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初中历史课堂主要以教师照本宣科为主,导致课堂气氛低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探究欲望,丰富学生的认识,让学生牢记历史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另一方面适应于学生的思维成长与发散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长期具有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各门学科的高效学习打下基础,也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做好铺垫。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对外发布教育报告,其中明确表示教学过程中原则上以“自学”为主,这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点,传统落后的教学原则需要及时进行改革。这也是提出的一种全新教育精神,尤其注重培养学习者个人自学能力,在教师或者他人的指引下进行自主学习。由此可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自主学习相当看重,主要原因在于自主学习与社会发展需求保持一致,尤其对学习者未来成长将发挥出重要作用。
2.1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科技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终身学习成为一大趋势。相关研究证实,在过去的农业社会14岁之前接受教育的人完全能够应对之后40年的生活;工业社会求学持续至20多岁,在现在的知识时代学习基本上已经成为终身需求。1950年前后,大学毕业所学的75%知识可以持续应用至退休;然而在现今的知识时代该知识量缩减至2%。因此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参加工作之后需掌握的某项职业技能有98%都要从社会获得。
2.2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近几年新课改普及力度越来越大,尤其对学生的独立性以及主体性越来越重视,一直都在提倡自主学习。当前教育的任务不再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这也是现今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终身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基础。
2.3是个体发展的内在需要
自主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学习质量,国外有关研究证实,那些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基本上都拥有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尤其在接受教育质量以及环境差不多的前提下,学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性。除此之外,个体的终身发展主要以自主学习作为基础,学生在学校只有掌握了这项能力,进入社会后才可以继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掌握各种丰富的技能与经验,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对策
3.1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很多学生都希望在课堂上有更多自主讨论的机会,与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自由交流沟通。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人格以及主体地位要给予足够尊重,在课堂上留足自由发挥以及讨论的时间,及时给予奖励和惩罚,全面提升自身关系,这样才可以更大程度地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3.2创设情境,激发求知
传统初中历史教学非常重视教师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容易忽视,学生不得不被动接受知识,课堂的学习效率非常低。现代教育则提出了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应参与课堂回答,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具体方法应用上始终以“最优化”为基础,融入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这样历史课堂教学才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在课堂上也会更加积极主动。
3.3着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新鲜事物往往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好奇心,这也是一种积极的探索行为,当然也是人类最常见的动机,具体程度与外界新鲜事物自身的复杂性有密切关系。通过求知欲可以更好地认知世界,得到更多的知识,同时还可以探究真理,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可以补充自身缺乏的知识,扩大自身的知识面,这样才会对知识有更深的渴求。一旦有了求知欲以及好奇心,学生就会主动探求知识,激发学习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意境,当然也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不能过于容易也不能太难。传统教学中在给学生讲解《河姆渡、半坡居民生产状况》相关内容的时候,首先让学生多看几遍书,然后向学生发出提问,如果使用此类教学模式,学生往往显得非常被动,对知识也失去了渴求的欲望。因此在讲这节课之前可以创设问题意情境:“考古学家对这些地方进行挖掘,然后挖出了不少外表非常光滑的瓷器以及石器,有鱼钩盆以及箭头等各种各样的物品,而且还额外发现了麻布以及稻谷等物品,以此作为基础请大家想象一下这些地区居民当时都是怎样生活的?”这样就向学生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探究式问题,不再像以前那样提出枯燥的问题,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学习欲望也会高涨,同时学生也会自由发挥个人想象,培养自主学习以及思考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如果学生平时比较好问,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鼓励,不能进行打压。因为只有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才会激发自身的探索欲望,并最终找出答案。因此倘若学生阅读之后可主动提出问题,可以看出对其中的内容已经有了兴趣,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同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学生带着兴趣进行阅读思考,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可以拥有更强的动力。对学生主动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不用考虑质量,都要及时给予引导以及耐心解答,否则如果给予斥责或者感到厌烦,都会打压学生自由探索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失去了求知欲,对自主学习带来极大不利。
3.4让学生拥有充分的学习自主权
传统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上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根本没有自由发挥以及讨论的空间与机会。因此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首先就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机会,进行讨论,积极探索,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这样学生才可以拥有创新开拓的精神,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当然在初中历史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使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之外,也要使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多媒体以及其他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权利与机会。学校经过协商后可专门设置一些多媒体学习教室,学生可以自由浏览各种各样的网络资源,结合自身爱好以及掌握的知识与经验,自由选择喜欢的学习方法以及相关内容,对学习过程进行自主控制,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3.5注重自主学习的指导
3.5.1阅读指导
初中历史学科典型特征在于支持覆盖量非常大,古今中外贯穿其中,学习初中历史要有最起码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选择经典的地图以及史料进行阅读,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最合适的阅读方式。在教材里面都有难点以及知识重点,教师要提前将其进行转化,以问题的方式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阅读并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才会对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对于那些很难把握的历史规律以及相关理论,教师可以提前对其进行总结,以小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让学生逐渐拥有发散性思维,最终找到最合理的答案。
3.5.2思维指导
初中历史所有内容都是彼此相连的,没有任何内容是孤立的,因此才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着学生将零碎知识进行整理。一定要掌握其中的线索,接下来还要掌握不同阶段的典型特征,通过文化、政治以及经济等层面对其展开整理并概括;还要通过纵向以及横向进行联系,指导学生对不同知识进行概括,然后再对其展开深加工,确定其中的内在联系,才能够挖掘出历史学科更多的内在关联。
3.5.3探究指导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除了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之外,最关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自己寻找问题的解决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定要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勇敢发表个人见解,同时让学生自由挖掘历史课本中隐藏的各种线索,学生通过个人阅读提出问题,然后与其他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并找到问题最合理的解决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得到锻炼,同时还可以培养自主学习以及思考的好习惯,集思广益,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发现问题,通过自己领悟以及自己解决的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才能收获到成功的喜悦,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将对历史学习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也会勇于回答问题,完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3.6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也要发扬民主精神,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变得更加自由,学习起来也会更加轻松,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发表个人独特见解,对培养自主思考以及学习的习惯将带来实质性帮助。通过这种方式循序渐进,学生可以对课堂知识加深理解,全面提升个人知识掌握水准。
结语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使用全新的自主学习模式,教师将更多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力,将学生自身智力以及非智力因素进行有效结合,让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更好发挥,在此基础上实现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潘妍.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初中历史智慧课堂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1(21):153-154.
[2]郭春芳,张忠华.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7):80-81.
[3]苏春生.以生为本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2021(Z6):100-101.
[4]董春山.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21(23):19-20.
[5]刘建勇.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考试周刊,2021(54):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