
(1)制定完善的维护记录表。众所周知,变电站用电设备的采购成本很高。电力企业应在考虑安全和成本的基础上,加强对各设备的维护管理,制定完善的设备运行维护表,要求工人在实际运行维护过程中做好详细记录。记录内容应详细说明设备的维修时间和故障怀疑因素、质量评定、维修对策、性能缺陷及影响范围等信息,完整的表格记录可为后续的运行维护工作提供依据,了解变电站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在填写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可以方便地深化故障问题的解决,提供总结经验的机会。
(2)提高设备的安全运行评估水平。变电所设备在运行维护过程中,首先要根据设备的实际需要进行考核,考核内容要考虑设备的状态、性能、质量、剩余运行寿命等信息。为了保证变电站设备的可靠运行,建立了一种基于设备自身运行状态的评估方案。在评估过程中,一旦发现设备内部零件老化,应及时更换,以保证设备性能和质量不受影响,降低故障概率。
结束语
总之,随着世界工业革命到来后,各种企业对电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系统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GDP的整体水平。为此,应进一步加强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电力资源的正常输送,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庄加桢. 变电站安全运行管理与设备维护[J]. 科学与财富,202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