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绿化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与材料选用策略
胡南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胡南,. 市政工程绿化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与材料选用策略[J]. 新材料,2024.12. DOI:10.12721/ccn.2024.158432.
摘要:
市政工程绿化项目中的成本控制与材料选用对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分析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构成要素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优化材料采购方案,合理选择植物品种和养护材料,可有效降低工程成本,研究表明采用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建立健全的材料管理制度,实施动态监管机制,能够实现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针对不同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选用适宜的植物材料和养护用品,可提高绿化工程的成活率和景观效果。
关键词: 市政工程绿化项目成本控制材料选用施工管理
DOI:10.12721/ccn.2024.158432
基金资助: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工程绿化项目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日益增长的绿化建设需求如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成本,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与材料选用直接关系到绿化工程的实施效果和后期维护成本,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确保绿化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一、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一)成本预算编制与控制方案

市政工程绿化项目成本预算编制需综合考虑土地整理费用、植物采购成本、辅材配套支出、机械使用费、人工费用及管理费用等多个要素,在预算编制阶段通过细化工程量清单采用定额管理方式,结合市场价格波动因素,制定分项成本控制指标。建立完整的预算数据库,运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成本测算,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针对不同施工阶段制定相应的控制方案,包括材料采购控制节点、人工费用管控标准、机械使用效率评估等,形成全过程成本管控体系,通过设置成本预警机制对超预算项目及时预警并采取调控措施,确保项目总成本在可控范围内运行。

(二)施工过程成本动态管理

施工过程中采用动态成本管理模式,实施全过程跟踪监控,通过建立施工日志记录系统实时统计材料使用量、机械作业时间、人工工时等数据,形成完整的成本核算链条,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项目成本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各项成本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定期开展成本分析会议,对比计划成本与实际发生成本的差异,找出成本超支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将成本控制指标与施工人员绩效考核挂钩,调动施工人员降本增效的积极性,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临时性工程变更,及时调整成本控制方案,确保成本可控,采用价值工程方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优化施工工艺,合理调配资源,降低施工成本,通过定期编制成本控制报表分析成本控制效果,为后续项目成本管理提供经验借鉴[1]

二、绿化材料选用与采购策略

(一)植物材料选择与优化

市政工程绿化项目植物材料选择需综合考虑气候条件、土壤环境、城市景观特点及后期养护要求等多个因素。针对北方地区,选择耐寒耐旱植物品种如国槐、白蜡、油松等乔木类植物,金叶女贞、小叶黄杨等灌木类植物,结合麦冬、狼尾草等地被植物,形成层次分明的植物群落配置,在沿海城市绿化工程中优先选用耐盐碱植物如木槿、海桐、棕榈等,提高植物存活率,对于土壤贫瘠地区,选择耐瘠薄植物品种并采用土壤改良技术提升土壤质量,植物规格选择方面,综合评估景观效果要求与成本因素,选择生长势良好、分枝均匀、根系发达的苗木。建立植物材料供应商评估体系,对苗木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合格供应商名录,采用季节性采购策略,在植物生长淡季进行采购既保证苗木质量又降低采购成本,针对不同绿化区域功能定位,选择不同档次的植物材料,实现成本效益最优化,建立植物材料验收标准,从高度、胸径、冠幅、根系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确保苗木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二)辅助材料采购与管理

绿化工程辅助材料主要包括种植土、肥料、支撑材料、灌溉设备等,需建立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种植土采购时,通过实验室检测土壤理化指标,确保土壤养分含量、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符合种植要求,采用分层采购策略,针对不同种植层次选用不同规格种植土,实现土壤资源合理配置,肥料选用方面,优先选择缓释型复合肥料,减少施肥次数,降低人工成本,支撑材料选择规格统一、强度达标的产品,采用批量采购方式降低单位成本。灌溉设备选型需考虑自动化程度与维护成本的平衡,采用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后期运行成本,建立辅助材料库存管理制度,采用先进先出原则,避免材料积压和损耗,实施供应商准入制度,建立材料质量追溯机制,确保材料质量可控,通过集中采购方式增强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建立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对进场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材料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实施动态库存管理,根据工程进度合理安排材料采购计划,避免资金占用,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材料出入库台账,实现材料使用全过程监管,定期开展库存盘点,及时处理超期和残损材料,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建立材料领用审批制度,严格控制材料使用量,避免浪费,通过优化运输方案选择合理运输方式和路线,降低材料运输成本[2]

三、施工质量控制与成本优化

(一)施工工艺标准化管理

市政绿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化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施工规范体系,规范施工操作流程,提高施工效率,在土壤处理环节采用机械化作业方式进行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土壤深翻深度严格控制在60-80厘米,确保土壤疏松度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在乔木种植过程中采用定位放线技术确定种植位置,种植穴规格需符合设计要求,回填土采用分层夯实技术,确保植株稳定性,灌木类植物种植采用带土球移植技术,控制施工季节在春秋两季,提高成活率,对于地被植物铺植,采用网格种植技术,确保覆盖均匀,在支撑系统安装过程中采用标准化支架,确保支撑角度和牢固程度。建立施工质量检查制度,通过现场巡查、技术交底、工序验收等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偏差,实施施工人员岗前培训制度,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采用机械化施工设备如挖掘机、运输车、喷灌设备等,提高施工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建立施工记录档案,详细记录施工环境条件、操作要点、质量检查结果等信息,为后期养护管理提供依据。

(二)养护成本控制措施

绿化工程养护成本控制采用科学的养护管理方法,建立长效养护机制。通过制定养护计划明确不同季节养护重点如春季以施肥修剪为主,夏季注重病虫害防治和灌溉,秋季加强植株防寒准备,冬季做好越冬保护,在灌溉系统设计中采用智能喷灌设备,根据土壤墒情自动调节灌溉量,避免水资源浪费,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方式,优先选用生物农药,降低防治成本,建立养护巡查制度,定期检查植物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避免大面积损失。实施分区养护策略,根据不同区域重要程度,确定养护标准和频次,合理分配养护资源,采用机械化养护设备如割草机、修剪机等,提高养护效率,建立养护台账,记录养护作业内容、用工量、材料使用等信息,为成本核算提供依据,实施养护外包管理,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专业养护队伍建立考核机制,确保养护质量,优化养护人员配置,采用定岗定责制度,提高人员使用效率。加强养护材料管理,建立材料使用定额标准,避免过度使用,采用节水、节肥、节药技术如滴灌技术、缓释肥料、生物农药等,降低养护成本,建立养护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开展养护效果评估,及时调整养护方案,实施养护作业标准化,制定作业指导书,规范养护操作流程,提高养护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养护管理平台,实现养护工作可视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3]

结束语:

通过科学的成本控制体系和合理的材料选用策略,市政工程绿化项目能够实现质量与效益的双重提升。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当注重成本控制体系的建设,优化材料采购方案,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建立长效养护机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植物品种和养护材料,实现绿化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未来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市政工程绿化项目将在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战琪.某地区市政绿化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8.

[2]张元帅,陈鑫.市政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策略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2,(17):59.

[3]闫慧.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探讨[J].科学之友,2012,(03):111-11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